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0.09.01
讓擱淺鯨豚 巧手回「生」─ 鯨豚標本師李宗翰專訪
作者 / 郭毓璞/畢業於臺大生態演化所的鯨豚實驗室,待過環保...
609期
臺灣周圍海域有許多不同的鯨豚物種,但要實際一窺牠們的面貌卻十分不容易。如果想見到鯨豚的實際樣貌,藉由標本的展示也是不錯的選擇。在臺灣,有一位奉獻20年的「鯨豚標本師」李宗翰,經過多年來琢磨製作標本的手藝,秉...
鯨豚
中華白海豚
標本
糙齒海豚
海洋
2020.09.01
讓埋藏地下的古代生物重見天日─古生物學家蔡政修專訪
作者 / 曾文宣/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生態演化研究所,熱衷於分...
609期
化石是生於現代的人們窺探古代生物的媒介之一。在臺灣這塊島嶼上,其實也蘊含了許多不為大眾所知的古生物故事。而主持臺大生科系古生物實驗室的蔡政修老師,是臺灣少見的古生物學家。他從最初對於古生物的熱情,一步步走...
古代生物
化石
標本
早坂犀
2020.09.01
成為一張張的精美植物印記─植物標本
作者 / 胡哲明/臺灣大學生態演化所教授,也是臺大植物標本館...
609期
許多人曾有將樹葉作為書籤的經驗,廣義來說,這也是植物標本的範疇。植物標本是認識植物的良好媒介,根據植物屬性的不同,可以分為臘葉標本、浸液標本、種實標本及木材標本,每一種作法都有不同的考量及目的。而在製作完...
植物
植物標本
浸液標本
種實標本
木材標本
2020.09.01
非線性裡的不安定靈魂
作者 / 李雪甄/文藻外語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因數學而踏上...
609期
數學函數模型常用於生態學中推演族群數量。但在進行函數推演時,不到千分之一的誤差值,就有可能在後續的計算上,對整體模型的軌跡造成巨大影響!
數學
生態學
函數模型
勞倫茲實驗
生態模型
2020.09.01
藏於土中的微觀生態 土壤病毒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609期
土壤的異質性提供了一種微域環境,使微生物可以並行且緊密地相互作用,從而追求平行的演化路徑。土壤病毒在這種多重同時並行的演化過程中扮演重要作用,但其研究在過去常被忽略。目前關於土壤病毒學的研究仍然存在重大挑...
土壤
微生物
噬菌體
病毒
細菌
基因
2020.08.01
深海中的火山如何爆發?
作者 / 編輯部
608期
地球的陸地及島嶼上共約有1900座活火山,而海底火山數量更多,目前仍沒有確切數量資料。廣大的海洋中有很多區域尚未被開發,因此大多數海底火山噴發時,我們不知道也沒有任何過程紀錄。
火山
哈佛勒海底火山
海水酸鹼度
熱對流
生態平衡
2020.08.01
我能當分類學家嗎?會面臨什麼挑戰?
作者 / 林千翔/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研究...
608期
面對從未見過的生物時,分類學家必須應用自身所學,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推斷,將生物指名並分類到合適的架構中。分類學不只能釐清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能為保育生物提供指引。但要進入該領域前,不僅要經過生物分類...
分類學
生態學理論
生物
科學
傳統分類學
2020.08.01
微光區的海底花園—中光層珊瑚生態系
作者 / 林玉婷(Vicky Lin)/臺灣大學瑚的避難所,是保育不...
608期
中光層珊瑚生態系是指水深約30~40公尺以下,100~200公尺以上的海底區域。中光層的生態除了各種珊瑚、海綿及藻類外,還包含各式各樣的魚類,有些甚至是從未被發現的新種。要探索這個區域,除了利用水中載具進行調查外,...
珊瑚生態系
中光層生態系
珊瑚礁
碳酸鈣
造礁功能
全球暖化
2020.06.29
海平面上升影響紅樹林存亡
作者 / 編輯部
607期
紅樹林(mangrove)是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於近岸地帶(littoral zone)的保護及海水和空氣淨化等方面功不可沒。紅樹林甚至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氣體。但由於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紅樹林的存亡也...
紅樹林
生態
海平面上升
氣候變遷
2020.05.14
動物替代測試:斑馬魚胚胎在化學物質生態毒性的現況與...
作者 / 王應然。協助撰稿:李艷林、陳姿羽、薛建豐、曾家琪、...
461期
每年農曆7月中旬左右,全臺灣醫學研究中心的中央廣播總是會傳來動物中心慰靈公祭的召喚,邀請有犧牲實驗動物的研究人員前往祭拜,除了感謝動物們的奉獻,也讓研究人員心中因殺生稍存的不安獲得救贖。
動物實驗
科學研究
化學物質
斑馬魚
魚類胚胎毒性試驗
法規
體外細胞毒性測試
生態毒理資訊
毒理
2020.05.01
忽有龐然大物擱淺臺灣海岸─談鯨魚龐大體型的演化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
605期
今(2020)年初,臺灣東部長濱的海岸出現了一頭擱淺的藍鯨,一時引起許多研究團隊及大眾的關注。看到鯨魚巨大的體型,驚嘆之餘,許多人也會納悶,到底鯨魚的身軀可以生長到什麼程度。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鯨魚的體型與生...
擱淺鯨魚
擱淺藍鯨
藍鯨
鬚鯨
鯨魚演化
鯨魚體型
2020.04.01
病毒的自然宿主—蝙蝠
作者 / 吳忠信/臺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曾任臺灣蝙蝠學...
604期
臺灣因高溫多雨、海拔差異大,形成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造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蝙蝠多樣性更是居世界之冠。不過近年來,有多種影響人類健康的冠狀病毒被認為可能與蝙蝠有關。為此,瞭解蝙蝠與新興人類疾病的關係益顯重要...
新冠肺炎
陸地生態系
蝙蝠
病毒
大翼手亞目
小翼手亞目
回聲定位
血清學
免疫系統
哺乳動物
2020.01.01
在爭議中尋求永續發展─ 離岸風電生態評估再進化
作者 / 林子皓、柯智仁。
601期
離岸風力發電,是近年來在臺灣受矚目的綠色能源之一。 不過,在人為的開發下,是否真的能落實友善環境?為此,可重複、可重現的生態資料和生物多樣性監測網路的建立,將成為離岸風場和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的關鍵。
離岸風電
生態
環境永續
綠色能源
2020.01.01
為與不為─當水下噪音成為一種鯨豚生態干擾
作者 / 湛翔智/知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601期
人類的生活與開發,或多或少影響著海洋生態。儘管有眾多原因導致鯨豚面臨存亡威脅,然而,在離岸風場開發當中,水下噪音的干擾,更可能成為壓死海洋生物的一根稻草。因此,如何做好基礎調查、保護海下生態, 則為一刻不...
噪音
鯨豚
生態
離岸風場
2020.01.01
鯨豚能與離岸風場共存嗎?從生態調查找答案
作者 / 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賽塔小組。
601期
臺灣屬島國,四面環海的條件造就出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然而,近年來大量的人為開發和離岸風場的發展,使海洋生態逐步受到威脅。
離岸風場
鯨豚
海洋生物
生態
2020.01.01
潛藏內太空的微觀世界海洋病毒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601期
病毒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海洋中的病毒更是不計其數。 作為生態的重要一環,病毒也是維持海洋環境與生態不可或缺的要角。近年來經由DNA序列的研究,也讓科學家及全世界發現以往從未注意到的各種海洋病毒。
海洋
病毒
海洋病毒
生態
水產業
微生物
白點症病毒
2019.12.20
離岸風場對生態系的影響,如何評估?
作者 / 楊舒婷、廖品琇、林幸助/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456期
上(2019年11)月專題中,筆者群探討了離岸風機對海洋生物的生活有何衝擊。這次,他們將從生態角度檢視風場建置的利與弊。
離岸風場
生態系
食物網
海洋生物
2019.12.20
建置風場所帶來的人工魚礁效應, 是福是禍?
作者 / 邵廣昭、陳靜怡、陳國勤/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
456期
北大西洋地區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開始推動離岸風機的綠能政策,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也在2010年完整評估過離岸風機對海域生態的影響。
離岸風機
魚礁效應
環境生態
海洋
2019.12.20
離岸風機噪音對於魚類可能的影響
作者 / 張顥議、邵奕達/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456期
大部分的風力發電廠都建立在岸邊,或是在離岸數公里的淺水區海床(約5~30 公尺深)。然而,這些海域也同時是魚類攝食及產卵的主要場所,提供許多海洋生物的卵及幼體生存的棲地,因此具有高度的生態重要性及敏感性。
離岸風機
魚類
噪音
生態
2019.12.20
海洋鳥類的生活, 在離岸風機建置後是什麼風景?
作者 / 丁宗蘇、林穆明/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456期
風力發電是國際間發展快速且技術已趨成熟的再生能源,由於低汙染、低能源需求的特質,使它具有永續發展、延緩全球暖化的潛力。作為一種綠色能源,監測、評估並設法減輕風力發電對周圍生態的負面影響,是世界各國發展風力...
離岸風機
鳥類生態
再生能源
2019.12.17
看不見的小幫手 土壤微生物探索
作者 / 沈佛亭/現任中興大學土壤環境 科學系助理教授、中華土...
547期
土壤微生物是世界上種類最多,且分布範圍最廣的生物。它們在自然界中扮演養分循環的角色,如土壤中存在的碳、氮、磷、硫與重金屬,均可經由微生物轉變成不同型態。目前在生物分類上根據核醣體DNA(ribosomal DNA)序列,...
土壤
微生物
2019.11.29
2019 諾貝爾化學獎 改變電器使用生態的鋰離子電池
作者 / 顏宏儒/中研院化學所助研究員,致力於奈米石墨烯和鋰...
600期
鋰原子的平均原子量只有 6.94,是最輕的金屬。此外,鋰的原子序是 3,意即它帶有三顆電子;在電子排列時,鋰的第三顆電子落在最外層,相當容易被釋放出來,也就是說,鋰具有很大的驅動力把電子傳給別的原子,活性相當大...
電器
鋰離子
電池
2019.11.27
不間斷的研究能量! 日本福井盜龍重見天日
作者 / 蔡政修/本刊副總編輯,任教於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
600期
還記得我第一次到日本,是2008年的夏天到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參訪,主要和館內的研究人員一島啓人(Ichishima Hiroto)討論古生物相關的研究。 福井恐龍博物館長期以來從事相關的基礎古生物研究,至今也累積了不少令人...
福井盜龍
恐龍展
新種恐龍
2019.11.15
專題導讀:從離岸風機掀起的海洋生態革命
作者 / 林幸助/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455期
臺灣能源高度依賴進口,面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及核能安全疑慮下,立法院於2015年6月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明訂減碳目標於2050年降至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並於2025年提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至20%。
離岸風機
海洋生態
2019.11.15
離岸風力發電開發前 海洋基礎生產力如何隨季節變化?
作者 / 曾筱君、龔國慶/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
455期
從西元1991年丹麥第一座離岸風力發電場設立開始,歐洲發展離岸風力發電至今約三十年;隨著技術純熟和費用下降,歐洲的離岸風力發電場正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而這股再生能源的新浪潮也逐漸向亞洲推進。
離岸風力發電
海洋
2019.11.15
從風機施工打樁的噪音說起──中華白海豚正面臨著什麼...
作者 / 李沛沂/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胡惟鈞/...
455期
離岸風力發電對鯨豚最主要的衝擊,就是打樁時產生的極大水下噪音,這些音可能對鯨豚造成直接衝擊,嚴重的會造成聽力減損的生理傷害,輕微則產生遮蔽效應或是改變鯨豚的行為。
風機施工
噪音
中華白海豚
2019.11.15
離岸風機噪音對海豚生理可能的影響
作者 / 楊瑋誠/臺灣大學獸醫學系;陳琪芳/臺灣大學工程科學...
455期
噪音,對生物來說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以人類的研究為例,人體對噪音的第一時間反應來自於觸發保護機制的杏仁核,會促使包括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等緊迫荷爾蒙的釋放,導致心跳加速並影響身體內許多代謝功能。在正常...
離岸風機噪音
海豚
2019.11.01
進入遠古世界的公民古生物學家─詹姆士.哥德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
599期
古生物學的研究範疇無遠弗屆,只憑藉現有專業學者的研究顯得勢單力薄,因此有一群默默在背後支持的公民,他們雖未受過專業訓練,但藉由各自的努力為古生物做出奉獻。哥德(James L. Goedert)便是這些素人研究者的其中之...
古生物
史翠普獎
公民古生物學家
詹姆士.哥德
布爾福卡鯨
古脊椎動物
化石
2019.10.16
讓樹回到原是森林的地方—武陵廢耕地的生態復育
作者 / 邱清安/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副研究員、森林學系合聘副...
454期
臺灣中海拔的一些山區,早期為了增加經濟收入,剷除了原有的森林,種植了高麗菜等短期作物。這些窮盡地力、過度利用的菜園,因生態復育目的被政府收回十餘年,但森林還是無法自然恢復。近年,筆者團隊正想辦法把樹木種回...
武陵廢耕地
生態復育
2019.10.01
從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大火 探討媒體現象與科學真實
作者 / 林朝欽/林火學博士,現任亞熱帶生態學會理事長。
598期
近年來,從初夏的6月開始,森林火燒新聞常成為世界性的焦點。通常,新聞中的火燒地點都是在北半球溫帶的美國、加拿大、俄國或地中海型氣候的歐洲;當北半球野火季在10月結束後,森林火燒的新聞轉為南半球,例如12月左右...
亞馬遜
熱帶雨林
大火
媒體現象
科學
墾燒
森林火
«
1
2
3
4
5
6
7
8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資料總數:22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