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3.09.01
解析臺灣東西部地震與斷層
作者 / 黃有志/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645期
臺灣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活動相當頻繁,平均每年約有兩萬個地震,其中約1000個是有感地震。大部分地震發生在東部及東北部外海,這是因為受到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碰撞影響,每年大約以八公分的速度相互聚合,常...
地震
斷層
震度
老屋補強
場址效應
地震預警
2019.12.01
地牛翻身也不怕─ 大橋抗震新標竿
作者 / 周中哲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兼工學院副院長、國家...
600期
新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是結合橋梁工程的重大建設,為了因應美國西岸各斷層所造成的地震,橋梁的結構設計必須符合各種的耐震需求,此橋梁甚至也翻新過往的各種地震工程規範。
橋梁
工程設計
地震
新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
海沃斷層
聖安地列斯斷層
2019.09.01
面對地震,人們準備好了嗎?在集集地震後的20年
作者 / 潘昌志/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臺灣師範大學地科系...
597期
1999年9月21日的凌晨,震央位於臺灣南投集集鎮的一場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除了造成人類生命及財產上的損失外,更是一場死傷慘重、影響無數的自然災害。事過境遷後,這場地震為臺灣帶來什麼影響,又教會了人們哪些事? ...
地震
地質科學
地震科學
集集地震
斷層
防災意識
地震工程
2019.09.01
為什麼會感覺比震央晃?臺北盆地的場址效應
作者 / 郭俊翔/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597期
在臺灣,每當有較大規模地震發生時,若臺北盆地的震動較周邊地區大,幾乎都可見到電視新聞報導或一般民眾朗朗上口地說,這是盆地效應或場址效應(seismic site effect)所造成的震波放大現象。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現象?為...
地震
地震波
建築結構
場址效應
盆地
盆地效應
2018.07.01
近年日本火山噴發 反思大屯火山群的潛在威脅
作者 / 黃有志/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 究中心副研究...
583期
陽明山國家公園大屯火山群是活火山還是死火山,一 直是科學家討論的問題,而在近期發現大屯火山下含有岩漿庫,不排除有噴發的可能性。讓我們從日本活躍火山活動的經驗,借鏡臺灣應該如何防範。
災害
火山
大屯火山群
2015.07.01
地牛為何翻身
作者 / 朱北麟/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地工程博士,專長於...
547期
近年來,臺灣的有感地震頻繁。這隻被我們壓著的地牛真不安份,為何它會動個不停呢? 我們能否預測它何時會動呢?讓我們來瞧瞧這隻地牛到底有多麼大的神通吧!
地震
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
震波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