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2.04.15
當太空中有太多衛星,會造成哪些問題?
作者 / 編輯部
484期
2015年初,馬斯克(Elon Musk)首度宣布SpaceX公司將於太空中部署低地球軌道通訊衛星,發展覆蓋全球的網際網路,揭開了星鏈(Starlink)計畫的序幕。
太空
通訊衛星
網際網路
星鏈計畫
太空垃圾
太空站安全
天文學
2022.04.15
全世界都能收得到信號!SpaceX星鏈計畫的野心與挑戰
作者 / 黃楓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工程力學博士。專長為衛星...
484期
2015年1月,馬斯克(Elon Musk)在西雅圖一場未對媒體公開的活動中,首度宣布SpaceX公司將發展低地球軌道通訊衛星,以建構一個部署於太空的網際網路,自此揭開了「星鏈」(Starlink)計畫的序幕。
SpaceX公司
通訊衛星
衛星
太空
網際網路
星鏈計畫
太空垃圾
地面天文觀測
光害
暗星
星系
太空安全
商業太空利益
2022.03.15
臺美印跨國合作人造衛星 將進行太空天氣觀測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83期
今(2022)年2月14日上午8時29分,由臺灣、美國、印度跨國共同合作開發的INSPIRESat-1立方衛星,於印度的達萬太空中心(Satish Dhawan Space Centre)順利發射升空。
立方衛星
人造衛星
衛星次系統
微型電離層探測儀
雙孔X光太陽頻譜儀
太空產業
2021.12.14
莫忘初衷-寫於《科技報導》創刊40週年
作者 / 周成功/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退休教授
480期
《科技報導》40年前創刊時,最初的用意在提供一個園地,讓臺灣有限的學術活動消息得以流通。接下來,中研院動物所的萬家茂教授,從第10期起獨力開創了「覓名小品」的專欄,用他敏銳的觀察對學術界的百態提出令人深省的短...
學術
學術社群
科技
人造衛星
科技報導
學術倫理
學術傳統
科技報導
2021.03.16
兩立方衛星順利發射 中央大學成功解碼「飛鼠」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1期
今(2021)年1月24日晚間11時,由臺灣所開發的「玉山」(YUSAT)和「飛鼠」(IDEASSAT)立方衛星,在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獵鷹九號火箭(Falcon-9)的搭載下,順利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衛星
飛鼠衛星
電離層
立方衛星
2021.02.01
舒適的空中體驗從何來?始於飛行者一號的飛機設計與飛...
作者 / 呂文祺/從小就對各種飛行器研究產生。目前教學以航空...
614期
飛機自萊特兄弟發明以來已過百年,這段時間飛機的設計與結構等也早已出現重大變化。飛機的外型從過去的雙翼改為單翼,另外也多了最初所沒有的機身設計,而選用材料也從木頭與金屬轉變為高強度的複合材料;動力方面,過去...
飛機
萊特兄弟
飛行者一號
單翼機
2021.02.01
光害退散!臺灣的暗夜星空之路
作者 / 演講人:劉志安/臺北市天文協會理事長。記錄:謝育哲...
614期
在都市叢林中,想一覽夜間的星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由於周遭環境充斥著許多光源,街邊的路燈、顯眼的廣告招牌,以及商辦大樓營造出的絢麗燈光等,這些人為的光害(light pollution)不只讓天文愛好者難以進行觀測,甚至...
光害
人造衛星
人口密度
生態
都市發展
2020.12.31
原來這些都來自以色列! 以色列影響世界的發明與發展
作者 / 謝育哲/看完展覽好想去以色列玩,本刊主編。
613期
說到以色列,大家腦袋中浮現的是什麼呢?這個位於中東地區,由猶太人所建立的國家,地理位置距離臺灣十分遙遠,可能有很多人對以色列並沒有強烈的印象,但以色列其實是一個不論在歷史、人文、宗教、科學、科技、軍事及金...
以色列
以色列影響世界的發明與發展
展覽
滴灌技術
網路電話
立方衛星
隨身碟
USB
USB隨身碟
Israel in Taipei
2020.10.15
臺獨立發展多衛星操控系統 衛星操控不再依靠外商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福爾摩沙衛七號(以下稱福衛七號)於去(2019)年6月升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以下稱太空中心)衛星操控中心也透過自主發展的多衛星操控系統(Cross-Platform Satellite Operation Control, XPSOC),14個月內...
福衛七號
衛星
太空
太空產業
2020.10.01
臺灣立方衛星元年:吐司大小的衛星將改變太空產業!國...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610期
人造衛星一直以來都須倚靠國家級的資源才能研發製作並發射升空。而縮小版本的立方衛星,是一項縱使不是太空大國也都有機會發展的太空科技。臺灣計畫在今(2020)年發射三顆立方衛星,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稱今年為「臺...
太空
立方衛星
奈米衛星
蕃薯號衛星
2020.10.01
臺灣立方衛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作者 / 方振洲/國家太空中心福爾摩沙七號星系計畫系工經理、...
610期
立方衛星是一種低成本、易於設計建構及標準化的立方體人造衛星。而臺灣在此領域中,從最初的蕃薯號及鳳凰號,到現在的玉山、堅果及飛鼠衛星,用於航海、飛機及太空天氣等領域,每種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用途。而在未來,立方...
衛星
立方衛星
奈米衛星
皮米衛星
立方衛星生態系統
太空產業
2020.10.01
讓海上船隻不再迷航—玉山衛星
作者 / 戴騰瀠/玉山衛星計畫主持人,不喜歡守舊,喜歡突破性...
610期
過去要監測及管理海上作業的船隻,都需要倚賴靠近陸地的塔台傳輸資訊。但如果船隻在塔台涵蓋範圍外的區域又該如何監控呢?由臺灣自製的玉山衛星就是以海事為主的衛星系統,上頭搭載的設備與儀器能夠在更大的區域內即時傳...
海洋
衛星
玉山衛星
立方衛星
AIS訊號
2020.10.01
守護飛機的航線與安全— 堅果衛星
作者 / 呂文祺/從小喜愛涉獵各類飛行器知識,目前教學以航空...
610期
以往要追蹤飛機的航線,必須依賴地面的雷達與通訊系統,但這些系統卻有涵蓋範圍的限制。而基於GPS所設計的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系統(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 ADS-B),藉由裝配在人造衛星上,不只...
太空
衛星
飛機
堅果衛星
2020.10.01
探測太空天氣的好幫手 ─ 飛鼠衛星
作者 / 張起維/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飛鼠衛星開發...
610期
要精準取得智慧型手機導航軟體及衛星影像等資訊,就必須仰賴對於太空天氣的掌握。由於高空中的電離層、中氣層及熱氣層都可能影響電波訊號的傳遞,為了克服這些問題,中央大學所研發製作的飛鼠衛星,可讓訊號傳遞更為精確...
太空
太空科技
衛星
飛鼠衛星
通訊
導航
2020.10.01
讓想像力上太空的立方衛星故事
作者 / 林信嘉/於民國81年進入國家太空中心工作,現任立方衛...
610期
衛星對一般人而言,幾乎是只有大企業或政府才能掌握的科技,但立方衛星的出現,拉近了這項科技應用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因便宜的發射費用,立方衛星可以將我們想要送上太空的東西發射升空,甚至是舉行太空喪禮。此外,立方...
太空
衛星
科技
立方衛星
人造衛星
2020.10.01
科學月刊2020年10月號(610期)目錄—發射吧!立方衛...
作者 /
610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0.08.15
國研院太空中心與產學研合作 邁向太空輻射電子元件市...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國家太空中心),日前與國內六所輻射測試與分析單位合作組成「台灣太空輻射環境驗測聯盟」,並於7月21日簽署合作備忘錄,盼能在國內太空環境檢測領域寫下嶄新的一頁。
輻射
太空
太空科技
衛星
2020.08.01
自太空落下 從長征五號B看太空殘骸墜落
作者 / 黃楓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工程力學博士。專長為衛星...
608期
太空時代的來臨雖拓展人們的視野,但火箭發射過程及報廢衛星所造成的太空垃圾卻也引發許多安全問題,而近期中國長征五號B 的殘骸墜落事件,又讓各界開始討論太空殘骸的處置。太空垃圾可分為無控制與可控制兩種類型。無控...
太空
衛星
長征五號
太空垃圾
海洋難抵極
尼莫點
2020.05.14
全球首個氣象衛星星系─福衛三號功成身退
作者 / 編輯部
461期
福爾摩沙衛星三號(以下稱福衛三號)於2006年4月15日,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搭乘美樂達(Minotaur)1號火箭升空,持續運轉14年後,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以下稱國研院太空中心)日前正式宣布福衛三號於今(...
福衛三號
氣象衛星星系
掩星觀測原理
桑迪颶風
2019.12.20
海洋生物垂直遷移研究 改善氣候模型
作者 / 編輯部
456期
近日,美國航太總署(NASA) 和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études spatiales français, CNES)利用雙方合資的雲-氣溶膠光學雷達與紅外線探測衛星(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動物行為
海洋生物
晝夜垂直遷移
衛星探測
光學雷達
2019.08.01
再造太空精準溫度計—福衛七號
作者 / 林俊良、方振洲
596期
過去,國家太空中心發射的福爾摩沙衛星三號,曾在2009年莫拉克風災前預測其超高降雨量,也準確預測2012年侵襲美國的珊迪颶風(Hurricane Sandy)的路徑,並協助美國政府進行緊急疏散。如今,福衛三號計畫的資料已免費公...
褔衛七號
衛星
星系
太空
資料同化
2019.07.16
木衛們的共振,唱著的是什麼歌?
作者 / 文詠萱/自由工作者,主要工作項目為科普寫作還有音效...
590期
木星擁有全太陽系最大的天然衛星群,這些屬於木星的「月亮」雖然擁有相當平等的學術簡稱,卻分別以順時針、逆時針等不同的方向繞著木星轉,甚至在質量、大小等特性上也有很大的差別。時至今日,人類對木星(與它周圍的好...
太陽系
木星
衛星
極光
宇宙
2019.07.01
低成本翻轉太空科技-無人機也能當作衛星用?
作者 / 賴盈誌/成功大學航太系助理教授,2001年投入無人飛機...
595期
在美國火箭公司 SpaceX 協助下,臺灣成功於千禧年前夕發射低軌道的科學實驗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一號,成為擁有衛星的國家之一。 根據去(2018)年統計,全球軌道上運行的4900顆衛星中,臺灣所發射的衛星佔了10 顆。一顆...
太空
科技
人造衛星
哈伯望遠鏡
2019.06.04
2019年中盤點—帶您一覽今年最夯的科學大事!
作者 / 倪簡白/中央大學物理系,從事與天空物理的研究。
594期
2019年已走過了一半,在科學領域也帶來許多新進展。回顧上半年,Nature期刊列舉了幾個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活動。筆者也收集其他資料補充未來一年的科學事件與期待。
衛星
地磁
宇宙
重力波探測器
日全蝕
2019.03.01
福衛七號衛星計畫 將有助於提升氣象準確度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47期
福爾摩沙衛星七號,(FORMOSAT-7/COSMIC-2),又稱福衛七號,為臺灣與美國共同合作的衛星計畫、所打造的的氣象衛星衛星群。此衛星計畫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National Space Organization, NSPO)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
福衛七號
衛星
氣象準確度
2018.12.01
形塑地球表面風貌耗時百萬年 相比火星只需一瞬
作者 / 編輯部
444期
【本刊訊】透過衛星影像,科學家研究火星上石頭的形成過程,發現火星表面有數百個坑洞(crater)在過去都曾注滿了水,而當中約200個古湖泊(paleolakes)因洪水沖刷,產生排水峽谷(outlet canyons)的地形,這些谷口綿...
地球
表面
火星
衛星影像
排水峽谷
2018.12.01
海上的守護神—新一代中軌道衛星輔助搜救系統
作者 / 鄭信鴻/國立臺灣大學工學博士,現任交通部航港局航安...
444期
臺灣是個四面環海的海島國家,其周圍海域總像個不夜城一樣,船來船往,熙熙攘攘。從全球最受歡迎的船舶線上追蹤服務網「Maritime Traffic(https://www.marinetraffic.com)」中,搜尋臺灣海域船舶密度分布情形可以發現...
中軌道衛星
搜救系統
海事安全
2018.11.01
成大與美共創新系統 太空天氣監測與預報將更快更準
作者 / 編輯部
443期
【本刊訊】太空中的天氣對衛星通訊的影響甚鉅,而世界各國也積極投入太空的天氣即時監測,盼能推估衛星通訊可能受到的干擾與影響。
太空
天氣監測
衛星通訊
2017.10.01
擁擠的天王星衛星未來將相撞
作者 / 編輯部
574期
距太陽第7顆行星天王星,截至目前為止發現 擁有27顆衛星,為目前所知太陽系中衛星數最少的行星。而最新分析資料表示,天王星 至少有2顆衛星在數百萬年後將相撞。
天王星
太陽系
衛星
2017.09.01
福衛五號發射成功順利與地表衛星站通訊
作者 / 編輯部
429期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簡稱福衛五號)為第一顆臺灣自製的人造衛星,已於臺灣時間2017年8月25日凌晨2點51分於美國范登堡基地,由SpaceX公司的 獵鷹九號(Falcon-9)火箭搭載、發射升空。衛星在發射後11分19秒成功與火箭脫離...
福衛五號
地表衛星站
«
1
2
3
4
»
頁次:
1
2
3
4
資料總數:9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