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1.07.12
臺灣生命大百科
作者 / 展出單位|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行政院農委會林務...
475期
臺灣生命大百科(Taiwan Encyclopedia of Life, TaiEOL)計畫蒐集及整合臺灣已知物種的照片與解說等相關基礎與科普資料,公開給大眾使用。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臺灣生命大百科
TaiEOL
iNaturalist
2021.07.01
都市旁的火山如果噴發了,我們會經歷哪些災變?
作者 / 林正洪/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大屯火...
619期
坐落於活火山旁的城市稱為「火山城市」。若火山不幸噴發了,過程中會帶來各種災害,包含火山灰、熔岩流、火山碎屑流、火山泥流等,這些都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例如空氣汙染、岩漿破壞,甚至生態浩劫。而臺北的都會區緊...
地球科學
地震
火山
火山噴發
火山灰
熔岩流
火山碎屑流
火山泥流
火山城市
大屯火山
大屯火山觀測站
2021.05.01
一窺臭氧洞形成的光化學原理與其爭議
作者 / 林志民/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臺灣...
617期
大氣中的臭氧吸收了陽光內短波長的紫外線,保護地表生物免於高能量光子的傷害。但是,人類製造的氟氯碳化合物在臭氧層吸收紫外光分解產生氯原子後,會引發一連串破壞臭氧的反應;只要有足夠的陽光以及少量的氯原子,就足...
臭氧
光化學
氫氧基
光化學
紫外線
臭氧分子
氧氣分子
2021.04.15
悼念曹亮吉學長
作者 / 李國偉/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兼任研究員、中山大學榮譽講...
472期
《科學月刊》社團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使我能走出數學本科的圈子,與臺灣嬰兒潮一代的科學菁英共同成長。這一切都感謝亮吉學長做為我的引路人,並且建立榜樣形象,為臺灣的科學啟蒙與紮根無怨無悔地奉獻。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3.30
來自古代的傳世祕方:古埃及人與古羅馬人如何製作玻璃...
作者 / 王冠文/英國雪菲爾大學考古博士,現職為中央研究院歷...
616期
最早的玻璃製作出現在西元前16世紀的古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當時的工匠已懂得利用高純度的矽質原料、植物灰、金屬礦物製出不同顏色的玻璃。而古羅馬人製作的玻璃,除了使用「砂」之外,還會使用「泡鹼」做為助熔劑,...
玻璃
古埃及時代
古羅馬時代
石英
氧化作用
青金石
2020.12.01
實現未來科技生活的樞紐 大數據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12期
近年來,人工智慧是科技領域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但要使電腦能做出如同人腦般的能力,必須倚賴大量的資料進行分析。而為了處理這種「又多又雜」的資料,大數據(big data)也就應運而生。大數據能將看似一盤散沙的資料,透...
人工智慧
類神經網路
數據
巨量資料
網際網路
摩爾定律
積體電路
2020.11.15
論自我抄襲-重複發表、文字再使用 有無學術倫理上的...
作者 / 孫以瀚/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467期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是近年出現的學術倫理議題,但在概念不明確的狀況下,引發很多困惑,如學生的學位論文與期刊論文、計畫與計畫,或是計畫與期刊論文。不過,怎樣才算自我抄襲呢?
自我抄襲(self plagiarism)
學術
學術倫理
公權力
重複發表
著作權
研究行為
2020.09.01
閱讀素養升級版─科學閱讀素養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09期
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快速躍升,原因在於文字的紀錄,人的情感、經驗與智慧不僅存留在口語相傳,透過文字紀錄才能代代地準確流傳。當經驗和智慧的長久累積,人類文明的才能大步前進。
文明
閱讀
識字率
12年國教
核心素養
科學
2020.08.01
我能當分類學家嗎?會面臨什麼挑戰?
作者 / 林千翔/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研究...
608期
面對從未見過的生物時,分類學家必須應用自身所學,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推斷,將生物指名並分類到合適的架構中。分類學不只能釐清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能為保育生物提供指引。但要進入該領域前,不僅要經過生物分類...
分類學
生態學理論
生物
科學
傳統分類學
2020.06.29
籠罩數學家拉馬努金的那些陰影
作者 / 李國偉∕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607期
今(2020)年是數學家拉馬努金(Srinivasa Ramanujan)逝世百周年,這位不世出的天才所留下的數學遺產深深影響著後世。但天才也是凡人,拉馬努金在缺乏關愛及自我照顧的情況下,僅32 歲便離開人世,令人不勝唏噓。
拉馬努金
數學
哈代
2020.06.01
太陽系旁有黑洞?第九行星之謎
作者 / 陳明堂/中央研究院天文所研究員,臺灣黑洞團隊發起人...
606期
太陽系是否存在第九行星呢?由於觀測的難度非常高,因此第九行星的存在與否始終未有定論。雖然如此,卻依舊澆不熄科學家的探究精神,有學者根據霍金的理論大膽猜想,這顆行星可能是宇宙太初時刻就形成的黑洞。如果假設成...
海王星
外海天體
第九行星
太陽系
黑洞
重力塌縮
事件視界
2020.05.01
宇宙中的噴火槍—黑洞噴流影像現蹤跡
作者 / 陳明堂∕中央研究院天文所研究員,臺灣黑洞團隊發起人...
605期
去(2019)年,臺灣黑洞團隊與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公布第一張黑洞照片。一年後,他們雖然沒有呈現新的黑洞照片,卻推出一張所未見的黑洞噴流影像。黑洞噴流如同兩隻金魚的發光體,起初讓研究...
黑洞噴流
黑洞
耀變體
類星體
EHT
事件視界望遠鏡
3C 279
室女座
春季大三角
2020.05.01
航向火星—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太空探險
作者 / 陳英同∕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碩士、博士,現職中央研究...
605期
長久以來,人們好奇於天空中的天體與其運行,而火星,對於人類更有種特殊的吸引力。 雖然現今已進入太空探險時代,人們對於如何安全成功的探測太陽系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不過所有的太空任務仍然有相當的風 險。因此,...
火星
火星探索
火星探測
太空
太空探索
太空觀測
火星探測車
新視野號
2020.04.01
有人在家嗎?嘗試敲響外星人家門的SETI@home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04期
人類不斷在無垠的宇宙中尋找類似自己的生物體,雖然機會十分渺茫,卻始終澆不熄外星愛好者對於未知領域的熱情。20多年前啟動的 SETI@home計畫,讓普羅大眾也能與科學家並肩作戰,一同找尋外星文明。如今SETI@home即將結...
宇宙
外星人
SETI@home
螢幕保護程式
碳氫氧
天文學
天體電波訊號
宇宙動物園
2020.03.01
蒼藍一粟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國...
603期
「再仔細看一眼那小點吧。那是這兒。那是家。那是我們。(Look again at that dot. That’s here. That’s home. That’s us.)」-卡爾.薩根(Carl Sagan)
航海家1號太空船
太空
太陽系天體
星等
地球
光譜
宇宙
2019.12.20
建置風場所帶來的人工魚礁效應, 是福是禍?
作者 / 邵廣昭、陳靜怡、陳國勤/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
456期
北大西洋地區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開始推動離岸風機的綠能政策,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也在2010年完整評估過離岸風機對海域生態的影響。
離岸風機
魚礁效應
環境生態
海洋
2019.11.29
2019 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學
作者 / 蔣龍毅/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主...
600期
皮博斯為宇宙學的巨擘,他在暗物質、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宇宙物理學的貢獻良多,也讓世人更加了解宇宙的本質與起源。
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
演化模型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2019.11.29
2019 諾貝爾物理學獎 系外行星
作者 / 辜品高/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師...
600期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的一半獎金,由兩位瑞士天文學家梅爾(Michel Mayor)和奎洛茲(Didier Queloz)所共享,以表彰他們對於瞭解地球在宇宙地位的貢獻。1995 年,時為日內瓦大學 (Université de Genève)教授的梅爾和他...
系外行星
都卜勒效應
梅爾
奎洛茲
光譜位移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檢視現在 轉動,科學教育的齒輪─《科學月...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00期
為了準備《科學月刊》五十周年紀念,各項活動在編輯部和一群科月朋友們的協助下,目前仍持續進行中。過去,筆者曾參加科月四十的相關活動,並與李國偉老師共同規劃和推動2010年科普閱讀年系列活動,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科學教育
科月五十
2019.09.01
火山之歌—聽聽他們的鳴唱與心跳
作者 / 林正洪/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597期
火山噴發,是人類長久以來必須面對的一種巨大的天然災害,如何避開火山噴發所造成的災害,一直是人們必須關注的防災工作。事實上,充分應用現在科學儀器的觀測,可以非常有效地獲得火山噴發的前兆,提早進行疏散與準備,...
火山
噴發
2019.09.01
腸道與腦的直達車
作者 / 楊世斌/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駱宛...
597期
若要讀者試著描述一塊巧克力蛋糕,大概在沉吟之際,會立刻在腦海中先浮現出一塊咖啡色(視覺)、苦中帶甜(味覺)及具有獨特巧克力香氣(嗅覺)的物體。人們總不自覺地將五體感覺,並以描述自身經驗;而這正是因為人類的...
腸道
外受器
內受器
大腦
2019.05.01
從細胞到鳥群─這個流體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 / 陳宣毅/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究所合聘...
593期
從細胞內的分子馬達、細胞、細菌、魚群、鳥群乃至於人群到人造的仿生機器,這些不論在物理尺度或構造都相去甚遠的系統,可以用相同的原理來理解嗎?這似乎是科幻小說裡的題材,可是近年來理論與實驗科學的進展都指出,可...
流體
細胞
物理
流體力學
2019.04.01
黯淡之星- 棕矮星的身世解謎
作者 / 謝天晧/清華大學天文博士,2016 年起任職中央研究院...
592期
眺望夜空看見滿天星星時,讀者可曾想過,有一部分不發光的星星就躲藏在黑暗之中?
科學
棕矮星
恆星
重力
金斯不穩定性
2018.12.01
從巨石陣、曼哈頓到高雄 漫談日月的東起西落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88期
英國的巨石陣(Stonehenge)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大約距今5000年、甚至更早之前,就有人類活動 的跡象。由於缺乏文字的記錄,現代人只能透過考古學的證據來推測史前新石器時代當地社群的生活方式 和信仰。
天球座標
考古
2018.12.01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脈衝雷射
作者 / 林宮玄/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兼任本刊編輯委...
588期
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表彰雷射物理領域中2個技術的重要突破,其中一項為諾貝爾獎得主穆胡(Gérard Mourou)和史崔克蘭(Donna Strickland)發明的「啁啾脈衝放大(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突破脈衝雷射強度的瓶...
諾貝爾物理學獎
脈衝雷射
2018.10.01
高能微中子天文學曙光乍現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86期
微中子在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中,可算是科學家最不了解的一種。粒子物理標準模型裡的微中子只透過弱交互作用和其他粒子起反應,和光子一樣沒有靜止質量。
微中子
冰立方
天文學
2018.10.01
火星之水
作者 / 劉玲根/1971年獲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博士。 1974~1996年...
586期
近年人類對火星上水的問題,從來就沒有失過焦。今 (2018)年7月,歐洲太空總署(ESA)發布新聞表示, 依據火星快車號(Mars Express)於2012年5月至2015 年12月間所收集的雷達數據,並經科學家近3年的分析 研究,在火星...
火星
水
2018.10.01
從初生恆星提取太陽系的過去- 用天文化學解開生命起...
作者 / 呂聖元/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副研究員。
586期
今(2018)年1月,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次毫米陣列 望遠鏡(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submillimeter array, ALMA)天文台發表了一篇新聞稿,當中提到 天文學家利用ALMA觀測到在大麥哲倫星雲(Large Magellanic Cloud,...
初生恆星
太陽系
生命起源
2018.07.01
遇到「把關者」涉嫌剽竊時
作者 / 廖運範/長庚大學特聘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439期
2018年4月12日,在巴黎舉行的歐洲肝臟學會(EASL)之「教育課程」中,與會同仁用手機拍下J Hepatology共同主編(co-editor)B教授演講用之卡通圖解,竟與我們之前被B教授所退之稿件中的附圖神似,當下即警覺到這是「剽竊...
剽竊
研究
論文
2018.07.01
宇宙中的金屬是怎麼來的? 宇宙中重金屬元素的起源
作者 / 吳孟儒/現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助研究員,研究 專...
583期
天上的星星會閃閃發亮與星球內部的核反應有關,核 反應在氦融合形成碳、氧、氮、······、鐵之後,即受 到能量守恆限制而無法繼續。其他比鐵更重的元素在 宇宙中是如何生成的呢?科學家從某一次的重力波觀 測中,找...
金屬
宇宙
起源
«
1
2
3
4
5
»
頁次:
1
2
3
4
5
資料總數:13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