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0.01.01
樂高積木新應用 可作為良好的隔熱材料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樂高積木(LEGO)想必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小小的塑膠積木可以創建出屬於自己的想像天地,而這項小孩和大人都喜愛的玩具也具有意想不到的科學用途。
樂高
樂高積木
隔熱材料
低溫物理
2019.12.01
夜空中的守望者- 望遠鏡如何保衛地球?
作者 / 林彥興 /清大物理/天文物理雙專長,努力於陰溝中仰望...
600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八大行星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太陽系中除了行星,還有許多小行星、彗星等天體;這些天體是科學家相當熱衷的研究目標,因為它們像時空膠囊一般保留著太陽系形成之初的資訊。
地球
小行星
天文學
2019.11.29
2019 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學
作者 / 蔣龍毅/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主...
600期
皮博斯為宇宙學的巨擘,他在暗物質、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等宇宙物理學的貢獻良多,也讓世人更加了解宇宙的本質與起源。
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宙
演化模型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2019.11.29
2019 諾貝爾物理學獎 系外行星
作者 / 辜品高/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博士。曾任國立臺灣師...
600期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的一半獎金,由兩位瑞士天文學家梅爾(Michel Mayor)和奎洛茲(Didier Queloz)所共享,以表彰他們對於瞭解地球在宇宙地位的貢獻。1995 年,時為日內瓦大學 (Université de Genève)教授的梅爾和他...
系外行星
都卜勒效應
梅爾
奎洛茲
光譜位移
2019.11.29
從事科學教育 半世紀以來的省思─ 為《科學月刊》五十...
作者 / 劉源俊/東吳大學 物理學系名譽教授、 臺北市科學出版...
600期
我有幸參與《科學月刊》的創刊,陪著它存活、成長,迄今已過半個世紀。於這段期間,我在校內、外從事科學教育未曾間斷,也教出一些優秀學生,但是有三大問題卻一直縈繞在腦際。
科學教育
科學技術
學術發明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檢視現在 轉動,科學教育的齒輪─《科學月...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00期
為了準備《科學月刊》五十周年紀念,各項活動在編輯部和一群科月朋友們的協助下,目前仍持續進行中。過去,筆者曾參加科月四十的相關活動,並與李國偉老師共同規劃和推動2010年科普閱讀年系列活動,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科學教育
科月五十
2019.11.01
微波食品包裝到底在爐子裡經歷了什麼?
作者 / 劉岱泯/屏東大學應用物理系助理教授;莊雅婷/屏東大...
599期
無論是便利超商架上美食的塑料包裝,還是家裡常見的保鮮膜與美耐皿,在日常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盛裝食物、隔絕空氣,還能隨著食物一起進微波爐加熱。由於塑膠為非極性的分子,故不會因微波而產生轉動,進而...
微波食品
微波容器
塑化劑
2019.10.01
以粒子加速器製造新粒子的真相
作者 / 章文箴/中研院物理所研究員。
598期
物理的發展中,從過去於自然界中的觀測,到今日利用強大能量的對撞機,尋找尺度更小的粒子一直是物理學家的目標。但粒子到底是如何被製造的呢?本文將解開粒子撞機製造新粒子的機制。
粒子加速器
J/Ψ粒子
W中間子
核融合技術
2019.10.01
愛因斯坦真的錯了嗎?宇宙常數的小故事
作者 / 高文芳/交大物理所,在NASA成立那年出生,航海家1號...
598期
物理學的常數經常被視為永遠不變的定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常數依然能歷久彌新嗎?抑或是會出現些許變化呢?另外,愛因斯坦曾為了便宜行事,在廣義相對論中大膽地加入宇宙常數,結果卻發現是烏龍一場。不過,多年後的今...
愛因斯坦
常數
宇宙常數
重力
狄拉克
大數猜想
2019.10.01
磁力線到規範場-從廣義相對論到規範對稱談場論發展
作者 / 張峻輔/清華大學高能理論物理博士、高雄中學物理科教...
598期
近代物理發展的故事篇章很大部分是由場(field)擔綱主角演出,從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的磁力線與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的電磁場論拉開序幕,隨後登台演出的愛因斯坦以彎曲時空的幾何學重新詮釋重力場,...
磁力線
廣義相對論
規範場
2019.10.01
突然快轉的時鐘—波霎週期的異常變化與星震
作者 / 張祥光/清華大學天文研究所與物理系教授,曾任中華民...
598期
1970年代,在美國的臺灣留學生,將對學術知識的渴求,轉化成自身熟悉的文體撰寫。在一顆顆緊密排列的鑄字背後,轉印成一本本的《科學月刊》,記錄著當年珍稀的新知。50年後的今日,印刷技術不再是制式的活版印刷,更遑論...
宇宙
波霎
波霎週期
恆星
星震
中子星
磁場
2019.10.01
破解夜市中玩不膩的經典─遊戲篇
作者 / 柯宜謀/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
598期
臺灣夜市中,除了美味可口的食物外,遊戲,也是串起其發展的一環,更是許多人逛夜市的動力。不分男女老幼、人人喜愛的各種遊戲攤位中,是否能藉由科學找到訣竅,從屢戰屢敗中翻身,成為夜市遊戲達人?
夜市
遊戲
力學
靜力平衡
慣性
2019.10.01
物理學家有望解開質子半徑之謎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一顆籃球的半徑有多長,想知道答案拿尺量測即可。但如果測量對象改為質子(proton)呢?量測方式可能更為複雜,且答案難以釐清。因此,此問題被稱為質子半徑之謎(proton radius puzzle),時至今日尚未解開。
質子
半徑
電子能階
核散射
物理定律
2019.09.18
理性與感性的對話── 從北美館展覽走出一段科藝記事
作者 / 簡宗奇/桃園市立南崁高中物理科教師。
453期
在這場名為「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的藝術展覽中,可以看到許多在科技界面上延伸觸角的藝術作品,主要訴求為對科技發展與工業開發造成人類心靈與物質境域汙染與迫害的深度反思,讓人走進美術館時也彷彿置身於...
北美館
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2019.09.01
現代科技生活的墊腳石—半導體
作者 / 杜立偉/清華大學物理學士,美國西北大學博士,1995年...
597期
1970年以來現代科技快速發展,舉凡手機、電腦、電視、通訊、照明、太陽能電池、遙控器與偵測器等,幾乎所有日常電器及工業設備都含有半導體元件。但半導體究竟是什麼呢?筆者將介紹其基本組成與原理,並細數常見的材料類...
半導體
2019.09.01
磁力線到規範場-從法拉第到狹義相對論談場論發展
作者 / 張峻輔/清華大學高能理論物理博士、高雄中學物理科教...
597期
近代物理發展的故事篇章很大部份是由場(field)擔綱主角演出,從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的磁力線與馬克士威(James Clerk Maxwell)的電磁場論拉開序幕,隨後登台演出的愛因斯坦以彎曲時空的幾何學重新詮釋重力場,...
磁力線
廣義相對論
規範場
2019.08.01
探尋物理新粒子—通往未來的圓形對撞機
作者 / 張敬民/清華大學講座教授,研究領域為理論粒子物理學...
596期
對撞機的目的,是讓物理學家測試物理理論所預測的不同粒子,包括測量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質、尋找由超對稱理論預測的大粒子新粒子及其他未解決的問題。 回顧粒子加速器的進程,從1990年代的兆電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
對撞機
粒子
費米子
電弱對稱性
物質
玻色子
2019.08.01
普悠瑪列車為何翻覆?高中物理告訴你
作者 / 曾孝明/2016年自清華大學電機系退休後,開始推動高中...
596期
去(2018)年10月21日,發生於宜蘭縣蘇澳鎭新馬站的普悠瑪號列車發生翻覆事故,造成多人死傷的悲劇。本文將聚焦行政調查小組的《臺鐵6432次列車新馬站內正線出軌事故調查事實、原因及問題改善建議報告》,以下簡稱《事故...
普悠瑪列車
牛頓力學
物理
向心加速度
傾斜式列車
ATP系統
2019.08.01
理論物理重大新發現量子重力並無對稱性
作者 / 編輯部
596期
對稱性(symmetry)是物理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若系統狀態轉變前後的狀態等價,即代表此變換為對稱。舉例而言,當一系統中描述動力狀態的函數——拉格朗日量(Lagrangian)與運動方程式(equations of motion)的變量不...
對稱性
物理學
弦論
全像原理
磁單極子
2019.07.01
千里共嬋娟—逐夢踏實的登月夢
作者 / 邱韻如/長庚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物...
595期
今(2019)年,NASA慶祝人類登月50週年。好萊塢電影《登月先鋒》(First Man),從阿姆斯壯的觀點回顧50年前登月的劃時代壯舉。阿姆斯壯這一大步,是由許多小步累積而成。逐夢踏實的登月夢,起於人們舉頭望明月的想像及...
登月
阿姆斯壯
太空
2019.06.04
2019年中盤點—帶您一覽今年最夯的科學大事!
作者 / 倪簡白/中央大學物理系,從事與天空物理的研究。
594期
2019年已走過了一半,在科學領域也帶來許多新進展。回顧上半年,Nature期刊列舉了幾個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活動。筆者也收集其他資料補充未來一年的科學事件與期待。
衛星
地磁
宇宙
重力波探測器
日全蝕
2019.06.02
無所不在的揉皺噪音
作者 / 洪在明/主持清學大學物理系510的揉皺實驗室,研究對...
594期
在電影院裡,摸黑從紙袋或塑膠袋中取出食物,要動作越快還是放慢,才能讓發出的聲響最小,不遭旁人側目?生活中隨手一揉的紙團所發出的噪音,在科學研究中又蘊藏哪些有趣的性質或定律?
揉皺
噪音
頻率
脈衝
2019.05.01
從細胞到鳥群─這個流體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 / 陳宣毅/中央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央研究院物理究所合聘...
593期
從細胞內的分子馬達、細胞、細菌、魚群、鳥群乃至於人群到人造的仿生機器,這些不論在物理尺度或構造都相去甚遠的系統,可以用相同的原理來理解嗎?這似乎是科幻小說裡的題材,可是近年來理論與實驗科學的進展都指出,可...
流體
細胞
物理
流體力學
2019.05.01
天文奇觀 黑洞真面目問世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在宇宙所有的天體之中,沒有任何一種比黑洞更令人感到目眩神迷、高深莫測。在百年之前,由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預測了這超乎一般人想像的天體存在。如今,在包含臺灣中研院在內的各地科研團隊共同努力之下,人類終...
宇宙
黑洞
事件視界望遠鏡
天文物理
2019.04.01
近代物理的先驅-馬克士威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
592期
在《科學月刊》539期〈規範對稱與基本粒子〉一文裡,筆者已介紹規範對稱及基本粒子的發展史,因此在撰寫《泛科學》〈 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一文時,本想只做個敘述性的總結,但卻情不自禁地一直想到馬克士威(James...
馬克士威
近代物理
電磁學
2019.03.01
空間膨脹如何影響可觀測宇宙
作者 / 李沃龍/目前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研究興趣主要...
591期
宇宙學是研究宇宙整體起源與演化的特殊物理科學。由於宇宙獨一無二的特性,宇宙學與其它物理學門最顯著的不同就是:人們只能透過觀測並建構理論模型來理解宇宙的起源與演化,無法重覆其它實驗驗證關於宇宙的理論假設。空...
宇宙
宇宙紅移
電磁波
時間膨脹
2019.03.01
從108年學測試題談思考與提問的教學
作者 / 簡麗賢/北一女中物理教師。
591期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將在今(2019)年8月1日正式上路,新課綱的核心素養揭櫫「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與「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在學習表現項目中強調「科學的態度與本質」,期望能培養學生應用科學思考與探究...
學測
108年學測
學測試題
2019.03.01
半世紀前後的費曼印象——從《物理定律的特性》到《物...
作者 / 欒丕綱/任職於中央大學光電系,研究興趣為超穎材料與...
591期
半世紀前,《科學月刊》第3期刊載了由已故清華大學前校長沈君山教授撰寫的〈評「物理定律的特性」〉〔註一〕。在沈教授寫此評論的時候,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P. Feynman,當時譯為范恩曼)雖在物理圈已是公認...
費曼先生
物理
科學
2019.02.01
超聲波打造聲鑷技術 可同時操控多項物體
作者 / 編輯部
590期
雖說外科醫師還無法如同1960年代的科幻片《聯合縮小軍》(Fantastic Voyage) 將身體縮小進入人體進行手術,但或許能透過另一種方式實現這個夢想,好比在去(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大放異彩的光鑷技術。然而,由於雷射...
超聲波
聲鑷技術
物理全息圖
2019.02.01
氧化對表面做了什麼 ? 透過奈米尺度細看金屬表面的變...
作者 / 林文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表...
590期
日常生活中,金屬表面的氧化(如鐵片生鏽)應該是大家習以為常的現象。但是,除了氧化所造成的金屬表面變色與剝落等巨觀肉眼可見的表徵外,在微觀奈米尺度下仍有許多細微變化會發生在表面氧化過程中。
金屬
氧化現象
導電性
奈米島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資料總數:36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