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3.11
「科學」到底是什麼?
作者 / 二間瀬敏史
663期
科學是人類重要的精神活動,它滿足了人類基於理性與邏輯思考的知識好奇心。對科學而言,對事物的客觀看法、合乎邏輯的思考方式、認清世上沒有絕對的正確,並永遠接受錯誤的可能性,都是非常重要的事。
科學
實驗
自然科學
人文科學
2023.04.24
有生態資料又有問卷訪談,該如何管理研究資料?CIRES ...
作者 / 黃寶霈/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研究專員。
該如何結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力量,讓綠能發展與在地的社會生態系統之間取得平衡?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永續研究
生態系統研究
動物資料
微氣候資料
社會系統研究
2022.04.15
憶陳國成教授
作者 / 張之傑/科普作家。
484期
今(2022)年3月5日,中華科技史學會例會,由鹿鶴松老師講甲骨文,中興大學昆蟲系楊正澤教授也前來聽講,會後和楊教授談起來,才知道陳國成教授(下稱陳教授)於2020年去世,夫人江瑞湖教授於去(2021)年去世,一些往事...
陳國成教授
科普事業
科學
科學月刊
玄學理論
針灸
自然科學博物館
2021.07.12
你跟牠熟嗎?你的蟲室友們
作者 / 展出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
475期
昆蟲雖小,卻無所不在,也成為你我的「室友」,與我們生活在一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希望民眾可以好好了解這些小生物,知道牠是誰?吃什麼?平時躲在哪裡?壽命有多長?對人來說是害蟲還是益蟲?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公民科學海報展
昆蟲
節肢動物
2021.07.01
化學物質操控大師! 螞蟻的行為與化學訊息物質
作者 / 顧世紅/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
619期
在一個具有龐大個體數量及不同社會階級的螞蟻群體內,螞蟻個體間的溝通方式,以及蟻后控制工蟻等行為,皆源於螞蟻所分泌的化學訊息物質。螞蟻雖然視力不發達,但牠們能利用觸角快速及靈敏地感應各種化學訊息物質。螞蟻所...
生物
螞蟻
觸角
費洛蒙
蹤跡費洛蒙
氣味走廊
化學訊息物質
社會寄生
死亡費洛蒙
武士蟻
黑山蟻
黃腳黃山蟻
日本毛蟻
2018.08.01
找回臺灣的食蟲文化
作者 / 詹美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副研究員。
584期
2013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與 荷蘭瓦赫寧恩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合作,基於健康、環保 與生計三大理由提倡食用昆蟲並推出相關的計畫及...
食蟲
臺灣
2017.10.01
經濟與環保的互利共生—藍色經濟
作者 / 林秀玉/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自然科學學科 副教授,...
574期
「藍色經濟(Blue Economy)」 是臺灣近年熱門話題,但是藍色經濟又分兩種,一種是指「海洋經濟」,另一種是指鮑利(Gunter Pauli)所倡導的藍色經濟(或藍色革命)。
經濟
環保
互利共生
藍色經濟
2015.04.01
化學電解筆
作者 / 黃于瑄/臺大電機系學生,做事嚴謹踏實,喜好閱讀與專...
544期
國內啟動教改多年了,自然科學期待著基層教師與高等教育的老師,發揮創意引領思潮,帶動親手實做的風氣,帶領學生踏實的快樂學習,激發出學生的興趣。
化學電解筆
電極
電解液
導電板
2015.03.01
不能逾淮卻漂洋過海的吉利之果-柑橘史話
作者 / 曾雄生/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
543期
原本只生長在中國南方的柑橘,如今在全世界的水果產量中,占了五分之一,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常綠果樹。到底柑橘從中國南方傳到北方?又是怎麼飄洋過海傳到全世界的?
柑橘
熱帶
亞熱帶
水果
2014.10.01
談談民科
作者 / 宋正海/前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538期
民科,是民間科技工作者的簡稱,指非職業的科技工作者。科學真理只有一個,科技成果不問出身,所以學術界也一直沒有單獨出現「民科」這個詞。
民科
科學
學術
2014.06.01
與一隻臺灣新紀錄海膽的邂逅與聯想
作者 / 黃興倬、李坤瑄/任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534期
講到「海膽」,一般人的原始印象是「長得像刺球的海洋生物」;老饕的腦海浮現的則是日本料理的「雲丹」,在唇齒間齧嚼的生殖腺,從舌尖到鼻腔散發的海洋氣味。
海膽
海洋生態學
後口動物
棘皮動物門
2014.06.01
陳楨及其生物學教科書
作者 / 付雷/任職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534期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有不少科學家參與了中小學科學教科書的編著工作,動物遺傳學家陳楨(1894~1957)就是一位典型的代表。
陳楨
動物遺傳學
生物學
科學教育
2014.02.01
十二年國教之課程省思
作者 / 紀延平/任教萬芳高中物理科。
530期
為了因應十二年國教於103年實施,高中的課程又搭配調整了。去年初進行了各科課程綱要(簡稱「課綱」)的微調。然而這樣的微調,並不能讓積極推動十二年國教的人士滿意,以致國教署還在繼續研究如何修改。
十二年國教
自然科學
教育
2013.12.01
說大學的基礎科學教育
作者 / 劉源俊/東吳大學物理學系名譽教授。
528期
一般談基礎科學教育,多只著眼於中、小學階段;當教育部與國科會提到科學教育時,大抵也只關注在中、小學階段。筆者在本刊的評論欄與相關座談會裡,曾多次論及中學階段的科學教育,本文則專論大學階段的基礎科學教育。
教育
科學教育
基礎科學教育
大學教育
自然科學
社會科學
技術科學
2013.06.01
植物科學插圖發展歷史
作者 / 黃俊霖/任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學組。
522期
植物科學插圖是科學與藝術交織出的畫面,呈現了從草藥學到植物學與園藝的發展脈絡,以及印刷術演進的歷史縮影。
植物科學
草藥學
文藝復興
繪圖科學
透視法
寫實風格
地理大發現
植物學
植物科學插圖
2013.06.01
科學繪圖的教學
作者 / 許秋容/任職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與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
522期
回顧十八世紀「大航海時代」,西方人至東方及新大陸探險後,發現了大量而新奇的新物種,不僅促進分類學的蓬勃發展,記錄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留下一頁極為輝煌燦爛的科學繪圖歷史。
科學繪圖歷史
生態藝術創新課程
跨領域多元學習
生物學
繪畫
2013.02.01
從技術視角解讀白居易〈繚綾〉詩
作者 / 趙翰生/任職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
518期
現代人對於繚綾所知較少,然而我們能從白居易留下的詩句中一窺其特色,從中也可以了解「繰」這種編織方式的特殊性。
白居易
繚綾
織品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1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