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8.12.01
基因編輯大浪襲來— CRISPR技術先驅者 珍妮佛·道納專...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588期
「起初浪很小,但漸漸變大,在我眼前升起,浪潮宛如一座巨塔,頂部白色的浪花掩蓋了天空。之後又是一波接一波的浪往岸邊襲來……這時是 2015 年 7 月,我正處於自己一生中最興奮、最忙碌的一年。我開始經常做這樣的夢,...
基因編輯
CRISPR技術
珍妮佛·道納
2018.11.01
細菌隨身組裝的重裝武器-T6SS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87期
細菌是在細胞內製造蛋白質,如果要把做好的蛋白質從細胞內送到細胞外使用,就得依賴某些分泌系統將它們送出細胞膜。而每個分泌系統都是由很多種蛋白質零件所組成,最後,在細胞膜上組裝成一套精緻的奈米機器,執行運送蛋...
霍亂弧菌
細菌
重裝武器
細菌T6SS基因
2018.11.01
找尋細胞中的遺珠─遺失蛋白質
作者 / 黃斌/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主任、幹細...
587期
從人類於1953年確認去氧核醣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的雙股螺旋結構後約莫50年,就屬人類基因組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最具劃時代意義。
蛋白質
細胞
基因
染色體
2018.10.01
利用全基因體解碼 探索臺灣帝雉的「內在美」
作者 / 李建樂/臺大生醫電子與資訊學研究所博士。 莊曜宇/...
586期
臺灣帝雉(Syrmaticus mikado),又稱帝雉或黑長尾雉(圖一),不僅是被國際自然保護聯 盟紅皮書列為近危物種之一的鳥類,在臺灣也是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因其極具稀有性,一 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臺灣帝雉
基因體解碼
物種保育
2018.10.01
淺談夏威夷禁用防曬乳成分-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與羥苯...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 研...
586期
環保組織認為,某些防曬劑的研究顯示這些化學成份在游泳或沐浴時被沖入水中後會對珊瑚產 生毒性,導致發育期間的死亡、抑制繁殖與增加白化,即使在低於87.8℉(攝氏31℃)的溫 度下亦會造成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遺傳損害...
防曬乳
基因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羥苯甲酮
2018.07.01
臺大團隊完成帝雉全基因體解碼 找出適應高海拔的演化...
作者 / 編輯部
439期
帝雉〈Syrmaticus mikado〉,又稱作臺灣帝雉、黑尾帝雉,是臺灣著名的特有種,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山區。由於在臺灣特有種鳥類中體型最大且雄鳥帶有2片長尾羽,羽色鮮艷美麗,因此又被選為臺灣國鳥。
帝雉
基因體解碼
2018.07.01
基因編輯在表觀遺傳修飾中的應用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 觀遺傳學、...
583期
在不改變基因序列的前提下,透過生化機制來改變基因、控制基因的表達與否,是表觀遺傳學; 透過酵素將基因進行剪接、改變基因的序列,是基因編輯技術。而當南轅北轍的兩方法相遇, 還能為生物技術帶來什麼樣的突破與發展...
基因編輯
表觀遺傳修飾
2018.04.01
研究發現改變作物中基因表達 能減少水資源使用
作者 / 編輯部
436期
農業壟斷全世界90%的淡水資源,但其生產量仍為滿足現今不斷增長的人口數而持續不斷的增加。有鑑於此,在國際間多所大學共同開發的「提高光合作用效率(Realizing Increased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RIPE)」研究計...
基因表達
水資源
作物產量
2018.04.01
地球上最後一塊處女地— 萬那杜的居民祖先來自臺灣?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80期
萬那杜(Vanuatu)是指位於新幾內亞島東南方與斐濟 (Fuji)西方海域上的島嶼,目前為萬那杜共和國的治 權範圍。先前的考古學研究顯示,這個深入太平洋中心、 由 80 餘個島嶼所組成的區域上,有關人類的活動僅能 追朔到...
萬那杜
祖先
臺灣
基因學
2018.04.01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基因定序對臺灣精準醫療進展的...
作者 / 沈志陽/中央研究院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中央研...
580期
一般而言,人體內每個細胞都含有 23 對染色體,每條染色體均由無數個稱為鹼基的化學分子依序串連而成,鹼基對則形成核酸DNA、RNA 單體以 及編碼遺傳信息的化學結構,它們雖然數以億計(3×109), 但單位結構上卻只有4種...
基因定序
醫療
2018.03.01
德美研究團隊透過基因組研究 嘗試找出兒童癌症的線索
作者 / 編輯部
435期
不只是成人、老人會罹患癌症,兒童也會罹患癌症,常見的包括白血病、腦瘤和惡性骨肉瘤等。
基因組
兒童癌症
2018.02.01
倫敦帝國學院研究發現肥胖與基因突變有關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肥胖,除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退化性關節疾病的風險外,更可能造成癌症的發生。而近年來,由於人類的飲食習慣和基因遺傳等因素,更讓全球肥胖人口逐年增加,2016年時更已佔全球人口的40%。因此,為了防止肥胖所...
肥胖
基因突變
2018.02.01
國衛院進行大分子藥物研發 能有效治療大腸直腸癌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或稱結腸直腸癌,是源自結腸或直腸的癌症,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改變、糞便中帶血與體重變輕等。
RSPO3基因
大腸直腸癌
藥物
2017.12.01
德國與義大利研究團隊透過基因治療 成功讓皮膚進行再...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表皮溶解水皰症(Epidermolysis Bullosa, EB),在臺灣俗稱此疾病為泡泡龍症,是一種由基因缺失或突變導致的疾病。
基因治療
泡泡龍症
反轉錄病毒
皮膚
2017.12.01
中正大學與嘉基合作 發現能抑制膀胱癌細胞的關鍵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近年來,由於新藥的研發越來越困難,且從開發到最後的上市中間需經過重重考驗、時間與金錢。因此,老藥新用(drug repurposing),是近年來常見的醫學上常見的方法。最近,由中正大學與嘉義基督教醫院的研究團隊合作,研...
膀胱癌
ANGPTL4基因
感冒藥
2017.12.01
凝視指紋 另一種遺傳特徵的表現
作者 / 編輯部
576期
小嬰兒初步探索世界時,因其尚未能爬行或伸手取物,視覺的角色便相對重要。 印第安那大學心理與腦科學系助理教授甘迺迪(Daniel P. Kennedy)表示,過往主流研究範疇多為驅動注意力的眼球動作特徵,本次研究則欲瞭解個體...
凝視模式
眼球
雙胞胎
基因
2017.12.01
壓力與差異的成就——自然選擇三步曲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學碩士)、陽明微免所(博...
576期
很多人以為「演化是隨機的」, 要解除這個謬誤,就得先剖析達爾文演化論的機制 ——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我們說的「隨機」,就像擲骰子、轉 輪盤、買樂透一樣,毫不確定、無法預測。還好,「演化是隨機的」這...
演化
基因
樺尺蛾
2017.11.01
美國FDA諮詢委員會支持基因治療首例基因治療可望核准...
作者 / 編輯部
431期
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利用分子生物學嘗試將正常基因植入人體細胞中,取代體內原有的缺失或功能異常基因,是一種現代醫學與分子生物學結合的技術,期望能治療某些由單基因缺陷所造成的疾病,像是囊腫性纖維化(...
基因治療
分子生物學
視網膜病變
2017.11.01
預防醫學之應用—擴展性帶因者檢測
作者 / 簡穎秀/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優生保健科主任、臺灣大學...
575期
在遺傳諮詢門診,常常接到夫妻詢問,如何避免生出病痛的寶寶。詳細詢問家族病史並釐清夫妻們擔心的重點後,醫師或遺傳諮詢師就可以和來諮詢者談到如何選擇相關的檢測。
預防醫學
帶因者
2017.10.01
中研院發現特定基因標記能預測藥物抗體反應
作者 / 編輯部
430期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又稱聚環氧乙烷(PEO)或聚氧乙烯(POE),此化合物有許多功用,像是修飾藥物蛋白、幫助細胞融合或製作糖果、巧克力時所添加的食物添加劑等。
基因標記
藥物
抗體
2017.10.01
透過基因組定序數據顯示自然選擇消除對人類不利的遺傳...
作者 / 編輯部
574期
演化,指的是某物種發生遺傳突變、產生新的性狀,並受到自然選擇或遺傳漂變影響後,隨著傳承此變異的世代在族群中變得普遍或稀少。儘管演化可能需要數百萬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像是人類用兩隻腳行走,不過隨著變異在族群中...
基因組
遺傳變異
2017.09.01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預防遺傳性疾病
作者 / 編輯部
573期
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是一種先天性遺傳疾病,因心肌細胞異常肥大,使得心室產生阻塞現象,而導致猝死。
基因編輯
遺傳性疾病
2017.09.01
神秘藻礁建築團隊-殼狀珊瑚藻的多樣性與生態
作者 / 陳品辰/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候選人。 研究主題著...
573期
桃園市大園區、觀音區及新屋區的海岸線,一段綿延27公里的藻礁地形,是臺灣面積最大的藻礁。「 藻礁(Algal Reef)」 顧名思義是由藻類所建構而成的礁體,與大家熟知的珊瑚礁有所不同,珊瑚礁的造礁生物為珊瑚蟲,桃園藻...
藻礁
殼狀珊瑚藻
生態
2017.06.29
自然界的同性行為-個體間鍵結與生殖的對抗
作者 / 鄭先祐(Ayo)/美國杜蘭大學生態學博士,現任國立臺...
571期
宇宙萬物出現之前,本著道,萬物形成,物質到生命。人類透過大腦,世代持續探索這個道,建構出文明,享受生活。不幸的是,受限於只是部分的理解,片段的獲取,往往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夾帶苦難,甚至是毀滅性的結局。文明...
同性
生殖
圖靈
跨性別
跨物種
基因多樣性
親子
親子鍵結
同理心
鏡像神經細胞
2017.06.01
中研院研究發現影響動物胚胎時期發育的基因
作者 / 編輯部
426期
發育生物學,是為了探究生物個體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透過調控不同基因來影響個體組織與器官成長的相關研究。
ZFP568蛋白
Igf2基因
胚胎發育
羅素–西弗氏症
貝克威思–威德曼氏症
2017.06.01
在勇氣之外——給生技築夢者的建言
作者 / 謝愷/臺灣生技整合育成中心資深專案經理 陳德禮/永...
426期
生技醫藥產業是個很奇妙的產業,它不僅能夠創造長久的利潤,還是個能將科學研發落實到濟世救人的良心事業,是真正能夠「名、利」雙收的優質產業。
生技醫藥
科學
新創公司
2017.05.01
實驗桌前的巨人身影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觀遺傳學、分...
569期
比較正常或是帶有突變的基因對生物所造成的影響,是了解基因功能的方式,也是遺傳學研究的基礎。
基因
生物
遺傳
細胞
2017.05.01
大腸直腸癌的遺傳因素
作者 / 謝孟書/衛福部屏東醫院內科主治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附...
569期
從民國95年起,大腸癌的發生率成為全國所有癌症發生 率第一名,超過以往常見的肝癌與肺癌。不僅如此,大腸癌造成的死亡率也高居所有癌症死亡率的第三名。
大腸癌
罹癌風險
遺傳因素
基因
年紀
2017.04.01
H7N9基因突變使病毒容易傳染人類
作者 / 編輯部
424期
由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團隊著手致力於研究,並發現了因H7N9禽流感病毒因基因突變,導致病毒容易感染人類。
H7N9基因
分子病毒學
2017.04.01
導致心臟驟停的遺傳基因
作者 / 編輯部
568期
心臟病,是許多心臟疾病的總稱,包含了冠狀動脈心臟病、遺傳性心臟病或心室中膈缺損等。而最新研究發現一個稱為CDH2基因,是造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 ARVC)的主因,...
心臟
遺傳基因
猝死
CDH2基因
«
1
2
3
4
5
6
7
8
9
10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資料總數:29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