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0.06.12
中研院攜手玉山金控 金融×科技 服務再升級
作者 / 編輯部
462期
中央研究院(以下稱中研院)與玉山金控,於今(2020)年第一季成立「中央研究院×玉山人工智慧研發中心」,透過產學的研發能量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並共同推動金融科技創新應用,盼...
新一代人工智慧
金融科技創新應用
金融服務
2019.09.18
以AI轉型企業的幕後推手 史丹佛教授分享人工智慧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科技部日前推動「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更鏈結國際資源、邀請國際重量級專業人士做產學交流,促使臺灣相關研究學者及產業界更加瞭解未來的AI發展應用。
人工智慧
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
2018.11.01
成大與美共創新系統 太空天氣監測與預報將更快更準
作者 / 編輯部
443期
【本刊訊】太空中的天氣對衛星通訊的影響甚鉅,而世界各國也積極投入太空的天氣即時監測,盼能推估衛星通訊可能受到的干擾與影響。
太空
天氣監測
衛星通訊
2018.10.01
福衛五號影像正式營運銷售 多元管道望能帶來創新應用
作者 / 編輯部
442期
【本刊訊】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下稱「國研院太空中心」)在歷經近13個月早期軌道操作、衛星各項功能驗證,以及衛星影像輻射與幾何調校等階段後,於今(2018)年9月21日開始正式營運、銷售福爾摩沙衛星五號(以下稱...
福衛五號
2018.08.01
Google AI創新研究營的啟動 期望培育更多臺灣AI人才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40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這兩年來勢如破竹的發展,不僅衝擊各項領域,更被科技產業視為未來一波發展的全新革命。
AI創新
Google智慧臺灣計畫
機器學習
2018.06.01
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團隊 發表創新水下載具技術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438期
在過去,臺灣的海洋探勘研究載具和設備以透過國外進口或共同合作為主,並無自主開發或維修的能力,以致載具因數次的出航研究陸續出現折損或毀壞時,後續的維修和功能的提升則需不斷仰賴國外技術。
海洋
水下載具
海下科技
2018.01.01
綠色醫院的節能減碳祕笈與創新實踐案例
作者 / 周麗芳/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 黃頌儼/彰化基督...
433期
臺灣地狹人稠且自然資源不足,約98%的能源供給仰賴進口,如何節約能源需求,推動永續發展,實為當前重要課題。有鑑於醫院屬於勞力密集與高耗能服務產業,舉凡空調、照明、電梯、熱能與儀器設備均消耗可觀能源,本文爰擬...
綠色醫院
節能減碳
實踐案例
2017.07.01
突圍—張昭鼎紀念研討會後記
作者 /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571期
臺灣的技職教育,特別是與工業相關的高等技職教育, 在過去20年的改制浪潮中,有著結構上根本的變化。原本所強調與產業結合的實作精神,在競逐升格、競逐學生、競逐排名與競逐經費的雜務中逐漸消磨。
技職教育
創新發展
教育體制
張昭鼎紀念研討會
2017.05.01
科技部打造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
作者 / 編輯部
425期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全世界所創造出的機器人也越來越靈活,能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多。而為了因應世界趨勢,並且讓臺灣對於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有更上一層樓的進步,科技部將提供AI人工智慧平台,與行政院「前瞻基礎建...
智慧機器人
科技
2016.09.01
科學傳播的發展創新與社會責任 ─《科學美國人》總編...
作者 / 黃正球/歐陽太閒
561期
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網路資訊傳播飛速的全球化環境衝擊下,科學月刊很好奇一個創立於1845年的經典科普期刊《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是如何運用網路傳播工具與新世代溝通,同時兼顧保有紙本閱讀習慣的傳...
科學傳播
科學美國人
專訪
2016.01.01
奈米晶面.化學解密─清大化學系教授黃暄益專訪
作者 / 范賢娟/任職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技術創新與創業研究...
553期
2011年,《科學觀察》(Science Watch)公布了「全球頂尖一百材料科學家」,當中有一位臺灣的學者名列第三,同時是亞洲地區學術單位學者排行第一名─他是清華大學化學系的黃暄益教授。
化學
黃暄益教授
無機材料
二氧化矽
奈米結構
2016.01.01
清大化學系教授黃暄益─奈米材料實驗室
作者 / 范賢娟/任職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技術創新與創業研究...
553期
奈米物理開始受到重視,可以遠溯到1959年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在美國物理年會的演講,當時他提出:「未來有一天,人類可操作控制利用小尺寸(奈米)材料並呈現出嶄新的應用。」「在那微小的世界,會有很大的...
奈米物理
奈米微結構
蓮葉結構
植晶法
沉澱反應
奈米粒子
2015.11.01
翻轉教學在物理
作者 / 涂兆佐/一個身處在傳統及創新教學的十字路口上的年輕...
551期
近年來,「翻轉」這個名詞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滔天巨浪。2014年9月28日,臺中市明道中學集結了2200多位來自全國各高國中小學的教師,自主性展開了一場翻轉教育研習,在臺大電機系葉丙成教授及臺北市中山女中張輝誠老師的...
翻轉教學
BTS教學法
教學策略
傳統式教學法
自主學習
2015.10.01
臺中一中的創新思維—如何有趣學物理?
作者 / 陳俊榮/臺灣師範大學物理所畢業,任教於臺中一中。
550期
為了因應十二年國教及107年新課綱的實施,特色課程及選修課程的規劃,對每間學校而言都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科學教育
物理
歐洲史
科學
鑑識科學
2015.03.01
空氣壓縮風光互補新思路
作者 / 貢茅/祖籍江蘇,任教於南昌大學,喜愛發明創新,在發...
543期
壓縮空氣幾乎在所有工業都有應用,各單位自備各種型號的空壓機各自運轉,耗電驚人、浪費嚴重。若能把所有終端的中小壓縮機,整合為巨型壓縮機與巨型風車,對接產生巨量壓縮空氣……
空壓機
儲能技術
電
能源
空氣
2014.04.01
研究基本粒子的理論學家—中央大學物理學系蔣正偉教授...
作者 / 范賢娟/任職於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技術創新與創業研...
532期
物理是一門融合理論和實驗的科學,然而經過20世紀的蓬勃發展,物理已經進入到一個抽象層次相當高的境界,現代理論想要再突破、有所進展,非常不容易,許多大學都規定學生一定要有相當的程度才能去從事理論研究,因此這樣...
物理
科學
基本粒子
費曼圖
現象學
2013.12.01
虛擬實境的化學實驗與研究創新之理論實踐
作者 / 楊小青/任教輔仁大學化學系。
528期
諾貝爾化學桂冠,肯定了發展複雜化學系統多尺度電腦演算。本文將介紹其發展史及運用多尺度電腦模擬綠能催化材料 ∕ 生命體而開啟理論實踐之門。
化學
化學實驗
電腦
原子
演算法
虛擬實境
化學反應
再生綠能
光合作用
量子力學
2013.11.01
追求簡單極致的化學家—清華大學化學系蔡易州教授專訪
作者 / 范賢娟/任職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技術創新與創業研究...
527期
清華大學化學系蔡易州教授為人風趣隨和,但他在科學研究工作上非常的認真執著。聽他輕輕鬆鬆地說著自己的研究,但他想做的事情卻是撼動著過去化學分類的基礎。就聽看看這是怎麼樣的故事!
實驗專題
興趣
化學
專訪
無機化學
金屬簇
金屬化合物合成
有機合成
有機化學
2013.10.01
從一則科學論述看文言文
作者 / 范賢娟/任職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技術創新與創業研究...
526期
許多人認為,只有研究古文的學者才需要鑽研文言文。還有人認為,多花時間念文言文,會妨害科學學習。這種爭辯在民國初年非常激烈,但可惜的是實證研究並不多,很多批評僅是個人成見。
科學論述
文言文
白話文
實證研究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等速度
等速運動
外力作用
2013.09.01
科學應加入產業思維
作者 / 范賢娟/任職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技術創新與創業研究...
525期
許多人認為是科學研究只是為了知識本身,是為了求知而求知,大家同心為科學所圓的夢,就是為了滿足好奇心。不過,若科學研究的結果僅止於此,那難免會遇到社會人士,尤其是非科學領域人士的質疑,政府投入那麼多的科研經...
科學研究
科學
科學社群
產業技術
科學論文
產業
科技創業
本土技術
2013.06.01
科學繪圖的教學
作者 / 許秋容/任職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與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
522期
回顧十八世紀「大航海時代」,西方人至東方及新大陸探險後,發現了大量而新奇的新物種,不僅促進分類學的蓬勃發展,記錄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留下一頁極為輝煌燦爛的科學繪圖歷史。
科學繪圖歷史
生態藝術創新課程
跨領域多元學習
生物學
繪畫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5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