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1.11.30
太陽餅可以沒太陽,但螢光貼紙居然也不是螢光?
作者 / 陳瑋駿/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士,中興大學化學系學士。現...
624期
在鑑識科學中,物質的「螢光反應」是非常重要的破案幫手,只要透過適當的光源,例如紫外光照射,藥品、尿液、唾液等人體體液,都能夠發出螢光反應,讓證據無所遁形,迅速方便又不會破壞證據。而這些分子之所以能發出螢光...
螢光反應
共軛結構
激發態
電磁波
熱力學
分子
波長
伍德沃德定則
官能基
2021.11.30
「夢幻藍招潮」的身分與 「擁劍」之謎
作者 / 施習德/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主持無脊椎動物研...
624期
背甲漂亮又鮮豔的「藍色招潮」,是英國博物學家亞當斯在 1847 年記錄於航海日誌中的一種招潮蟹。牠的生態習性包括個體會群聚在許多黑泥的河岸區、炎熱白天低潮時會出來覓食;而「擁劍」則是中國古書中常被提及的招潮蟹。...
招潮蟹
藍色招潮
擁劍
擬屠氏管招潮
甲殼類
藍背甲
生態習性
2021.10.19
以青蛙皮膚為發想 中興大學研發出多功能仿生抗藻塗料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8期
兩生類的青蛙,一般給人皮膚光滑,摸起來會有滑溜觸感的印象。而青蛙皮膚之所以會如此光滑的原因,在於皮膚裡面含有豐富的黏液腺,能進一步幫助氣體交換。
青蛙
兩生類
多功能仿生塗料
多尺度微結構
仿生技術
汙垢生物
材料化學
界面科學
2021.05.31
麻瓜也能輕鬆擁有的隱形墨水? 解開感溫墨水變色之謎...
作者 / 陳瑋駿/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士,中興大學化學系學士。現...
618期
你用過擦擦筆嗎?只要使用擦擦筆上附的橡皮擦擦拭,就可以讓寫過的字跡隱形。而擦擦筆的墨水是由聚合物所構成的感溫染料微胞,裡頭裝載著染料、顯色劑、變色溫度調整劑。在室溫環境時它們是固體,變色溫度調整劑不打擾染...
化學
隱形藥水
擦擦筆
感溫染料微胞
染料
顯色劑
變色溫度調整劑
顯色劑
2021.03.30
骨子裡藏了什麼祕密?關於恐龍胚胎學的二三事
作者 / 黃大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藥學博士班,中興大學客...
616期
恐龍胚胎學是一門「看進恐龍骨頭內」的科學,有別於傳統的古生物學,能揭開更多恐龍的諸多奧秘。筆者在中國雲南挖掘到2億年前的祿豐龍胚胎化石,並發現牠在還沒孵化、破殼、吃到外界食物之前,就已經換了好幾代牙齒;此...
恐龍
恐龍胚胎
化石
祿豐龍
恐龍牙齒
蜥腳類恐龍
2021.03.01
像鍬形蟲又像天牛 神祕的擬鍬形蟲真面目
作者 / 胡芳碩/中興大學昆蟲系大三,《臺灣研蟲誌》主編、網...
615期
你聽過擬鍬形蟲嗎?常被誤認為鍬形蟲或天牛的擬鍬形蟲,在2019 年以前的生態紀錄相當稀少。臺灣昆蟲愛好者林宗儒在人工環境下,成功飼養並繁殖蓬萊擬鍬形蟲,發現擬鍬形蟲幼蟲具有相當特別的肉食性,偏好高蛋白質的食物...
鍬形蟲
擬鍬形蟲
臺灣微樹皮蟲
2020.12.15
優美的都市林-種好樹不難,但要環環相扣的環節與專業
作者 / 邱清安/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研究員、合聘景觀與遊憩學...
468期
無論是出國旅遊還是在網路上搜尋,時常可看到優美的都市林,然而,臺灣的都市裡是否也有這樣漂亮的樹木與森林?大多數人的答案是「沒有」或是「很少見」。而且,三不五時就可看到被斷頭修剪的行道樹、風災後一片狼籍的情...
都市林
環境
原生樹種
植物
2020.12.01
你知道嗎?不愛「吃苦」可能是你的生存本能?
作者 / 陳瑋駿/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士,中興大學化學系學士。現...
612期
由於植物並沒有雙腳,無法在面臨危險的時候逃跑,因此他們發展出了一項特殊的自衛手段──靠自身分泌出的一些特殊化學物質,作為天然的殺蟲劑或抗菌劑,甚至還可以告訴掠食者「我很難吃,不要吃我!」,例如馬鈴薯中的龍...
苯甲地那銨
演化
生物鹼
化學物質
橘皮油
黃酮類化合物
馬鈴薯
龍葵鹼
化學結構
2020.12.01
不只黑洞 羅傑.潘洛斯的科學貢獻與研究精神
作者 / 陳宏賓/UniMath創辦人,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助理教授...
612期
潘洛斯(Roger Penrose)是今(2020)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科學家之一。除了在黑洞的研究有卓越的貢獻之外,其實潘洛斯在數學領域也有不凡的成就,舉凡潘洛斯三角形和潘洛斯平舖等。而這位傑出的物理學家並非一直...
諾貝爾物理學獎
黑洞
萬有引力理論
廣義相對論
事件視界
潘洛斯三角形
數學
2020諾貝爾獎
2020.09.01
從郵票認識昆蟲─科博館《郵說昆蟲》特展
作者 / 曾瑤光/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四年級。
609期
郵票除了可以代表郵資之外,更有以簡單圖像作為傳遞訊息的媒介。舉凡特殊的自然景色、當地的特色物產及當代的重大歷史事件等,皆能反映出時代的變遷。而「昆蟲」與人類文明發展中息息相關,探索其中的信息,讓我們更深入...
科博館
郵票
昆蟲
標本
生物
2020.09.01
藏於土中的微觀生態 土壤病毒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609期
土壤的異質性提供了一種微域環境,使微生物可以並行且緊密地相互作用,從而追求平行的演化路徑。土壤病毒在這種多重同時並行的演化過程中扮演重要作用,但其研究在過去常被忽略。目前關於土壤病毒學的研究仍然存在重大挑...
土壤
微生物
噬菌體
病毒
細菌
基因
2020.06.01
蝗蟲過境2.0—沙漠飛蝗為什麼如此高危害?
作者 / 曾瑤光/中興大學昆蟲學系三年級。
606期
近期,沙漠飛蝗(Schistocerca gregaria ,Desert locust)不僅造成東非地區嚴重的農作危害,更已成群飛往巴基斯坦、印度,甚至逼近中國。僅管目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推斷,喜好乾旱和氣候的蝗蟲入侵風險...
蝗蟲
沙漠飛蝗
蝗災
東亞飛蝗
2020.06.01
農作物與微生物間的「微」戰爭
作者 / 韓喬融/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四年級,熱愛微生物和大...
606期
農作物是人類賴以為生的食物。歷史上曾有多次農作物生病歉收,導致饑荒,因此,農作物病蟲害的控管是關鍵,而微生物(microbes)是其中的一環。透過了解農作物的生理與病原性,進一步因應各種植物病害,達到病害的預防和...
糧食
疫病菌
饑荒
微生物
內共生菌
植物病害
植物生理障礙
病原微生物
2020.05.01
探索火星地理—南半球的特殊地形與季節性風向
作者 / 簡正忠/中興大學物理系兼任助理教授。
605期
火星表面存在著太陽系特有的地形景觀,尤其是南半球的Cryptic Region,在不同季節時呈現出不同的地形。春季時,溫度慢慢升高後,地上出現一個個孔洞加上噴發出的塵埃所形成的尾巴稱為「Spider」地形,透過這些塵埃噴發堆...
火星
星球
奧林帕斯火山
水手號谷
地形
蜘蛛狀結構
2020.04.01
藥來救命—對抗冠狀病毒的藥物開發策略
作者 / 侯明宏/中興大學基因體暨生物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604期
冠狀病毒(coronavirus)是一種在動物與人類之間傳播的人畜共通RNA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現球狀或橢圓形狀,因外觀具有囊狀膠原纖維突出,形似皇冠狀,因而稱為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
冠狀病毒
棘蛋白
甲基化
3’多聚腺苷酸尾
核鞘蛋白
醣膜蛋白
外套膜蛋白
2020.01.01
潛藏內太空的微觀世界海洋病毒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601期
病毒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海洋中的病毒更是不計其數。 作為生態的重要一環,病毒也是維持海洋環境與生態不可或缺的要角。近年來經由DNA序列的研究,也讓科學家及全世界發現以往從未注意到的各種海洋病毒。
海洋
病毒
海洋病毒
生態
水產業
微生物
白點症病毒
2019.12.20
離岸風場對生態系的影響,如何評估?
作者 / 楊舒婷、廖品琇、林幸助/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456期
上(2019年11)月專題中,筆者群探討了離岸風機對海洋生物的生活有何衝擊。這次,他們將從生態角度檢視風場建置的利與弊。
離岸風場
生態系
食物網
海洋生物
2019.12.17
看不見的小幫手 土壤微生物探索
作者 / 沈佛亭/現任中興大學土壤環境 科學系助理教授、中華土...
547期
土壤微生物是世界上種類最多,且分布範圍最廣的生物。它們在自然界中扮演養分循環的角色,如土壤中存在的碳、氮、磷、硫與重金屬,均可經由微生物轉變成不同型態。目前在生物分類上根據核醣體DNA(ribosomal DNA)序列,...
土壤
微生物
2019.11.15
專題導讀:從離岸風機掀起的海洋生態革命
作者 / 林幸助/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455期
臺灣能源高度依賴進口,面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及核能安全疑慮下,立法院於2015年6月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明訂減碳目標於2050年降至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並於2025年提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至20%。
離岸風機
海洋生態
2019.10.16
讓樹回到原是森林的地方—武陵廢耕地的生態復育
作者 / 邱清安/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副研究員、森林學系合聘副...
454期
臺灣中海拔的一些山區,早期為了增加經濟收入,剷除了原有的森林,種植了高麗菜等短期作物。這些窮盡地力、過度利用的菜園,因生態復育目的被政府收回十餘年,但森林還是無法自然恢復。近年,筆者團隊正想辦法把樹木種回...
武陵廢耕地
生態復育
2019.05.01
千元鈔票上的因緣際會──塔塔加薊
作者 / 張之毅/中興大學森林學系博士生,高中到博士都是森林...
593期
民眾日常使用的新臺幣1000元大鈔,就為薊屬植物留了 一個重要的位置(圖), 鈔票中那葉片呈現放射狀的奇特形態,可能第一次見到還覺得比較像美麗的雪花。而有幸能夠登上鈔票的植物當然是非常能夠代表臺灣的植物,接下來...
塔塔加薊
薊屬植物
玉山薊
2019.04.01
你是風兒,我是沙 一 一解建物的風工程
作者 / 方富民/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曾任中華民國風工程學...
592期
為了要炫耀財富並顯示威權,中世紀的貴族們爭相建造愈來愈高的建築物,以作為其權力的象徵。隨著近百年來工程材料與施工技術的快速演進,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中,人們為了要爭得一席立足之處,建築物也就愈蓋愈高;此種力...
摩天大樓
風速
風工程
風洞試驗
2018.10.01
淺談夏威夷禁用防曬乳成分-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與羥苯...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 研...
586期
環保組織認為,某些防曬劑的研究顯示這些化學成份在游泳或沐浴時被沖入水中後會對珊瑚產 生毒性,導致發育期間的死亡、抑制繁殖與增加白化,即使在低於87.8℉(攝氏31℃)的溫 度下亦會造成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遺傳損害...
防曬乳
基因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羥苯甲酮
2018.08.01
全球瘋食蟲? 世界的食蟲文化
作者 / 楊正澤/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584期
吃昆蟲在社會價值及營養價值上有很大不同,在環境永續的價值上更有玄機,吃昆蟲大部分是本土資源,例如辛巴威人直接以昆蟲為餐桌佳餚,不僅能減少加工運送,又因這些昆蟲皆取自本土,在取得容易下,使從土地到餐桌的碳足...
食蟲文化
2018.07.01
取自山林,還予大地— 從木質纖維看可再生的森林資源
作者 / 王升陽/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中華林學...
439期
千萬年來,人類的文明即與森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是森林的產物之一;而森林中的其他資源,也是人類得以從其他動物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事實上,勞動中所使用的「工具」與「火」正是原始人類...
木質纖維
森林資源
2018.07.01
土壤碳固存,是否能成為氣候變遷的解藥?
作者 / 劉雨庭/國立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助理教授。
583期
截至2016 年 5 月,南極二氧化碳濃度於近400 萬年 來首次超過400 ppm,讀者想必多少知道二氧化碳與 全球氣候變化間的關聯,而此次的種種跡象顯示,降 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並加速土壤碳固存(carbon sequestration)的...
土壤碳固存
氣候變遷
2018.05.01
鳥類與土壤的小故事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581期
土壤作為萬物重要的生長源頭,對於鳥類也是同樣重要的。鳥類沒有牙齒,但 卻具有相當於牙齒功能的特殊構造──「砂囊」,這個由強健肌肉所組成的胃囊, 也被稱為「筋胃」。
鳥類
土壤
2018.05.01
生物聲景與環境生態—以昆蟲為例
作者 / 楊正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努力撰寫昆蟲科普...
581期
2014年,IUCN World Parks Congress 講者巴克萊(Leah Barclay)在演講中提出「聲景(soundscape)是啟發下一世代的重要環境意識」的概念。
生物聲景
昆蟲
環境
2018.01.01
有機廢棄物再利用及快速處理技術之發展
作者 / 陳仁炫/國立中興大學名譽教授,34屆全國十大傑出農業...
577期
農業、畜牧業、食品加工業、釀酒工廠等產出之廢棄物量甚鉅,若未採取適當處理常會造成環境的危害,如臭味、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等,及對人畜安全的威脅。
有機
廢棄物
技術
畜牧
農業
2017.11.01
有效保育桃園藻礁生態系的宏觀思維
作者 / 林幸助/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陳章波/中...
431期
從今年5月以來,因中油在位於桃園大潭藻礁的觀塘工業專用港,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而引發環保團體抗爭,逾百學者陸續聲援,訴求停止開發或尋求替代方案,但是藻礁真的能因此得救嗎?
桃園藻礁
生態功能
保育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7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