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4-06-01不忍心看的教改 534 期

Author 作者 戴寧/資深高中物理教師。

教改只有口號

十二年國教在爭議中上路了,看起來大家最關心的還是升學管道與升學方式,至於主要教育內容是什麼,似乎也就沒有受到太大的關注了。這幾乎就是臺灣每一次教改的宿命,教改的內容不是重點,眾人在乎的是升學的方式是否公平,考試的制度有無改變,而我們主導教改的長官們也隨著潮流。從宣導到訪談,重點總是在升學,卻不見明確的政策內容,畢竟這不是民眾在意的部份。因為只要強調升學管道更多了,升學壓力會減輕,必定可以博得掌聲,登上版面,但十二年國教真的是這樣就可以了嗎?每隔幾年就來一次教改,每次都有響亮或崇高的「口號」(真的只有口號,因為達成率太低了),然而改了名字,就會改運?實力也隨著增強了嗎?身為一個老師,以及兩個小孩的家長,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真的只能盡自己的本份,然後看著情況一如預期的走向無解的循環。

老師的立場

從師範大學畢業進入教職,很幸運地遇上了每一次的教改,連兩個小孩成長的過程也那麼「巧」,遇上了建構式教學、九年一貫、推甄比例增加、一次學測……。二十多年過去,對於學生的發展,從「行行出狀元」到今天的「適性揚才」,在實質上其實沒有什麼改變。之前每一次教改的提出總是會造出一些不著邊際的口號,成了造詞大會,沒有明確的執行方式或細則,也從未檢討成敗,這次十二年國教的推動讓我看到了更露骨的部份。不僅提出時課綱沒有調整,也沒有執行細則。參加研習課程時,主講人甚至於明確告訴我們「十二年國教是滾動式教改」,亦即「邊做邊調整」,所以我們在研習會上所提出的問題會在以後調整,然後再回應。對於一個為國家培育未來人才的政策,在決策上竟是如此不周延,我感到恐慌與害怕。而在升學制度的改變上,更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反智的行動。

反智的教改

整個升高中制度的改變,不論教育部如何解釋,結果還是讓人覺得升學方式的改變一直是「反智」的,只為了消滅現行的明星高中,而不是提昇所有學校的程度。「無法執行的政策就不可能是好政策」是不會改變的事實。明星高中的存在是家長、學生整體思維及作為所形成,從美國到日本都有明星高中的存在,我們卻想要用制度、辦法去改變,消滅這些明星高中,不要說校友、學生的反彈,家長也不會支持。我聽到一個說法,「讓優秀的學生分布在更多的高中來,讓他們可以帶動其他學生的程度……」,這種似是而非的說法其實很可怕,難道不能讓優秀的學生不受約束的向前進嗎?「適性揚才」只是對程度不佳的人適用,難道學科智育出色的學生不可以適用嗎?這樣的思維對國家絕對有傷害的,在國際上競爭激烈的產業,我們可以要求他國等我們一下讓我們跟上嗎?要求我們表現出色的公司分一部人才到其他公司以提昇其他公司的競爭力?韓國的電子業會給我們喘息的空間嗎?......【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