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8.09.01
臺灣獼猴、人猴衝突 與保育議題
作者 / 蘇秀慧/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585期
在決定野生動物是否要列入保育類物種名錄時,數量似乎是大家馬上想到的決定因子,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更何況人們對大多數野生動物的族群量並沒有科學資料可作為評斷的依據。現今臺灣獼猴族群量為何?
獼猴
保育議題
2018.08.01
從臺灣獼猴降級看人猴衝突
作者 / 郭璿/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584期
2018 年 6 月 25 日,林務局公告,將原本8 種應予保育 之野生動物降級為一般類野生動物,其中又以臺灣獼猴 (Macaca cyclopis)最受矚目。
獼猴降級
人猴衝突
2018.08.01
塗料科學裡的堅韌因子
作者 / 陳俊翔/臺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碩士班。 由臺灣科...
584期
地球上有許多以碳為主要元素所形成的同素異形體,這些同素異形體都可透過「石墨烯 (graphene)」層層堆疊、剪切並加以組成,如零維的碳六十(C60)、一維的奈米碳管、 二維的石墨烯及三維的石墨等,而這些同素異形體也...
科學
碳
石墨烯
2018.08.01
AI 浪潮下臺灣 的抉擇與未來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84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絕對是近年來科技界最熱門的話題。這點從網路上充斥的大量相關科普文章與報導便可感受到一股濃烈的氛圍。
AI
科技
2018.08.01
5000日後的人類, 如何與當代科技共生?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編輯。
584期
無論是手塚治虫所描繪的21世紀仿生人《原子小金剛》 (腕アトム), 還是電影《機械姬》( Ex Machina)裡 通過圖靈測試的機器人艾娃(Ava), 這些動畫與科幻電影中充滿創造性的素材與角色,長年型塑人類的未來,等待的...
科技
AI
2018.07.01
海狗研究解開睡眠之謎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83期
「人的一生不外是吃飯睡覺」,從這個觀點來看,睡覺,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生理現象之一。粗略的估算,一般人 在一生當中,約有30%的時間處於這樣的生理狀態之中。
海狗
動物
睡眠
2018.07.01
基因編輯在表觀遺傳修飾中的應用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 觀遺傳學、...
583期
在不改變基因序列的前提下,透過生化機制來改變基因、控制基因的表達與否,是表觀遺傳學; 透過酵素將基因進行剪接、改變基因的序列,是基因編輯技術。而當南轅北轍的兩方法相遇, 還能為生物技術帶來什麼樣的突破與發展...
基因編輯
表觀遺傳修飾
2018.07.01
專利也會過期? 剖析新藥與學名藥的智慧財產權
作者 / 何智豊/ 輔大化學系、臺師大化學所、交大 科技法律研...
583期
每次看完醫生接著到藥局領藥的時候,是否曾經注意同一種成份的藥品,可能由不同的廠商所生產,這其中有什麼差異呢?常聽說藥品有專利保護,為何有這麼多藥廠都在做相同成分的藥,難道不怕「專利侵權」?
專利
學名藥
智慧財產權
2018.06.01
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團隊 發表創新水下載具技術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438期
在過去,臺灣的海洋探勘研究載具和設備以透過國外進口或共同合作為主,並無自主開發或維修的能力,以致載具因數次的出航研究陸續出現折損或毀壞時,後續的維修和功能的提升則需不斷仰賴國外技術。
海洋
水下載具
海下科技
2018.06.01
從日本時期臺灣的自來水能否生飲,到驗證真偽的否證試...
作者 / 廖英凱/非典型的不務正業者、興致使然地從事科 普工...
582期
近日有政治人物受訪時表示,因日本時期(1895~1945) 在臺自來水的建設,使「當時的自來水,跟日本一樣是可以直接飲用的」。
自來水
生飲
公共衛生
2018.06.01
出世靈魂入世心—談數學影劇中的人生觀
作者 / 劉柏宏/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582期
「我不曾做過任何『有用』的事情。不管是直接或間接,無論好或壞,我的發現從來不會、也不可能會對這優雅的世界產生一丁點的改變。以所有實用的標準來看,我數學生涯的價值是虛無的。」── 哈代(Godfrey Harold...
哈代
數學
2018.06.01
水嫩肌大小事─ 化妝保養品的保濕作用與對應成分
作者 / 張乃方/靜宜大學化粧品科學系副教授、臺灣化粧品科技...
582期
肌膚包裹著我們的身體,以防止外來的各種刺激和傷害,發揮保護人體的功用,一位成人全身皮膚面積大約是 1.6 平方公尺,厚度則隨著年齡、性 別及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肌膚
化妝保養
保濕
2018.06.01
海洋科學研究與科技研發的 基礎平台− 勵進研究船
作者 / 楊文昌/臺灣大學造船暨海洋工程研究所博士,現職國家...
582期
臺灣四面環海,位處最佳的海洋地緣戰略位置,且特殊的地理與地質環境使得臺灣海域成為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海域。臺灣除了四周海域蘊藏豐富的海洋資源,但也必須面臨頻繁天然災害的襲擊,如颱風與地震,以及衍生的暴...
海洋
科學
勵進研究船
2018.05.01
黃向文教授出任海洋保育署署長一職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437期
海洋委員會是我國新成立的中央二級行政機關,隸屬於行政院,於2018年4月28日成立。海洋委員會的成立,旨統合處理臺灣總體海洋政策、海域安全、海岸管理、海洋保育、永續發展、海洋科技研究與海洋文教政策等相關事務。
臺灣海洋永續
海洋保育
科學教育
2018.05.01
淺談核能電廠對海洋的影響
作者 / 楊起/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437期
近年來,臺灣供電吃緊,在需電量連年增加的情況下,常造成電網的不穩定。去(2017)年8 月15 日,適逢夏季用電高峰加上颱風吹壞輸送電塔和人為操作失誤,造成了815 大停電。因為這次事件,人們想起迄今已完工的2 部核四...
核能
海洋
溫排水
餘氯
放射物
2018.05.01
黑潮、氣候、生活之情緣
作者 / 詹森/任教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郭天俠/任職臺灣大...
581期
2017 年初,人造衛星遙測海面高度資料和研究船「海研 一號」探測資料顯示,原本緊鄰臺灣東岸北上的黑潮主軸遠離了臺東海岸,任職臺東成功水試分所的江偉全表示, 當時的情況就是漁民口中的「苦流」,捕不到魚。3、4 個月...
黑潮
氣候
2018.05.01
從自然聲景訊息中 擷取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作者 / 林子皓/科技部獨立博士後研究學者;國立研究 開發法...
581期
生活周遭的環境,無論是都市或是山林裡都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聲音,像是氣候、地殼運動產生的環境音,各種野生動物發出的鳴唱叫聲,還有人類活動製造出的各種噪音,這種由環境音、動物音與人為噪音所構築而成的聲音景觀(...
聲學網路
生物多樣性
聲景
2018.05.01
從影像看社會—臺北科技大學通識中心 鄭怡雯專訪
作者 / 文詠萱/本刊主編。
581期
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鄭怡雯老師的辦公室牆上貼了當時剛上映的紀錄片海報,書桌旁的窗戶下擺了幾株小植物,貼上了木地板,和過去訪問理工科老師的辦公室相比,一樣是書桌、一樣擺滿了書,感覺有些微妙的不同。
影像
社會
荷蘭教育
自主學習
2018.04.01
清大團隊開發智慧精準農業 打造出科技農場
作者 / 編輯部
436期
以往,人們對於傳統農業的印象大多為「靠天吃飯」、以經驗技術為基礎且屬於高勞動的產業。然而,隨著科技、創新技術的開發,現今農業的發展已逐步朝向自動化、智慧化邁進。
智慧精準農業
科技
2018.04.01
人工智慧時代來臨 數位未來的三重變革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436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全球掀起一陣旋風,就連臺灣也不例外。每年,由張昭鼎基金會與科學月刊社共同主辨的張昭鼎研討會,與會中分享著當年度受注目或各種不同面向的科技技術。而今(2018)年,即將...
人工智慧
布林優夫森
科技
2018.04.01
海鮮吃得對 有助於海洋保育
作者 / 邵廣昭/任職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中央研究院...
436期
為了推廣海洋保育,2010 年筆者和目前在海科館服務的廖運志博士合作編印了一份《臺灣海鮮選擇指南》(圖一)的摺頁,迄今一轉眼已過了8 年。
海鮮
海洋保育
2018.04.01
內容物代理商的刑事告訴權問題
作者 / 陳秉訓/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助理教授
436期
著作權法的刑事責任規定,讓著作權人得透過檢察官調查相關的侵權證據,乃權利維護之必要制度。當遇到未經同意的著作利用行為時,著作權人可至檢察署提出刑事告訴。不過,對於內容物代理商(例如電影片商、電視台等),透...
內容物代理商
刑事告訴權
著作權
2018.04.01
地球上最後一塊處女地— 萬那杜的居民祖先來自臺灣?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80期
萬那杜(Vanuatu)是指位於新幾內亞島東南方與斐濟 (Fuji)西方海域上的島嶼,目前為萬那杜共和國的治 權範圍。先前的考古學研究顯示,這個深入太平洋中心、 由 80 餘個島嶼所組成的區域上,有關人類的活動僅能 追朔到...
萬那杜
祖先
臺灣
基因學
2018.04.01
北太平洋西邊的輸送帶──黑潮
作者 / 詹森/任教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郭天俠/任職臺灣大學...
580期
黑潮是北太平洋靠近東亞大陸邊緣的海洋高速公路,以每天 80 公里左右的速度將大量高溫、高鹽的海水由低緯度輸送到 中緯度海域,不僅主宰沿途海洋環境,也影響各地氣候。
黑潮
北太平洋
2018.04.01
機器是如何學習與進步? 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與未來
作者 / 曲建仲/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政治大學科技管理...
580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一個吸引人們卻又教大家害怕的名詞,吸引我們的是一個會思考、可以協助人們處理工作,可以替我們帶小孩洗衣做飯的智慧型機器人;讓我們害怕的是這個機器人自己會思考,哪天他...
人工智慧
未來
歷史
2018.04.01
深入剖析臺灣AI 大戰略佈局 ── 科技部長陳良基教授...
作者 / 訪問/翰佐、曲建仲。 撰稿/文詠萱
580期
AI 人工智慧對於社會來說也許是個 新興名詞,但已經有許多科學家前仆後繼投入研究,才發展出今日樣貌。
陳良基教授專訪
臺灣AI
2018.03.01
流感疫苗無效? Google創投挹注廣效流感疫苗的研發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79期
入冬以後的臺灣氣候多變化,感冒的盛行率(prevalence rate)一如往常地正悄悄地進入到高峰期。
流感疫苗
感冒
google
2018.03.01
2017年加密貨幣與公開代幣發行回顧
作者 / 曲建仲/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曾榮獲中華民國...
579期
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又稱為「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 或「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 是使用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所創造出來的貨幣,它基本上是由許多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的演算法所...
加密貨幣
比特幣
代幣
2018.03.01
「一」的力量—單細胞生物學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觀遺傳學、分...
579期
雖然英國科學家虎克(Robert Hooke)不是透明玻璃的發明者、也不 是玻璃磨鏡技術的先驅者,但在17世紀中葉,他卻是率先改進凸透鏡 品質與組裝方式,並利用這個可以清晰放大物體影像,也就是後來稱之為顯微鏡的裝置, 仔...
單細胞
虎克
生物學
2018.03.01
難以偽造的辨識認證-手掌與手指靜脈特徵辨識
作者 / 洪西進/臺灣科技大學的講座教授。 發表了200多篇論文...
579期
生物辨識到底是什麼?最近iPhone X採用臉型解鎖, 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可以利用人臉做身份認證,而且是那麼方便!
靜脈
特徵辨識
辨識系統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資料總數:663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