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3-12-01用電腦模擬生物分子化學反應 528 期

Author 作者 黃鎮剛/任教交通大學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
十月九日大約下午六點半左右,我的研究生世中送了個簡訊給我,要我趕快到諾貝爾獎的網站看看,因為我可能對今年化學獎的得主感到「興趣」。我心裡大概有個數。果然,今年的化學獎得主是史特拉斯堡大學(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與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馬丁.卡普拉斯(Martin Karplus)、美國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艾瑞.瓦歇爾(Arieh Warshel)、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麥可.萊維特(Michael Levitt)。得獎人之一的瓦歇爾教授,是我當年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諾貝爾獎網頁公佈他們三人得獎的原因為「為複雜化學系統發展了多尺度模型」(the development of multiscale models for complex chemical systems)而得獎。簡單的說,他們將複雜化學系統(如生物分子化學系統)由實驗桌上的操作帶入電腦的模擬世界。這是他們四十多年的工作,他們的貢獻最後終於得到了科學界的認可。

CFF程式的歷史

瓦歇爾出生在以色列,在基布茲(Kibbutz,以色列的集體農場)長大。當初他欲赴大學攻讀化學,基布茲並不支持,因為化學被認為不「實用」。他是在以色列受到的教育,在衛茲曼學院(Weizmann Institute)得到博士學位,論文的指導教授是已經過世的利夫生(Shneior Lifson)教授。利夫生實驗室所發展的CFF(Consistent Force Field)程式,奠定了三位得獎學者後來研究的基石。CFF用簡單的位能函數(potential energy function)模擬分子系統(圖一)。
 

圖一:分子的總位能函數是一些簡單解析函數加起來的總和,這些簡單函數模擬分子鍵長、鍵角、扭角、凡得瓦、靜電力等作用。
這個位能函數的一階、二階導數也是解析函數。位能函數可用來模擬蛋白質分子的構型與動態軌跡。此方程式若加進量子力學項式
(如瓦歇爾的Empirical Valence Bond, EVB函數或其他半經驗量子力學函數),便可模擬生物分子化學反應,計算反應自由能。

 
在1967年,由於研究生名額的限制,萊維特未能進入劍橋知名的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實驗室(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攻讀博士學位。他在坎諸教授(John Kendrew,1962年化學獎得主)的建議下,先進入利夫生實驗室作程式設計師,撰寫程式(萊維特在次年進入MRC)。坎諸認為應該能夠將電腦程式應用在模擬生物巨分子(如蛋白質或DNA)的結構(圖二)。在利夫生與瓦歇爾的指導下,不到幾個月,萊維特很快的寫好了程式,該程式的名字便是CFF。那時萊維特才20歲 。據萊維特自述,他從IBM FORTRAN II手冊自學程式設計。萊維特在史丹佛的同事稱他為「早期駭客」,萊維特也自認為「電腦怪胎」(computer geek)。……【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28期】
 

圖二:蛋白質分子立體球–棒(ball and stick)結構。球代表原子,棒代表原子之間的鍵結。蛋白質由二十種胺基酸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