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5.09.01
崖燕為躲過車禍的演化
作者 / 許家偉/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陽明大學微免所博士;曾...
549期
每年在美國有8千萬隻雀鳥被車輛撞死,在歐洲各國每年也有35萬至2000萬不等的雀鳥命喪車禍。
崖燕
演化
翅膀
雀鳥
2015.08.01
何者該為臉書用戶看到的同質化內容負責?
作者 / 鄭宇君/玄奘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國立政治大學...
548期
究竟是個人的交友選擇或是臉書的演算法,造成臉書用戶看到同質化內容的影響較大呢?
社群媒體
大數據
迴聲室
過濾泡泡
意識型態
演算法
2015.07.01
成大化學系葉晨聖-奈米探索實驗室
作者 / 葉晨聖/榮獲99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13年經濟部第...
547期
還記得今年2月號,我們曾訪問成功大學化學系葉晨聖教授嗎?這個月讓我們來一窺葉晨聖教授的實驗室吧!
奈米
奈米材料
還原劑
檸檬酸鈉
四氯金酸
奈米粒子
氧化鐵奈米粒子
2015.06.01
平議科技部與科學研究
作者 / 劉源俊/物理學博士,東吳大學名譽教授,曾任東吳大學...
546期
新任科技部部長徐爵民4月8日接受《經濟日報》專訪時表示,臺灣的科研經費運用應該要更務實,重點要放在解決與臺灣社會、經濟及產業發展相關的重要問題,而非打高空,淪為紙上談兵;「部分對於臺灣不重要的研究,將不再是...
科學
技學
技術
基礎科學
基礎研究
應用研究
2015.06.01
奈米動手做
作者 / 江慧玉。陳世家。陳維倫。
546期
「奈米科技」已不再是新穎、新鮮的科學未來式,而是活靈活現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現在進行式!
奈米
科技
自潔效應
介觀科技
微觀科技
2015.06.01
蒙古人崛起是因為氣候好?
作者 / 劉昭民/前民航局氣象中心研究員,中研院科學史委員會...
546期
根據中國歷史上氣候變遷之研究,可以知道長期乾冷的氣候會造成嚴重的旱災和饑饉,使饑民和塞外的民族鋌而走險,四出搶掠,造成政治動亂,甚至朝廷覆亡。
氣候
年輪
國史
2015.04.01
水下精準定位系統
作者 / 穆凌吉/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助理工程...
544期
在1912年4月10日這一天,著名的英國皇家郵輪鐵達尼號(RMS Titanic)滿載著1324位乘客與892位船員由英國南安普頓出發,途中短暫停靠法國與愛爾蘭,最後將橫跨北大西洋直達紐約。這是它的處女航,電影中傑克與蘿絲浪漫的...
衛星
衛星定位
距離交會法
全球定位系統
2015.03.01
蟋蟀好聲音
作者 / 許家偉/輔仁大學生物系碩士、陽明大學微免所博士:曾...
543期
2003年,夏威夷島上變得安靜許多,因為愛唱歌的公蟋蟀「封麥」了。難道是因為唱到「燒聲」?不唱歌的公蟋蟀魅力全失,這下該如何吸引母蟋蟀的注意?那就要從1991年說起了……
蟋蟀
趨同演化
基因
演化
等位基因
2015.03.01
原來科學可以這樣談—讀《白話科學》
作者 / 許玉敏/現任泛亞國際文化科技公司創意總監,及《地球...
543期
談到科普書,坊間早已汗牛充棟。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科普書?因為現今是個科學時代,任何事物都與科學密不可分。而這些林林總總的科學知識,早已深植於各級學校課程、各類媒體的新聞事件、各種日常生活用品當中。
科學
科普書
2015.01.01
明星研究船-海研一號
作者 / 詹森/任教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541期
海研一號是臺灣第一艘專為海洋研究而興建的研究船,30年來不斷默默地、忙碌的刻劃著臺灣海洋研究向前邁進的痕跡。
海研一號
海洋
海洋探測
科技
2015.01.01
質譜分析在食品安全上的應用
作者 / 呂廷璋/任教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
541期
攤販前張貼的分析報告、小吃店門口的掛保證,是哪個機器如此強大,帶我們度過飲食風暴,守住食品安全的最後防線?想要讀懂報告上的數據,那就先認識質譜儀吧!
質譜儀
質譜分析
分子
氣相層析法
串聯質譜法
質量
2014.12.01
宣紙壽千年
作者 / 陳大川/中華科技史學會會員。
540期
今日會書法的人都知道宣紙、使用宣紙,但透徹瞭解宣紙的人,卻為數不多。通常,在使用宣紙時,常會抱怨這個太滑、那個不吸墨,或是顯不出墨韻的味道。
宣紙
箋函用紙
書法用紙
2014.11.01
是自卑亦是自大 省思臺灣科技新聞的怪象
作者 / 作者/嚴宏洋(中央研究院臨海研究站研究員)
539期
今年國際科學界有兩件引起囑目的事件。第一件是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發生與再生科學綜合研究中心的小保方晴子,兩篇年初發表於Nature期刊上,有關如何誘導「新萬能細胞(STAP)」形成的論文,被質疑有造假的嫌疑。第二件則是...
小保方晴子
STAP
BICEP2
重力波
美女
物化
台灣之光
報導
2014.11.01
在擴增實境中探索科學
作者 / 邱美虹、唐尉天:任教師大科學教育研究所。
539期
想想看這是什麼畫面,一群學生毫不避諱在課堂上拿著手機或平板滑來滑去、熱烈討論……
數位學習
擴增實境
行動擴增實境
教學
科學教育
科技
2014.11.01
中國人拍不出科幻片嗎?
作者 / 鄭軍/大陸科幻研究者。
539期
如果您關注科幻電影,經常在媒體上閱讀有關科幻電影的言論,下面這些觀點您一定很熟悉。不幸的是,它們基本上都錯了!
科技
電影
科幻電影
時代
2014.10.01
森林保育之真義是積極保護並善用森林資源
作者 / 王升陽/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兼農資院副院長、中...
538期
當「保育」二字已成為普世共同價值的時代,我們更應該負責任地來省思森林保育的真義。
森林保育
溫室氣體
二氧化碳
生態教育
2014.10.01
卓越的醫師科學家
作者 / 林基興/任職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
538期
筆者服務於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去年改名為科技會報辦公室),陳定信教授與伍焜玉教授均曾為科技顧問多年,因此,筆者和他們曾有相當多的互動,也感佩他們為社會的貢獻。最近他們分別出傳記,與大家分享其心路歷程,包括人...
肝炎
本土教育
醫學
血小板
科學
2014.10.01
還能有多快?!4G發展現況與未來演進
作者 / 陳瓊璋/任職中華電信研究院。
538期
臺灣於今年5月正式邁入4G時代,可望帶動行動影音、雲端、電子商務等新應用商業模式發展。全球也以2020年為目標,紛紛啟動5G研究計畫。
行動通信系統
行動電話
科技
2014.09.01
教育的新舞台—資訊科技融入物理教學
作者 / 演講/黃福坤。整理/林靜英。
537期
網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育平台,打破傳統教學的限制,也造就了一個寬廣的舞台,讓教育者和學習者都能盡情發揮。在這場演講中,黃福坤教授將帶著過去18年對於教育的經驗與省思,分享運用資訊科技協助物理教學的心得。
物理
資訊科技
科學教育
科普傳播
教學
2014.09.01
搖滾吧!科學—科技部「科技大觀園」
作者 / 洪美慧。
537期
終身學習的思維和模式已因網際網路的普及而徹底改變,人們的指尖只要輕觸鍵盤,就能打破地域藩籬,快速汲取多元的知識,因應此一趨勢,科普教育的傳播方式也有了更豐富的面貌。
科學
科學教育
科技
科普
2014.09.01
科技部在推廣新媒體科普傳播的角色
作者 / 羅時成演講。 文詠萱(本刊編輯)整理。
537期
科學、科技必須仰賴科普傳播,才能夠普及社會大眾,科學概念若能普及社會大眾,則可加速國家的產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科學
科技
科普
科普傳播
2014.08.01
食品安全的把關者—公、民營檢驗實驗室
作者 / 何國榮/任教臺灣大學化學系。
536期
「檢測」常是探討或瞭解各相關事件真相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例如血糖檢驗可提供糖尿病診斷的資訊,河水中有毒物質的檢測有助於河川汙染程度之瞭解。
食品安全
食品檢測
科技
2014.08.01
我國古代的物候知識
作者 / 劉昭民/中華科技史學會會員。
536期
我國最早的物候,見《詩經‧ 豳風》,可惜只記春日、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十月,其他各月皆未述及,而且各月僅見一條。
物候
節氣
2014.08.01
自己在家做醫生?微機電系統於居家健康檢測的趨勢
作者 / 陳柏翰/任職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學研究所。薛孝庭/任職...
536期
因應未來個人化居家照護之醫療需求,微機電技術運用於微分析系統已成為發展中的重要科技。
微機電技術
科技
醫療
居家照護
生醫檢測
聚合酶鏈式反應
離心法
親和性分離法
流式細胞分析儀
2014.07.01
科傳將有協會了!一個跨域協力社群的形成
作者 / 莫季雍/任教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
535期
科月在今年的三月,以「臺灣的科學傳播:現在和未來」為專題,邀集了好幾位目前參與科技部科普案的各大學老師,難得地討論了一番科學傳播在臺灣的起步與作法。說難得,真是因為幾年來科普案悶著頭做,沒有大聲宣傳投書,...
科學
科學傳播
科普
科學素養
公共議題
科技
科學傳播協會
2014.07.01
鑑識科學的先行者—物理鑑識
作者 / 孟憲輝/任職中央警察大學警察科技學院。
535期
非破壞性的物理鑑識方法,通常在系統化方法中最優先採行,堪稱鑑識科學的先行者。
物理鑑識
鑑識科學
光學方法
可見光
紫外線
紅外線
2014.06.01
地球生命體再進化的可能性:從創造遺傳訊息新「字母」...
作者 / 林翰佐/任教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
534期
在我們這些五、六年級生成長的過程,正好經歷了電腦科技的發展歷程;從國中時期使用的,由中華商場自製的「蘋果電腦」,到IBM的PC,然後使用DOS作業系統、windows 95,一直到現在的win8系列。
電腦
科技
位元組
生物
胺基酸
蛋白質
核苷酸
遺傳訊息
基因體
RNA
2014.06.01
物聯網在健康醫療與照護之應用
作者 / 吳世琳/任職長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王惟溫/就讀長庚...
534期
疾病預防和健康照護為醫療服務趨勢,物聯網技術可以幫什麼忙?本文介紹現有技術及發展趨勢,從了解到懂得選擇適合的設備守護我們的健康。
物聯網
資訊科技
醫療
健康照護
智慧醫療照護
健康科技
隨身健康照護
居家照護
生理感測
2014.06.01
物聯網與農業的結合—臺灣智慧農業與科技農夫
作者 / 莊欽龍/任職美商英特爾公司之英特爾實驗室。
534期
物聯網科技的應用,將能促成農業科技革新,建立高精確度的監測網絡。
東方果實蠅
果實蠅
物聯網
無線感測網路
監測網路
農業
資訊
2014.06.01
攝取鎳的新種植物
作者 / 編輯部
534期
菲律賓的科學家發現一種能夠吸附重金屬鎳的新物種灌木,其被命名為Rinorea nic-colifera。
鎳離子
灌木
重金屬
金屬
環保科技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資料總數:663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