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6.07.01
腸道微生物主宰健康情緒
作者 / 編輯部
559期
一般而言,腸道中的微生物與大腦神經間理應不存在什麼相互關係,但近年來流行病學發現過胖的孕婦會增加嬰兒神經發育的障礙,造成兒童罹患自閉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腸道
微生物
情緒
羅伊氏乳桿菌
2016.02.01
想我肚子裡的盟友們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54期
人和其它動物一樣,腸道裡住滿了各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以細菌為絕對大宗,另外還有古菌、真菌以及原生動物共存。腸道細菌多樣性到底有多高?雖然各家估計值不同,但是約略都在500~1000種之間,如果要加上細菌以外的微生...
腸道
微生物
腸道細菌
纖維素
抗性澱粉
黏蛋白
類桿菌屬
2016.02.01
水處理與水再生
作者 / 謝明凱。林尉濤。
554期
地球表面有70%是海洋,巧合的是,人類體內也有百分之70%是水。以地球的尺度來看水的循環,地球接受太陽的能量後,能量推動著水分子從海面或地表蒸發散,在大氣中凝結後降雨至地表,或是匯集成河流向大海、或是滲入土壤、...
地球
海洋
生命
水循環
自淨作用
微生物
2016.01.01
土壤中的小居民,歡迎屍體來到
作者 / 編輯部
553期
當生物死去,入土為安後,土壤中的細菌、真菌及其他小生物就紛紛來洗劫這些有機質資源,它們從這些腐敗的生物體中挖掘出豐富的營養,好似在挖金礦一般。
生物
有機質
無機質
生態
微生物
2015.12.01
海洋美食街上的覓食策略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52期
珊瑚礁被認為是海洋中的雨林,是生物多樣性極高的地方。除了魚蝦貝類會選擇這裡棲身,海綿、海星、海膽也是住民。數量更多的是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像是藻類、細菌、病毒們,也選擇在這裡安身立命。
海洋生物
珊瑚礁
甲藻
細菌
二甲基硫基丙酸
原位化學趨性測試
基因定序
2015.06.01
藍色世界中的微小住民
作者 / 蔡安益/現為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
546期
在海洋環境中,生活著一群肉眼難以發現的微小生物。牠們包含超微型浮游生物(如細菌),微型浮游生物(如原生動物中的微細鞭毛蟲),小型浮游生物(單細胞的矽藻或纖毛蟲)及中大型的浮游生物(動物性浮游生物)。與陸地...
海洋
微生物
異營性
細菌
營養鹽
生態系統
2015.06.01
漂泊的海洋植物
作者 / 鍾至青/曾任臺北縣社區大學講師,現任為海洋大學環態...
546期
細微的小小植物們,連結了光,水,與空氣。它們不只是食物鏈的最前端,同時也是萬物生命的能量來源。
光合作用
溫室效應
浮游植物
單細胞微生物
碳循環
藻類
2014.02.01
細菌生病與關鍵技術
作者 / 程樹德/任教陽明大學微免所。
530期
細菌是高明的微生物,能侵入動植物的細胞,然而它們是否也會生病?
細菌
微生物
細胞
細胞核
遺傳物質
免疫系統
演化
2014.01.01
過度乾淨有如自我傷害?
作者 / 編輯部
529期
加拿大圭爾夫大學微生物生態學家艾倫 – 維科(Emma Allen-Vercoe)指出,現代人由於過度注重潔淨和抗生素的濫用,無形中正在損害人體內的微生物生態系統。
抗生素
微生物
生態系統
有益菌
有害菌
2013.10.02
電影科學開麥拉-全境擴散的世紀戰「疫」
作者 / 許家偉/業餘科普撰稿人。
526期
《全境擴散》(Contagion,2011;香港譯《世紀戰疫》)這部電影眾星雲集,都是既有型又有實力的好萊塢一線演員擔綱演出,相信是衝著大導演史提芬索德伯(Steven Soderbergh)的號召力而來的。雖然《全境擴散》這部電影沒...
遺傳
微生物
基因
病毒
SARS
防疫
疫苗
全境擴散
2013.10.01
肥胖與腸內菌
作者 / 程樹德/任教於陽明大學微免所。
526期
動物體內的腸道菌,在飲食致胖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功能。改變體內的腸道菌組成,對營養、胖瘦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肥胖
腸內菌
微生物
洩殖腔腸桿菌
資本主義
消化道
丁酸
抵抗素
硬皮門細菌
類桿菌門細菌
2013.06.01
一氧化氮還原酶,脫氮反應的大功臣
作者 / 王彥文、陳政良、施昱全/就讀台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
522期
NOR是含鐵的一氧化氮還原酵素,在脫氮反應中催化NO產生N2O。科學家經由 取得綠膿桿菌的NOR晶格結構,進而探討NOR催化反應之生化機制。
一氧化氮
臭氧層
溫室效應
全球暖化
綠膿桿菌
脫氮作用
氮循環
cNOR酵素
酵素演化
2013.05.01
可伸展的病毒基因組
作者 / 許家偉/業餘科普撰稿人。
521期
許多傳染病的病徵,是由各種不同的致病性微生物侵入動物體內,與宿主發生交互作用所引起。
傳染病
微生物
去磷酸化
DNA病毒
RNA病毒
牛痘病毒
演化學
痘病毒基因組
2013.05.01
可伸展的病毒基因組
作者 / 許家偉/業餘科普撰稿人。
521期
為克服宿主體內防禦機制,突變率低的 DNA 病毒,發展出基因擴充的方式,幫助個體適應環境中的挑戰。
傳染病
微生物
雙股RNA
痘病毒
DNA病毒
牛痘病毒
2013.02.01
細菌改變宿主行為
作者 / 程樹德/任教陽明大學微免所
518期
共生菌可能影響動物的行為與生長,本文藉由多種例子進行探討與介紹。
細菌
病毒
共生菌
微生物學
2008.12.01
揭開致病原的面紗—人類乳突病毒與愛滋病毒
作者 / 陳宜民∕任教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 任職愛滋...
468期
人類乳突病毒及愛滋病病毒的發現,讓疾病的預防及診療得以發展,三位科學家因此獲頒2008年的諾貝爾生醫獎。
2008年諾貝爾生醫獎
諾貝爾生醫獎
人類乳突病毒
愛滋病毒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7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