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1.02.01
火星的生命起源可能會在深層地底下?
作者 / 編輯部
614期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一直是科學家想解開的謎團,美國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研究團隊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提出一個假設模型。由於火星內部的熱源會融化其上層冰蓋(ice sheet)產生水,形成適合生...
火星
生命
行星
生存環境
氣候環境
放射性元素
2021.02.01
達爾文與華萊士的演化論出版事件始末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曾任職於UCLA醫學...
614期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於小獵犬號的旅程中開始思考物種演化的過程,並在後續出版相關著作,奠定了他的演化論基礎。而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另一名英國生物學家華萊士也提出了與達爾文相同的理論。雖然有人認為華萊士才是演化論...
達爾文
演化學
華萊士
物種起源
2021.01.18
《特管法》修法下,LDTS之生物資訊專業該如何把關?
作者 / 陳倩瑜/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469期
最近,實驗室開發檢測服務(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and Services, LDTS)納入《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中規範的修法,在人員資格要求部分,引發醫檢師與生命科學/生...
LDTS
醫檢
生物科技
生命科學
次世代定序
基因定序
生物資訊
特管法
2021.01.18
基因編輯技術該怎麼用?諾貝爾獎得主的呼籲──讀《基...
作者 / 林基興/科學月刊社董事與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
469期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道納(Jennifer Doudna)與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人,因其開發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基因編輯
CRISPR
諾貝爾獎
《基因編輯大革命》
生命科學
基改
科技
2020.12.01
「看見」腦神經:下一個世代的神經網路地圖
作者 / 陳亭瑋/臺灣師範大學畢,主修生命科學。經歷專案與編...
612期
在解密了果蠅全腦神經網路地圖後,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江安世,準備將腦科學的研究帶往全新的疆土──人腦。若想充分了解人類的大腦,除了顯微影像的技術發展之外,也需要一步一步的從模式生物,往更複雜的物種延伸,才能...
腦科學
神經網絡
記憶
人類大腦
果蠅
生命科學
神經元
共軛焦顯微鏡
跨領域
2020.11.01
為什麼「生命個體」的概念如此難以定義?-生物個體的...
作者 / 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對於理解我們生存的自然...
611期
會怎麼定義一個「生物個體」?多數動物有明確的身體邊界,從外觀很好指認出「一個生物體」;但是像珊瑚蟲和管水母,就很難有明確的生物個體定義;而定義某些植物和真菌個體又更加困難,例如許多看似單株的白楊樹,其實共...
生物個體
天擇作用
體內穩定態
基因
2020.09.10
話什麼神經?閱讀、語言, 都是大腦的神奇傑作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特約編輯。
465期
說到臺灣本土的科普譯作,許多人腦袋裡一定會出現的名字,就是洪蘭。從早年與丈夫曾志朗合譯的《心理學實驗研究法》(Experimentation In Psychology),到千禧年以降的《教養的迷思》(The Nurture Assumption)、《詞...
科普
腦科學
神經科學
生命科學
認知心理學
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
2020.09.01
小而精巧的生命痕跡─昆蟲標本
作者 / 楊曼妙。林聖豐。廖一璋。
609期
昆蟲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類群,具有可觀的生物多樣性,製作標本是生物學家研究昆蟲的重要形式之一。昆蟲標本的製作方式,可根據昆蟲的特性、大小及研究面向等,分為浸液標本、針插標本及玻片標本等。標本製作完成後還需替...
昆蟲
標本
動物
生物
針插標本
玻片標本
浸液標本
2020.09.01
保留巨獸的雄偉─動物標本師 黃雯杰專訪
作者 / 曾柏諺/臺灣大學生命科學所碩士生,樂在邊避開知識的...
609期
動物的生命逝去之後,可藉由製作標本的方式保留牠們生前的模樣,標本師黃雯杰正是為了這個原因,踏上了製作標本一途。對標本師而言,雕塑能力與立體空間感是最基本且重要的需求,在多年經驗累積下,他對於各種動物的製作...
生物
動物
標本
剝製標本
2020.09.01
做為生命教育的導師─剝製標本
作者 / 陳雅棠/學生時期自己在宿舍做標本,後來學習鞣皮技術...
609期
剝製(taxidermy)標本是將死亡的動物外皮取下後進行加工製作標本類型,除了能作為展示之外,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來源。此方法適用於所有的脊椎動物,製作時須先將動物的外皮剝下,再利用化學藥劑進行加工,後續把動物的...
標本
剝製標本
脊椎動物
動物研究
保育
2020.09.01
科學月刊2020年9月號(609期)目錄—標本x生命
作者 /
609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0.08.01
生命的演化不同於生命的起源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和陽明微免所博士,曾任職...
608期
演化論常被誤認為可用來解釋生命起源,但演化其實指的是生命的演變方式。演化雖無法給出生命來源的終極解答,人們卻能藉由演化,勾勒出生命的改變過程。
生命
演化論
有機物質
原始細胞
電化學梯度
2020.06.01
我們與「真」的距離—疫情之中如何看待相關的學術研究...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6期
在科學研究中,知識分為假說、學說及定理等名詞,不同的名詞代表知識的不同位階。在科學家找出事物的真理前,知識需要不斷地驗證、推翻及更新。而在近日的疫情下,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仍具有許多不確定性,而學界、當權者...
學術研究
假說
學說
定理
生命科學
疫情
防疫
研究
文獻
2020.05.01
忽有龐然大物擱淺臺灣海岸─談鯨魚龐大體型的演化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
605期
今(2020)年初,臺灣東部長濱的海岸出現了一頭擱淺的藍鯨,一時引起許多研究團隊及大眾的關注。看到鯨魚巨大的體型,驚嘆之餘,許多人也會納悶,到底鯨魚的身軀可以生長到什麼程度。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鯨魚的體型與生...
擱淺鯨魚
擱淺藍鯨
藍鯨
鬚鯨
鯨魚演化
鯨魚體型
2020.05.01
前進火星—從過去到未來的火星探索任務
作者 / 孫尚永Rock Sun泛科學作者,多寫作關於天文及空想科學...
605期
早在50幾年前,蘇聯和美國就已經開始了火星相關探測計畫,更是太空競賽(Space Race)的衍伸。而自1996年開始,人們對於火星探索的策略有了很大的轉折,透過軌道繞行任務和探測器登陸火星任務,遂開啟人類對火星的認識與...
火星
NASA
生命
液態水
2020.05.01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尋找火星生命的可能結果
作者 / 火星軍情局局長/作家兼部落客,經營火星軍情局,關心...
605期
火星有生命嗎?甚至是有生物嗎?透過一次次的火星探索,人們從那些採集到的火星隕石中尋找蛛絲馬跡,企圖找出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的存在,證明人類在太陽系中並不孤單。
火星
生命
宇宙
核酸
三磷酸腺苷
去氧核醣核酸
蛋白質
核醣核酸
手性
2020.05.01
火星漫遊20年——探測任務的挑戰
作者 / 嚴正/清華數學系學士,後赴美國取得愛荷華大學博士學...
605期
2010年代,火星探勘出現許多重大進展,讓科學家對火星的演化和歷史有深刻的了解。在過去十年間,多虧了NASA的各種火星任務的任務,讓人們確定在遠古時期,火星上至少有某些區域有能力長期提供支持類似地球生命的條件。不...
火星
NASA
生命
太空船
大氣層
毅力號
富蘭克林號
歐克西亞高原
2020.04.01
病毒的自然宿主—蝙蝠
作者 / 吳忠信/臺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曾任臺灣蝙蝠學...
604期
臺灣因高溫多雨、海拔差異大,形成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造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蝙蝠多樣性更是居世界之冠。不過近年來,有多種影響人類健康的冠狀病毒被認為可能與蝙蝠有關。為此,瞭解蝙蝠與新興人類疾病的關係益顯重要...
新冠肺炎
陸地生態系
蝙蝠
病毒
大翼手亞目
小翼手亞目
回聲定位
血清學
免疫系統
哺乳動物
2020.04.01
有海洋、大氣層與岩石的K2-18b上可能孕有生命?
作者 / 編輯部
604期
系外行星又有新發現。近日英國的天文團隊發現距離地球124光年,大小介於地球與海王星的行星K2-18b有機會孕育生命。
系外行星
地表環境
行星K2-18b
生命
鐵元素
類地行星
氫氣大氣層
2020.02.01
構築生命現象的藍圖 — 50年來核酸研究進展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2期
生命體中的遺傳訊息匯集成一本大書,透過對核酸的研究,人們開始從DNA的編碼、含氮鹼基的排列組合中「讀」出世間萬物的「原貌」,並嘗試以人工的方法改寫這些訊息。
核酸
遺傳物質
遺傳學
細胞
生命
肺炎菌
T2噬菌體
2020.01.01
沒什麼用途,藏起來也好? 不見得所有生命現象都是適...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微免...
601期
達爾文隨小獵犬號(HMS Beagle)抵達加拉巴哥群島 (Galápagos Archipelago),島上的鬣蜥、陸龜和芬雀跟南美洲大陸(其實都是來自南美洲大陸)有一定的相似度,這讓達爾文明白:雖然物種來自共同的祖先,但會因應環境...
生命
演化
基因
偽基因
性狀
2019.12.20
離岸風場對生態系的影響,如何評估?
作者 / 楊舒婷、廖品琇、林幸助/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456期
上(2019年11)月專題中,筆者群探討了離岸風機對海洋生物的生活有何衝擊。這次,他們將從生態角度檢視風場建置的利與弊。
離岸風場
生態系
食物網
海洋生物
2019.11.27
不間斷的研究能量! 日本福井盜龍重見天日
作者 / 蔡政修/本刊副總編輯,任教於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
600期
還記得我第一次到日本,是2008年的夏天到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參訪,主要和館內的研究人員一島啓人(Ichishima Hiroto)討論古生物相關的研究。 福井恐龍博物館長期以來從事相關的基礎古生物研究,至今也累積了不少令人...
福井盜龍
恐龍展
新種恐龍
2019.11.15
專題導讀:從離岸風機掀起的海洋生態革命
作者 / 林幸助/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455期
臺灣能源高度依賴進口,面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及核能安全疑慮下,立法院於2015年6月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明訂減碳目標於2050年降至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並於2025年提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至20%。
離岸風機
海洋生態
2019.11.01
這是一個眼見為憑的世界—結構生物學
作者 / 傅煦媛/臺大生化科技系(原農化系農製組)博士,現任...
599期
結構生物學,是一門關心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分子)的學問。了解結構背後的生理意義,進一步改變、設計並開發出新藥或應用,是此學科的最「接地氣」的目的。而這學科,究竟是從何而起?又會邁向何處?在臺灣,現...
結構生物學
生命
細胞
微生物
分子生物學
蛋白質
傅立葉轉換
乙醯膽鹼酯酶
阿茲海默
2019.11.01
進入遠古世界的公民古生物學家─詹姆士.哥德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
599期
古生物學的研究範疇無遠弗屆,只憑藉現有專業學者的研究顯得勢單力薄,因此有一群默默在背後支持的公民,他們雖未受過專業訓練,但藉由各自的努力為古生物做出奉獻。哥德(James L. Goedert)便是這些素人研究者的其中之...
古生物
史翠普獎
公民古生物學家
詹姆士.哥德
布爾福卡鯨
古脊椎動物
化石
2019.11.01
延長生命、減緩老化,可不是一顆仙丹這麼簡單!
作者 / 編輯部
599期
綜觀古今歷史,「長生不老」,一直是許多帝王與英雄所追求的目標,希望藉此保有自己的權力和帝國。而在科技醫療發達的21世紀,人類究竟能不能長生不老,或透過藥物延長生命呢?
生命
老化
科技
醫療
雷帕黴素
鋰鹽
營養攝取網絡
2019.07.18
探索外星生命首部曲 搜尋類木行星存在證據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自古以來,外星生命的存在與否一直是人們好奇的千年疑問。對天文學家而言,找尋外星生命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先尋找某恆星系統中,是否有與木星及土星相似的大型類木行星。畢竟,類木行星的存在能夠確保其他星球上的生命...
類木星
恆星
2019.07.01
從水神話談人們為何輕易相信偽科學?
作者 / 陳仁祥/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楊惟凱/東海大...
595期
從酸鹼體質、驗血神話到市面上層出不窮的神奇能量水,偽科 學在生活中無所不在。 究竟,其魔力是如何滲透日常,並得以擄獲人心?在包裹著美麗外衣的背後,賣的是什麼藥?希望藉此篇文章的探究和分析,讓讀者能窺知一二,遠...
酸鹼體質
偽科學
科學
司法
科學素養
思辨能力
2019.06.02
一場如夢似幻的詐術—酸鹼體質
作者 / 林姵岑/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劉嘉怡/東海大學生命科...
594期
廣布人體的體液,包含血液中的血漿,其酸鹼值平均介於 7.35~7.45之間,即弱鹼性。而人體體質的酸鹼性,其實並不會因為多吃肉類、多喝鹼性水而改變,這只是一場假藉健康之名行詐欺之實的大騙局。
酸鹼體質
血液
紅血球
葉綠素
«
1
2
3
4
5
6
»
頁次:
1
2
3
4
5
6
資料總數:163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