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3-09-15中山大學成立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 盼推動淨零減碳技術和政策 501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羅億庭

隨著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斷上升,國際間陸續設立了許多公約、機制以控管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碳權」(carbon credit)就是其中之一。碳權一詞代表「碳排放權」,以國際間第一個建立的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cheme, EU ETS)為例,它針對某些會排放二氧化碳的產業設定了最高排碳額度,若是某企業因為產業轉型、技術升級而使它的碳排放量低於先前設立的最高額度,便可以將剩餘的額度轉換為碳權,並於碳交易(carbon trade)市場進行碳權買賣。
 
今(2023)年8月7日,臺灣碳權交易所於高雄揭牌成立,宣示臺灣將正式加入全球碳交易市場。為了系統性研究淨零減碳的投資與技術使臺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樣位於高雄的中山大學也成立「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期望蒐羅產業問題並協助政府設計碳交易制度。此中心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證券週邊單位(如櫃買中心、期交所、集保公司)公益捐助成立,整合學術、政府、產業界等相關單位的交流與合作,除了前述提及的國際制度研究外,也將會持續推廣永續環境的相關議題,如循環經濟、溫室氣體、水足跡、碳足跡、能源管理系統及碳中和等課程及相關論壇、特展。
 
聯合國在2004年發布的《Who Cares Wins》報告中,首度提出ESG〔註〕的概念。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在新聞稿中表示,ESG最核心的議題是企業如何在氣候變遷下達成淨零減碳的要求,引導資本市場進行投資並發展綠色金融,及各產業部門的減碳、負碳技術。藉著本次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的成立,中山大學也將跨領域整合永續、淨零等相關議題,並提供ESG、綠色金融、建立碳交易市場所需的分析建言。目前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提供碳諮詢的服務與課程內容,即時性解答國內業者面對全球碳排放費用時衍生的問題;此外,也透過教育訓練課程促使企業了解碳盤查、碳權與排放權交易等議題。
 

〔註〕ESG 是環境保護(environment, E)、社會責任(social, S)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 G)的縮寫,用於評估企業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綜合表現,並作為評估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

 
在全球暖化的衝擊下,減碳的相關法規政策陸續被各國提出。未來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將透過研究ESG、各項有關淨零減碳的創新技術與投資,分析相關國際法規並推動臺灣法規的建置。同時也將協助政府和企業推廣碳權管理、碳盤查的觀念與技術。「2050淨零排放」是臺灣政府設下的淨零碳排目標,期望本次建立的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最終能促進減碳技術產業鏈、產業群聚、產業生態的建立。除了達成2050年的目標外,更能加深臺灣產業在低碳經濟趨勢下的競爭力。
 
新聞來源
中山新聞(2023年8月10日)。臺灣綠色經濟智庫 中山大學成立「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中山新聞, https://news.nsysu.edu.tw/p/406-1120-314517,r2910.php?Lang=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