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4.08.01
碳循環的失衡, 如何造成全球變遷?
作者 / 雷漢杰/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助理教授。專長於海洋酸化...
656期
碳(carbon, C)是構成生命的主要元素,在扣除水分後,碳足足占了人體總重量的一半。如此重要的元素,在當今卻成為了世界的「公敵」,社會上充斥著減碳、固碳、零碳排等口號。主因是人類自1750年的工業革命起,便大量燃...
碳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碳酸岩風化
工業革命
碳排放
碳循環
氣候變遷
海洋
2018.06.01
全球森林觀測揭露高大林木的獨特性
作者 / 編輯部
582期
在森林的組成裡,樹木高低與大小,能為生態系帶來什麼樣的訊息?一直以來,科學家對生物多樣性有諸多研究,然而對林木種類分佈不同所造成的影響,卻較少被提及。
樹木高低
碳循環
2017.07.01
環境保護研究—碳循環研究歷史
作者 / 倪簡白/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一直從事大氣化學與應用...
571期
根據考古氣候學,人類出現以前的百萬年間,二氧化碳的自然變化範圍是:190~280 ppm(part per million, 百萬分之一)。變化的主要因素為氣候波動變化,包含因冰河溶解而釋放其中的空氣,這段期間地球海洋與土壤吸收許多...
碳循環
二氧化碳
歷史
2017.06.01
南海內波對海洋生地化的影響
作者 / 洪慶章/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專長為颱風對海...
570期
南海(South China Sea)位於臺灣西南海域,介於歐亞大陸及太平洋之間,是西太平洋最大的邊緣海,為一個表層缺營養鹽的海域。它的地理位置介於亞熱帶與熱帶之間,主要受到東亞季風所影響。
南海內
內波
海洋
2015.09.01
善用圖表活化地科教學
作者 / 李文禮/任教於建國中學,並擔任臺北市環境教育輔導團...
549期
科技和科學新知日新月異,學生未來生活所要面對、理解和解決的科學問題,更是五花八門,甚至會推翻現在的認知,故讓學生擁有一輩子能帶得走的科學素養,才是最重要的。
科技
科學
科學素養
科學圖表
地科
碳循環圖
教學
2015.06.01
漂泊的海洋植物
作者 / 鍾至青/曾任臺北縣社區大學講師,現任為海洋大學環態...
546期
細微的小小植物們,連結了光,水,與空氣。它們不只是食物鏈的最前端,同時也是萬物生命的能量來源。
光合作用
溫室效應
浮游植物
單細胞微生物
碳循環
藻類
2015.06.01
逐漸酸化的海洋
作者 / 周文臣/任教於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長期從...
546期
海洋默默地吸收了大量人為活動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但她卻也為此賠上了自己的健康。如今,她生病了,病名叫做海洋酸化。這將對海洋生態與人類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海洋
海洋酸化
二氧化碳
碳循環
工業革命
全球暖化
2014.04.01
山川河流造就的生命世界
作者 / 編輯部
532期
科學家長久以來就懷疑,地質學上的碳循環是創造出地球適於生命環境的原因之一,因為碳循環可以調節二氧化碳的濃度,進而調控太陽帶給地表的熱量,並能緩慢的幫助冰河時期的地球解凍,回到正常的溫度。
碳循環
二氧化碳
地殼運動
地球
生命
2014.01.01
河川比湖泊釋放更多溫室氣體
作者 / 編輯部
529期
從大陸地區的水源地所釋放出來的二氧化碳,一直是科學家們建立碳循環系統中較缺乏的資訊。
二氧化碳
碳循環系統
氣候
暖化
溫室氣體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