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7.05.01
吳政忠政委:數位國家中,希望改變每個人的心態與思維
作者 / 林宮玄/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兼任本刊副總編輯。 陳...
569期
吳政忠教授於1987年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1998年開始參與政府之國科會(科技部前身)事務,2006~2008年曾任國科會副主委。2016年5月20日至今,從國立臺灣大學借調至行政院擔任政務委員。目前行政院有8位政...
吳政忠政委
數位國家
2017.04.01
李世昌院士:如果行動裝置網路更快,網格技術會取代雲...
作者 / 作者/林宮玄,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科學月刊》兼任...
424期
1952年出生的李世昌博士,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2010年獲選為中研院院士。中研院院士屬榮譽頭銜,表彰學者學術成就,不一定要在中研院服務。李院士是臺灣粒子物理領域的重要人物,主持大型計劃與世界各國合作研究...
行動裝置
網路
雲端
2017.04.01
導電不導熱的熱電材料新契機
作者 / 魏百駿/畢業於清大材料所,現職為中研院物理所博士後...
568期
熱電材料可以把熱能轉為電能。而能將廢熱有效率轉為電能,一直是科學家的夢想。但是熱電材料一直有個瓶頸,材料需要同時具導電好卻導熱差的特性。
導電
熱傳導
二氧化釩
熱電材料
2017.04.01
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螢光
作者 / 林宮玄/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本刊兼任副總編輯。
568期
在演唱會的夜晚,每個人拿到了螢光棒,折一下就可以在黑暗中發出亮光。在揮螢光棒的時候,不曉得有沒有人會想,螢光是怎麼來的?所有光都是螢光嗎?太陽所發出來的光可以說是螢光嗎?螢火蟲發出的光,算是螢光嗎?
螢光
光子能量
能階
LED
2017.04.01
小質子,大物理
作者 / 陳姿伶/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專長領域為原子分子與光...
568期
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以及能見的宇宙,基本上由元素週期表表列的所有原子構成,這些原子的原子核僅僅是由不同個數的質子和中子組合而成,便展現了天南地北的多樣性,讓世界如此繽紛燦爛。
質子
原子
物理
2017.03.01
全像光學
作者 / 孫慶成/現任職於中央大學光電講座教授兼光電中心主任...
567期
光波在不同角度傳輸時累計相同的相位(phase)或光程 (optical path length)所形成的等相位曲面,即稱為波前。
光波
光學訊號
全像術
2017.02.01
最緊密的物理結構
作者 / 編輯部
566期
什麼樣的結最緊?近日,由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的科學家們創造出了最緊密的物理結構, 開發出一種編織多個分子鏈的方法,能夠製造出比先前更緊密和更複雜的結,發表在Science期刊。
物理結構
聚合物鏈
分子鏈
2017.02.01
摩爾定律已到盡頭?
作者 / 張敏娟/輔仁大學物理系專任副教授 。
566期
摩爾定律(Moore’s Law)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高登. 摩爾(Gordon Moore)在 1965 年提出的,他是這樣說的:「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 24 個月便增加一倍。」
摩爾定律
半導體
隨身碟
量子穿隧效應
2017.02.01
高壓物理新突破哈佛大學製出金屬氫
作者 / 編輯部
422期
物理學家杭亭頓(Hillard Bell Huntington)和魏格納(Eugene Wigner)在 1935年時,曾預測若是將氫氣置於壓力高於大氣壓25萬倍的環境中,氫原子核會失去對電子的束縛能力,氫氣將會變成金屬氫 (metallic hydrogen),...
金屬氫
氫原子核
電子
鑽石高壓砧法
能量
2017.01.01
國家重力基準與重力測量
作者 / 彭淼祥/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博士。李瓊武/國立中央大學...
565期
現代化國家在科學經濟發展中,舉凡航空太空技術、土木工程、海洋科學、度量衡力量標準等領域,皆需應用地球重力場(Gravity Field)資料,並且重力也是國土監測、資源探勘及環境變遷評估等之重要參數。
重力學
國際重力基點
2017.01.01
衛星軌道與扁圓的地球
作者 / 金升光/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565期
克卜勒歸納出行星遵循橢圓軌道繞著太陽運行的規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兩質點間隨著距離平方遞減的作用力。因此,早在兩三百年前的科學家就可以準確的預測哈雷彗星的回歸、推測海王星的存在,也預見人造衛星的誕生。
人造衛星
重力場
地球
2017.01.01
將假日營隊課程納入學分-如何讓學生專注科學實作
作者 / 吳明德/臺北市立麗山高級中學物理教師。
421期
美國高中生每學期僅需選5~6門課程, 而臺灣的高中生的課表每週可能有10幾門課程,師生只能在有限時數內填鴨授課, 難以聚焦課程內的議題,並進而做深入探討。
跨領域統整
科學
教育
2016.12.01
拓樸理論 提供物質新觀點
作者 / 張泰榕;曾郁欽
564期
2016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了三位理論物理學家,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戴維· 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鄧肯·霍爾丹(F. Duncan M. Haldane)以及美國布朗大學的約翰·科斯特利茨(J. Michael...
2016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
拓撲
2016.12.01
被地球阻擋在外的粒子―宇宙射線
作者 / 黃崇源/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畢業,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研...
564期
現代人使用臉書或LINE,有時會收到一些奇怪的訊息,像是警告大家近日宇宙射線(cosmic rays)將入侵地球,提醒大家關手機並與手機保持距離。許多人大概都知道這是假的訊息。但宇宙射線究竟是什麼?
宇宙射線
大氣層
宇宙
碳14
2016.11.01
什麼是反物質?
作者 / 張寶棣╱臺大物理系教授兼副系主任,目前參與大強子對...
563期
反物質是什麼?我們對它了解多少?可以製造嗎?我們現在的認知是,美麗的地球以及宇宙已知的物質都是由基本粒子所組成的。而反物質最初的理論探討和實驗的發現,也是從基本粒子開始。
反物質
正電子
物理
2016.11.01
弦論
作者 / 黃宇廷╱臺灣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畢業於紐約州大石溪...
563期
設想你在一個陌生的地方,眼前有兩條分岔的路。為了知道這兩條路的終點在哪,你很努力地沿著它往前走。雖然力氣有限走不完,但你知道根據你的量測,這兩條路是筆直的向前延伸,彼此的距離越拉越遠。
弦論
散射幅度
物理
2016.10.01
什麼是軟物質?
作者 / 江宏仁/東京大學物理博士,目前為臺大應力所助理教授...
562期
軟物質(softmatter)這個名詞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定義,只是有一些種類的物質可以被分在這個分類裡,容易舉例但是不容易說明其共通的性質。目前這分類大概包括了膠體粒子(colloids)、高分子(polymer)、兩性分子(...
軟物質
熱擾動
熵力
2016.10.01
隱沒板塊與深震的生成
作者 / 曾泰琳/國立臺灣大學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地震學。國...
562期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表面是由多個約100公里厚的板塊所組成,板塊間的相互運動造就了現今觀測到的地震、火山活動等分布與地表形貌等。
隱沒板塊
瓦班氏帶
板塊運動
2016.10.01
談談薛丁格方程式之由來
作者 / 張峻輔/清華大學高能物理博士、高雄中學物理科教師。
562期
愛因斯坦在給薛丁格的信中,高度讚賞薛丁格方程式的誕生源自於一位真正的天才,究竟薛丁格是如何猜想出電子的波動方程式?
電子
薛丁格
波動方程式
德布羅意物質波
波茲曼
2016.09.01
特斯拉以詩會友
作者 / 邱韻如/長庚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任教普通物理及普物...
561期
2016年7月,與好友曲子在希臘一起探索西元前古文明之後,我們前往伊斯坦堡,曲子則從希臘北上,經阿爾巴尼亞來到蒙特內哥羅(Montenegro,意譯為黑山)。曲子在臉書上貼出他在黑山首都波德戈里察(Podgorica)的一間教堂...
特斯拉雕像
黑山
2016.09.01
太空中磁場結構重組的暫態變化vs.磁重聯
作者 / 呂凌霄/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研究...
561期
磁重聯(magnetic reconnection)是最近媒體上一個很熱門的太空科學議題。這緣起於今年5月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一篇新聞報導以及6月初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文章。
磁場結構
磁重聯
太空科學
磁層
電離層
2016.08.01
死水與內波
作者 / 曹秉鈞/目前就讀臺北市立建國中學科學班高三。專長主...
560期
1893年,挪威探險家南森(FridtjofNansen)帶領著「前進號(Fram)」探險船航行至北極圈內的諾登舍爾德群島(Nordenskiöld Archipelago)附近海域時,「前進號」受到一股詭異的外力向後拉引,進而使船隻的航行速度減緩...
南森
前進號
介面波
密度
重力塌陷
振幅
波速
2016.08.01
化學工程師×日常生活的輸送現象
作者 / 康敦彥、蔡亞叡、甘名揚、曾與豪。
560期
身為化工系的老師,時常被高中生問到兩個問題:「化工系和化學系有什麼不同?」、「我對化學很有興趣,我應該念化工系嗎?」。化工系和化學系僅一字之差,但4年的課程內容差距千里;一直以來,不乏對於化學懷有高度熱忱...
化工系
動量輸送
動量守恆方程式
流體動量守恆
物理觀念
阻力
2016.08.01
未來手機相機能達到單眼相機的照片品質嗎?
作者 / 林宮玄/《科學月刊》副總編輯,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物理...
560期
2016年6月,哈佛大學卡巴索(Federico Capasso)團隊在Science發表新的透鏡技術,有媒體以「哈佛大學研發超材料鏡片,把智慧手機變更薄」為標題,本文進一步討論其可能性。
手機相機
單眼相機
菲涅耳波帶片
凸透鏡
菲涅耳波帶片
2016.07.01
科學Maker與公民科學計畫
作者 / 江宏仁/東京大學物理博士,目前為臺大應力所助理教授...
559期
「科學Maker」是一個臉書科學社團,目前約有29000人加入,主要的成員包含老師、關心科學與教育的各階層朋友。社群主要任務為在設計製作科學儀器與推廣在家進行屬於自己的科學研究。
科學Maker
科學研究
手機顯微鏡
光學科學
2016.07.01
超解析超音波影像
作者 / 林宮玄/任職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
559期
受2014 年諾貝爾化學獎「超解析度螢光顯微鏡」的啟發,超音波影像的解析度也突破繞射極限而變高,成為醫學診斷上的利器!
繞射極限
電子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
超音波
聲波
醫學影像
2016.05.01
愛因斯坦的最後一搏—EPR悖論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
557期
十九世紀末的物理學家曾非常自滿地認為物理已走到了盡頭,該被發現的都已被發現了,剩下的只是些細節的小問題而已。
愛因斯坦
物理學
量子力學
普朗克
客觀宇宙
宇宙觀
波函數
2016.05.01
從晶體物理看礦物「寶石」
作者 / 余樹楨/1976年畢業於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地質科學系;...
557期
寶石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有些寶石鑲在皇冠上、權杖上,是權力的象徵;但有些寶石卻引發兩國征戰;有些寶石代表堅貞的愛情;有些寶石則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
寶石
相對硬度
二氧化矽微塵
石英
互鎖效應
密度
折光率
晶體
2016.05.01
第九行星
作者 / 葉永烜/中央大學天文所及太空所教授,研究興趣為太陽...
557期
美國NASA的新視野太空船在2015年7月14日飛越冥王星,讓世人大開眼界。第一次見到這千里冰封的遙遠星球,居然存在很年輕的表面結構,在液態氮構成的海洋飄浮著水冰。
太陽系
海王星
矮行星
古柏帶物體
第九行星
冥王星
賽德娜星
2016.04.01
發現重力波!
作者 / 林俊鈺/國研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副研究員,協助推廣...
556期
2015年的9月25日,克勞斯(Lawrence Krauss)的一則推特引發了一陣譁然,雷射干涉儀重力波天文台 (LIGO)發現重力波的傳聞不脛而走。獲得不少迴響,但也招來不少批評。
重力波
雷射干涉儀重力波天文台
雙黑洞碰撞
古典重力理論
宇宙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資料總數:36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