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1.04.15
「文字再使用」有問題嗎?文字再使用、自我抄襲兩概念...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助理研究學者。
472期
「文字再使用」在學界何時變成髒話或負面用詞了?就像重音唸「林老師」那樣?不論是林老師還是有文字再使用者,可能都覺得很無辜吧?
學術
文字再使用
自我抄襲
學術倫理
學術論文
科普文
2021.02.18
假專家混入學術期刊讓19篇爛論文通過審查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0期
在學術研究中,論文發表一直是學者在升等或提升自身研究能量上重要的依據之一。因此,不乏會有些不肖學者面臨論文發表壓力或快速發表,而有實驗數據造假等不法情事發生。
論文
同儕評審
學術
學術倫理
學術期刊
2020.09.15
憂鬱症營養治療先驅 論文高度受國際引用
作者 / 撰文|蘇冠賓。
465期
蘇冠賓對憂鬱症的病因與治療研究不遺餘力,經過他與團隊多年來的努力,不但找到可有效且安全治療憂鬱症的天然營養物質,更結合分子生物學以及基因遺傳學探究憂鬱症病因。
憂鬱症
營養醫學
精神醫學
身心醫學
2020.05.14
臺灣學術發表影響力與引用量更上層樓
作者 / 編輯部
461期
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國研院科政中心)於2020年4月28日與資訊服務商科睿唯安(Clarivate)共同舉辦「我國學術能量概覽發表暨2019高被引學者頒獎典禮」,公布臺灣學術論文的發表現狀及趨勢。
臺灣
學術
學術影響力
論文
全球領先群
國際合作論文
2020.02.01
NEJM論文證實了中國隱匿新冠肺炎疫情?
作者 / 廖英凱、雷雅淇、羅佩琪、陳亭瑋。
458期
隨著新一波2019-nCoV相關研究發布,一篇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在中國武漢初期的傳播動力學〉(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新冠病毒
武漢肺炎
NEJM
疫情
COVID-19
2019.12.20
臺灣也看得見星光 黑洞現形記:半年後再次沸騰的黑洞...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因碩士論文開啟了中研院天文所...
456期
今(2019)年4月黑洞第一張照片發表後,席捲全球報章媒體的頭條、焦點新聞,在社群媒體上也成為各界轉發的焦點。即便已經過了大半年,10月底臺灣中央研究院一年一度院區開放參觀活動 (Open House),策畫「黑洞」相關演...
黑洞
事件視界望遠鏡
格陵蘭望遠鏡
2019.11.29
核磁共振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作者 / 周三和/臺灣師範大學化學學士,臺大生化碩士及美國西...
600期
長期以來,核磁共振被認為是鑑定有機小分子,如中草藥成份或其它天然物分子結構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只是利用過去傳統的一維核磁共振技術,如化學位移及耦合常數等,所能解析的有機分子結構一般分子量都小於一千道爾頓(...
核磁共振
胺基酸
蛋白質
有機分子結構
生化大分子結構
2019.11.15
手機就能拍到銀河,天文學家為什麼還要蓋超大望遠鏡?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因碩士論文開啟了中研院天文所...
455期
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在相機解析度上也逐漸提升,讓大家能夠隨時隨地記錄日常生活。甚至只要用一般手機搭配腳架,就能拍出以往只有專業相機才能捕捉的畫面,好比說那天上的銀河和月球表面的陰影。然而,天文學家卻仍不斷...
超大望遠鏡
王祥宇
2019.10.16
天文學家李太楓與紫金山天文台張鈺哲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因碩士論文開啟了中研院天文所...
454期
公元前300年左右,屈原望著蒼天問道:「茫茫宇宙的起始,誰能描述?無天無地的模樣,誰能考察?昏昏暗暗、混混沌沌的型態,誰能辨別?元氣瀰漫、空洞無物的境界,誰能探查?光明黑暗的消長,為何發生,如何發生?陰氣陽...
天文
李太楓
張鈺哲
2019.06.02
有無利益衝突,誰說了算? 從美國醫學研究未揭露利益的...
作者 / 甘偵蓉/國立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學者、...
594期
研究利益衝突,是指研究人員在專業上必須列為首要考量 的利益,可能在追求私人或次要利益的過程中受到減損或 負向影響,甚至因而未能遵守相關法律或專業倫理。而醫 學研究與商業利益,是 1 加 1 大於 2 的協同共榮,還是...
論文
醫學
利益衝突
2019.06.02
公雞啼叫是否會減損自身聽力?
作者 / 曾柏諺/喜歡生物反差萌的碩班菜鳥,當兵休假都在看論...
594期
公雞報曉,是一項長久以來人們已知的物種生理特性。而在公雞拉長脖子「引吭高歌」的同時,耳朵的特殊構造與保護機制能讓牠免於被 自身所發出的啼叫聲干擾或影響其聽力。
聽力
耳朵
鐙骨肌反射
頭骨運動
耳道關閉
2019.01.01
星火點燃前的那一週 臺大論文造假案是怎麼開始報導的
作者 /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445期
2016年11月,臺大爆發臺灣學術史上最嚴重的論文造假醜聞,實質涉案人員層級之高、牽連的研究機構之廣、造假持續時間之長均是前所未見。自此案爆發之初至2017年4月30日止,包含邀請外部稿件、讀者投書,以及總編輯具名,...
臺大論文
造假案
2018.12.01
誰才能建議期刊撤稿?
作者 /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588期
臺灣大學不具自治該有的品格,教育部沒有善盡監督的責任,科技部缺乏計畫管考的能力。今(2018)年10月1日,《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這本著名期刊中的1篇簡短撤稿聲明,可以作為這些事實的佐證。
期刊
徵稿
論文造假案
2018.07.01
遇到「把關者」涉嫌剽竊時
作者 / 廖運範/長庚大學特聘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439期
2018年4月12日,在巴黎舉行的歐洲肝臟學會(EASL)之「教育課程」中,與會同仁用手機拍下J Hepatology共同主編(co-editor)B教授演講用之卡通圖解,竟與我們之前被B教授所退之稿件中的附圖神似,當下即警覺到這是「剽竊...
剽竊
研究
論文
2018.03.01
科學論文中的短歌行
作者 / 簡宗奇/桃園市立南崁高中物理科教師
435期
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此之於科學論文亦然。一篇論文除了是一種學術創作之外,如果還能夠發揮格物致知與經世濟民的功能,那就更富有意義與價值。
科學
論文
2018.03.01
難以偽造的辨識認證-手掌與手指靜脈特徵辨識
作者 / 洪西進/臺灣科技大學的講座教授。 發表了200多篇論文...
579期
生物辨識到底是什麼?最近iPhone X採用臉型解鎖, 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可以利用人臉做身份認證,而且是那麼方便!
靜脈
特徵辨識
辨識系統
2018.02.01
詐騙未遂之冒牌出版商
作者 / 林宮玄/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兼任本刊副總編輯。
578期
寫文章有稿費,好像滿正常的;但是在學術界,學者會付費請出版商刊登研究成果。大部分科學研究,主要由政府資金支持,學者也會用科研經費支付論文刊登費用。
論文
出版
公開
2017.12.01
荷蘭團隊研究發現眾多的論文存在細胞株誤用問題
作者 / 編輯部
432期
研究人員發現有超過451種細胞株其實已被其他的細胞株取代,有大量的細胞培養被錯誤使用。當研究者認為他們是使用人類癌細胞進行相關研究時,卻不知道實際上培養皿中的細胞株已被小鼠細胞取代。
細胞株
論文
海拉細胞
2017.05.01
該是重新出發的時候了!--渡過PubPeer風暴
作者 / 蔡孟利/《科學月刊》、《科技報導》總編輯 李依庭/...
425期
PubPeer這個出版後同儕審閱的網站,是臺灣這波學術造假案的初始戰場。臺灣從來沒有像PubPeer這樣可以不受官方干擾、不受大學閥左右的學術揭弊場所(儘管揭弊可能不是PubPeer成立的本意),因此五個月以來,這個網站就成...
PubPeer
論文
2017.04.01
論文造假:臺灣大學非大學?
作者 / 作者/張讚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客座教授。
424期
中國春秋時期,公孫龍提出白馬非馬命題,不管詭辯與否,經過2500年,在臺灣依然有現實教訓,特別是學術操守與承擔的辯証。從郭明良團隊論文造假看,如果「白馬」(雙屬性)非「馬」(單屬性)站得住腳,「臺灣大學」就非...
論文
學術
2017.03.01
論文作偽事件中審計部與教育部的責任
作者 / 劉廣定,臺大化學系名譽教授。
423期
近月來發生了臺大醫學院與生命科學院一些不肖教師與學生為追求虛無的卓越,發生多篇論文變造作偽而被外人揭露的事件,不僅丟盡臺大的臉,也讓臺灣的學界騰笑國際。
論文
作偽事件
2017.03.01
不造假數據的真實想像
作者 / 蔡孟利/《科學月刊》、《科技報導》總編輯。
567期
論文造假案若不考慮是否在審稿層次有如當年陳氏兄弟的問題,那麼有個比較深層的疑惑是,他們為什麼編得出讓審稿人與期刊主編都接受的內容?
數據
學術
論文
2017.02.01
臺大敢進行這種規格的調查嗎?
作者 / 季瑋珠/臺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公共衛生學系...
566期
臺大最近發生「前」(因為學校尚未收到正式辭職或自願退休申請,官網上還名列教授之中)郭明良教授「疑似」(他本人並未承認)論文造假事件,校長也在被質疑之數篇論文中,掛名為共同作者。身為臺大的一分子,看到這樣頗...
論文造假
研究倫理
2017.02.01
你知道怎麼處理圖片嗎?
作者 / 曹哲嘉/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生物學博士,現任教於國立臺...
566期
這幾個月來,臺大多篇論文遭質疑圖片有問題,至今已有2篇撤銷發表。此事件引發不小的風波,案情至今仍在調查處理之中。科技部部長楊弘敦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會有造假是人性使然,古今中外皆有,因此應強化學術倫理教...
圖片
學術倫理
論文
2017.02.01
臺大「論文造假」流行後的省思
作者 / 金傳春∕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422期
2016年11月中臺大發生「論文造假」 事件時,筆者恰在美國開會,好友問:「怎回事?」由於公共衛生學院已於 1993年自醫學院獨立,一時怎麼也想不通為何有多篇造假論文是在擁有最勤學年輕一代、孕育許多傑出生醫校友與囊括...
論文
科學研究
教研倫理
選才制度
2017.02.01
1月13日臺大學術倫理調查結果記者會問答實況記錄
作者 / 記者李依庭編輯整理
422期
2016年11月,臺灣大學郭明良教授與相關人員在匿名論文同儕審查網站PubPeer上,遭質疑論文圖片重複使用,疑似違反學術倫理。臺灣大學於1月13日針對郭明良等人違反學術倫理案,召開階段性記者會,由臺灣大學副校長郭大維負...
學術倫理
論文圖片
2017.01.01
臺灣論文造假事件之問題與建議
作者 / 蔡孟利/《科學月刊》、《科技報導》總編輯。
565期
每天看著PubPeer榜上不斷增加的臺灣論文。雖然有些是某群人想要減損PubPeer功能的烏賊噴墨,有些是可勘誤解決的單一過失,但超過半數,特別是幾個特定團隊的系列文章,真的是不需要太高深學問即可判斷之蓄意造假。
論文
學術
2017.01.01
生醫研究倫理訓練─借鏡美國的經驗
作者 / 林士傑/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
565期
最近臺大郭明良教授的疑似論文造假事件,引發許多對於臺灣該如何進行生醫研究倫理訓練的討論。
生醫研究
論文
2017.01.01
守護家庭無微不至─ 智慧家庭系統
作者 / 蔡宗漢/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畢業,現任國立中央...
565期
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帶動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等市場持續成長;而資訊科技能力之提升與行動設備的導入更帶來產業革命與創新,這也使得傳統的服務與商務環境產生重大變革,以數位科技建構之智慧型服務與商務系統之應...
資訊科技
智慧家庭
居家裝置
2017.01.01
從臺大論文造假談「論文掛帥轉型正義」
作者 / 嚴竹蓮/臺灣大學圖書資訊所博士
421期
據報載,臺大教授郭明良等人在著名國際期刊發表的多篇論文涉及造假,科技部已展開學術倫理調查,若結果屬實將予懲處。
論文
學術倫理
評鑑制度
«
1
2
3
»
頁次:
1
2
3
資料總數:6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