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0.08.15
如何觀察流星雨?讓這本書帶你一探究竟
作者 / 大衛.迪金森(David Dickinson)、弗雷澤.凱恩(...
464期
在你開始閱讀本指南的任何內容之前,請先完成這個挑戰:在今天晚上日落左右的時間點(假設天空還算晴朗),輕鬆地走出去看看夜晚的天空。凝視著天空,你看到了什麼?
流星
彗星
散流星
宇宙
天文學
輻射點
民用曙暮光
航海曙暮光
天文曙暮光
2020.06.01
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作者 / 編輯部
606期
在廣袤的銀河系中,天文學家估計存在約有1~10 億顆的黑洞,但由於大部分的黑洞無法被直接觀測,因此要找到黑洞存在的證據十分困難。
天文學
黑洞
HR 6819
銀河系
三合星
2020.04.01
有人在家嗎?嘗試敲響外星人家門的SETI@home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04期
人類不斷在無垠的宇宙中尋找類似自己的生物體,雖然機會十分渺茫,卻始終澆不熄外星愛好者對於未知領域的熱情。20多年前啟動的 SETI@home計畫,讓普羅大眾也能與科學家並肩作戰,一同找尋外星文明。如今SETI@home即將結...
宇宙
外星人
SETI@home
螢幕保護程式
碳氫氧
天文學
天體電波訊號
宇宙動物園
2020.04.01
長江後浪推前浪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說再見
作者 / 歐柏昇/臺大物理系、中研院天文所博士生,全國大學天...
604期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是美國航太總署(NASA)於2003年發射的紅外光太空望遠鏡,歷時16年的任務,終於在今(2020)年劃下完美的句點。不同於大家熟悉的可見光太空望遠鏡,史匹哲望遠鏡藉由觀測紅外光,取得其他波段望遠鏡所無...
太空
望遠鏡
史匹哲太空望遠鏡
紅外光天文學
2019.12.20
臺灣也看得見星光 黑洞現形記:半年後再次沸騰的黑洞...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因碩士論文開啟了中研院天文所...
456期
今(2019)年4月黑洞第一張照片發表後,席捲全球報章媒體的頭條、焦點新聞,在社群媒體上也成為各界轉發的焦點。即便已經過了大半年,10月底臺灣中央研究院一年一度院區開放參觀活動 (Open House),策畫「黑洞」相關演...
黑洞
事件視界望遠鏡
格陵蘭望遠鏡
2019.12.01
夜空中的守望者- 望遠鏡如何保衛地球?
作者 / 林彥興 /清大物理/天文物理雙專長,努力於陰溝中仰望...
600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八大行星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太陽系中除了行星,還有許多小行星、彗星等天體;這些天體是科學家相當熱衷的研究目標,因為它們像時空膠囊一般保留著太陽系形成之初的資訊。
地球
小行星
天文學
2019.11.15
手機就能拍到銀河,天文學家為什麼還要蓋超大望遠鏡?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因碩士論文開啟了中研院天文所...
455期
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在相機解析度上也逐漸提升,讓大家能夠隨時隨地記錄日常生活。甚至只要用一般手機搭配腳架,就能拍出以往只有專業相機才能捕捉的畫面,好比說那天上的銀河和月球表面的陰影。然而,天文學家卻仍不斷...
超大望遠鏡
王祥宇
2019.10.16
天文學家李太楓與紫金山天文台張鈺哲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因碩士論文開啟了中研院天文所...
454期
公元前300年左右,屈原望著蒼天問道:「茫茫宇宙的起始,誰能描述?無天無地的模樣,誰能考察?昏昏暗暗、混混沌沌的型態,誰能辨別?元氣瀰漫、空洞無物的境界,誰能探查?光明黑暗的消長,為何發生,如何發生?陰氣陽...
天文
李太楓
張鈺哲
2019.10.01
突然快轉的時鐘—波霎週期的異常變化與星震
作者 / 張祥光/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與物理系教授,曾任中華民...
598期
1970年代,在美國的臺灣留學生,將對學術知識的渴求,轉化成自身熟悉的文體撰寫。在一顆顆緊密排列的鑄字背後,轉印成一本本的《科學月刊》,記錄著當年珍稀的新知。50年後的今日,印刷技術不再是制式的活版印刷,更遑論...
宇宙
波霎
波霎週期
恆星
星震
中子星
磁場
2019.06.02
雷達英雄後傳-電波天文學
作者 / 曾耀寰/任職於中研院天文所,科學月刊社理事長。
594期
英雄經常在亂世一展豪情壯志,不僅戰士或勇士有機會變成英雄,像是諸葛孔明的智將在赤壁一役同樣扮演重要角色:向曹操借箭、向老天借東風以及火燒戰船等,功勞不輸戰馬戰船上的勇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一群科學家英雄...
科學
光
無線電波
電磁波
電波天文學
電波望遠鏡
無線通訊
天文望遠鏡
2019.05.01
飛越半世紀的天文探索之旅
作者 / 葉永烜、潘康嫻、葉庭碩
593期
在過去50年間,隕石和其與小行星相互關係的研究有很多重要成果和突破。回想在1969年,科學家們對隕石的來源還是各說各話。有人說是從彗星而來〔註一〕,有人認為是因小行星受到碰撞碎裂,產生的碎片被發射到與地球相交的...
隕石
天文學
天體力學
行星
2019.04.01
一場反思的旅程—德勒斯登
作者 / 謝育哲/沒事就沉浸在經典文學之中,感受作者筆觸間的...
592期
那天清晨,7點多的鬧鐘把我從異國的美妙夢境中喚醒,在德國柏林的Airbnb用最快的速度盥洗,匆忙check out後隨意在超市買了條麵包當作早點,驅車前往柏林火車總站(Berlin Hauptbahnhof),買了張火車票,準備踏上旅程,...
德勒斯登
巴洛克式建築
茲溫葛宮
宮廷主教座堂
馬丁路德
2019.03.01
月食之時隕石撞擊月球
作者 / 編輯部
591期
今(2019)年1 月21 日,美洲、歐洲及非洲地區出現月食景象。就在成千上萬人目睹著難得一見的奇景時,突然月球上出現一道閃光。而根據天文學家研判,此現象是因小型的隕石撞擊所造成。
月食
隕石
天文學
2018.11.01
拿下4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無線電天文學
作者 / 賴詩萍/國立清華大學天文所兼物理系教授,曾於美 國...
587期
儘管多數現代人已習慣於無線電接收機(手機)不離手的狀態,但不用拉線就能從 空中獲取訊息這件事,仍然存在著一種神祕感。在許多科幻電影中,巨大且經常成 群出現的無線電望遠鏡,常被導演安排成外星人選擇攻佔地球的地...
諾貝爾物理學獎
無線電
天文學
2018.11.01
天文學家葉永烜 帶領群眾眺望50年後的今天
作者 / 編輯部
443期
【本刊訊】中央大學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共同成立的「余紀忠講座」今(2018)年已邁入第十年,此次特邀國際知名天文學家葉永烜院士擔任主講人,以「眺望50年後的今天」為題,從歷史、人文及天文等面向,引導社會大眾在面對...
葉永烜
天文學
太空科學
社會責任
2018.10.01
高能微中子天文學曙光乍現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86期
微中子在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中,可算是科學家最不了解的一種。粒子物理標準模型裡的微中子只透過弱交互作用和其他粒子起反應,和光子一樣沒有靜止質量。
微中子
冰立方
天文學
2018.02.01
機器學習與天文學:無人大型巡天計畫
作者 / 李見修/中央大學天文碩士,慕尼黑天文博士。目前在日...
578期
提到機器學習在天文領域的應用,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星體分類。這是因為現代的大型巡天計畫已累積了相當可觀的巨量資料。而在計畫的主要科學課題之外,這些資料還蘊藏無限可能,只可惜通常計畫成員已無法兼顧其他課題。
天文學
機器學習
2018.02.01
就是那道光-找尋重力波的可見光源
作者 / 饒兆聰/國立中央大學天文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可...
578期
2017 年可說是重力波天文學 界難以忘懷的一年。在這一年,設計建造重力波偵測器 LIGO的三位先驅魏斯(Rainer Weiss)、 索恩(Kip Thorn) 和巴利許(Barry Barish)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重力波
可見光源
2017.08.01
發現體積最小的恆星
作者 / 編輯部
572期
由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天文學研究團隊,發現了截至目前為止體積最小的恆星,編號為EBLM J0555-57Ab。其大小與土星相近,其表面重力比地球引力大約300倍,距地球約600光年遠,位於銀河系中。
天文學
恆星
棕矮星
2017.01.01
透過合作創造共存榮的冠羽畫眉
作者 / 李圓恩/真理臺灣文學系、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畢...
565期
走在中海拔的森林中,常常就能聽見 「to meet you~to meet you~」這樣可愛的聲音在樹林中迴盪,牠就是臺灣27種特有種鳥類之一,屬於繡眼科(Zosteropidae),學名Yuhina brunneiceps,英名Taiwan Yuhina,別名稱為「冠...
繡眼科
冠羽畫眉
冠羽鳳鶥
鳥類
2016.12.01
被地球阻擋在外的粒子―宇宙射線
作者 / 黃崇源/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研...
564期
現代人使用臉書或LINE,有時會收到一些奇怪的訊息,像是警告大家近日宇宙射線(cosmic rays)將入侵地球,提醒大家關手機並與手機保持距離。許多人大概都知道這是假的訊息。但宇宙射線究竟是什麼?
宇宙射線
大氣層
宇宙
碳14
2016.10.01
山裡的晨喚者—藪鳥
作者 / 李圓恩/真理臺灣文學系、東華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畢...
562期
中海拔的夏日清晨,往往在天色將明而未明的四、五點之際,就能聽見藪鳥已經在唱歌了,「嘰啾~ 嘰啾~」這是公鳥的鳴唱聲。對我來說,牠算是臺大山地實驗農場(梅峰)裡最早起的鳥兒之一,常常當我還躺在床上時,牠的歌聲...
藪鳥
中海拔山地
鳴唱行為
鳥類
2016.07.01
星星的名字
作者 / 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
559期
不同文明對於星星有各自稱呼。中文所說「紫微星」就是北極星(Polaris),而平常熟悉的織女星、牛郎星,這些都是明亮的星星,古今中外各有多種稱呼。
天文學
恆星命名
北極星
牛郎星
拜耳
星座
獅子座
五帝座一
2015.08.01
恆星演化之星口普查
作者 / 金若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
548期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喜歡分類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個世界太複雜,而人類的頭腦相較太過簡單,要用這麼有限的腦容量去理解複雜的事物,所以需要先進行分類來簡化。
恆星
光度
天文學
赫羅圖
2015.06.01
天文影像三色合成
作者 / 金若蘭/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
546期
在課堂上,每當介紹美麗的星系照片時,學生往往會發出一陣驚歎之聲,臉上出現夢幻的表情⋯⋯接著,一定會有人問我:「老師!這些照片都是真的嗎?」我都很「老實」的回答:「其實都合成的啦!」學生睜大眼睛:「什麼?!...
天文學
天文影像
三色合成
SDSS觀測計劃
2015.05.01
水星為什麼這麼暗?
作者 / 編輯部
545期
水星和月亮的外觀極為相似,兩者皆缺乏大氣層,表面也佈滿許多撞擊坑,不過水星對於光的反射卻只有月球的三分之一,為太陽系中看起來最暗的行星。
天文學
水星
行星
太陽系
碳
彗星
2015.05.01
多波段的宇宙
作者 / 林郁梅/北一女中地球科學教師。黃芳蘭/北一女中資訊...
545期
不同電磁波長的能量強度分布就是「光譜」。就來瞧瞧科學家是如何記錄、並應用光譜資訊在探索宇宙奧秘吧!
宇宙
恆星
電磁波
核融合反應
熱輻射
天文學
2015.01.01
光譜在天文學的應用
作者 / 蘇俊鴻/任教北一女中數學科。林郁梅、楊善茜/任教北...
541期
天文是一門最古老的科學,同時也是最新的科學。現代科技提供了天文研究精確地測量宇宙的利器,然而許多新的知識以及人類對宇宙認知的突破,都來不及編入教科書內。
天文
科學
宇宙
光譜
2014.12.01
諾貝爾物理獎天文篇 冥昭瞢闇,誰能極之?
作者 / 曾耀寰/任職中研院天文所。
540期
天文學是古老科學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屈原在《天問》就已提出許多疑惑。能研究這樣的大哉問,並獲得科學成果的人,足以戴上科學的桂冠――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
諾貝爾天文獎
天文學
天體力學
萬有引力
牛頓力學
行星
2014.09.01
在家尋找外星人— SETI@Home計畫
作者 / 曾耀寰。
537期
科學研究只能是象牙塔裡的工作嗎?只能屬於一群現代巫師們的魔法術嗎?為了確保自己在該研究拔得頭籌,牛頓在還沒公開發表微積分(他稱之為流數法,method of fluxions) 的研究前,曾寫信給另一位微積分發明者萊布尼茲(...
科學
天文學
網路
電波
外星人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6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