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1.04.15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多關心他的家鄉(歌詞)
作者 / 田光復/臺灣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曹亮吉教授的連襟。
472期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多關心他的家鄉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親友的關懷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數學的熱情 讓我們永遠記得他對科學的喜歡……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3.30
振奮人心的突破又來了?科普傳播如何帶給民眾好觀感?
作者 /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會做用在...
616期
在各學研機構的研發成果新聞稿中,時常看到一些如「重大突破」、「關鍵原因」等聳動的用詞。雖然這類用詞能吸引閱聽人的目光,增加研究成果的曝光度,但長期下來也可能造成反效果。科普傳播則是讓受眾在既有的知識基礎上...
科學
科普傳播
科學教育
科學傳播
新藥研發
醫藥
2021.03.30
三體問題對近代數學的影響
作者 / 陳國璋/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
616期
三體問題是天文學中描述三個星體因重力影響的運動行為,其中牽涉到許多數學問題,有些甚至尚未解決。數學家歐拉在研究地球、月球、太陽的三星系統時,發現了三體問題只有三類共線的自似週期解,推論三者能保持相同的相對...
數學
三體問題
近代數學
牛頓力學
微積分
自似週期解
2021.03.30
劃破寂靜的驚天一響 燃燒、爆炸與氧化還原反應
作者 / 楊水平/任教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專長為化學教...
616期
燃燒和爆炸都與氧化還原反應脫不了關係,而氧化還原反應依照定義可分為三類:氧轉移、氫轉移、電子轉移。「燃燒」屬於高溫放熱的氧化還原反應,其中的燃燒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燃點,缺一不可;而「爆炸」則是指燃燒...
氧化還原
燃燒
氧化劑
還原劑
爆炸
2021.03.30
地震預測的成功與不成,行動與不動
作者 / 陳卉瑄/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
616期
地震在世界各地都造成嚴重的影響,相較於其他種類的天然災害,地震發生時間僅數十至數百秒,是最難以應變和預測的。不過,1975 年發生在中國的海城地震就被預測成功了!這多虧了大地震前的地殼變形、地下水位與氣體劇變...
地震
海城地震
地震預報
2021.03.30
輻射壓力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
616期
人們對於光的本質充滿好奇。當光線照射在身上時,通常我們不會有任何感覺。但光其實也會對物質造成壓力,只是光的壓力非常小。不過,即使壓力極小,科學家在雷射的研究中,發現光也能推動物體,而彗星的尾巴就與光壓有關...
光
輻射
空氣
光壓
物理
2021.03.18
「文字再使用」即是學術倫理問題
作者 /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未經標註出處,發表人將已發表不涉及論文創新核心部分的文字再利用的「文字再使用」是否為可以容許之行為?是否屬於學術倫理所該規範的項目?
學術
學術倫理
審查制度
文字再使用
2021.03.15
突破又來了?如何讓學研成果發表帶給民眾好感
作者 /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471期
近幾年國內的學研機構,開始流行將研發成果以記者會或是新聞稿的方式昭告天下,特別是自然、工程與生物醫藥方面的研究尤其常見。
科普傳播
學研新聞
學研
2021.03.01
學測數學怎麼考?分程度測驗或許是正解
作者 / 張鎮華/臺灣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
615期
今(2021)年的學測數學科被評為「史上最難」。事實上,數學科每年的難易度呈現出週期性震盪,一下容易一下難的考試,不只出題者傷透腦筋,考生更是無所適從。張鎮華認為,學測作為「基本學科能力測驗」,考題不能太過艱...
學測
數學
學科能力
學科能力測驗
超額篩選
學系
指考
2021.03.01
從原子學說看 近代科學的運作
作者 / 蔡蘊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於麻省理工學院進行...
615期
關於原子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展與實驗科學概念的興起,在18世紀時法國科學家拉瓦節奠定了元素的定義,即「物質由不同元素所組成」;現代版原子學說則由道爾頓在19世紀...
原子
原子學說
質量守恆定律
實驗科學
元素
2021.02.01
電器用品小心!閃電伴隨的電磁脈衝
作者 / 郭政靈/任教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
614期
電磁脈衝是一種帶有強大能量的電磁波,透過高速攝影機的影像記錄,不只能在大氣中觀測到閃電產生的電磁脈衝,也能得知閃電在大氣裡發光傳播的方式,進而解釋電磁脈衝感應電流。另外,當閃電的前導電流從雲內打通通道到地...
電磁脈衝
閃電
y射線
大氣
電磁波
2021.01.18
《特管法》修法下,LDTS之生物資訊專業該如何把關?
作者 / 陳倩瑜/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469期
最近,實驗室開發檢測服務(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and Services, LDTS)納入《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中規範的修法,在人員資格要求部分,引發醫檢師與生命科學/生...
LDTS
醫檢
生物科技
生命科學
次世代定序
基因定序
生物資訊
特管法
2021.01.01
走趟地質旅遊 看水金九的金礦傳奇
作者 / 黃克峻/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候選人。專長為礦物學...
613期
品嘗芋圓、逛老街、走踏黃金博物館及晚上看十三層選煉廠點上的金色燈彩,是遊客貼近這座山城的方式。「水金九」指新北市境內的水湳洞、金瓜石與九份三座臨海採礦山城,音似臺語「美很久」。
九份
金瓜石
文化遺址
地質
明礬石
呂宋礦
脆硫銻銅礦
硫砷銅礦
礦物
2021.01.01
蓋一棟細胞的房子 天然水凝膠材料
作者 / 陳盈潔/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蔡旻均/清...
613期
近年來生物醫學材料的潛在應用市場龐大,有越來越多種材料被研發出來,而天然水凝膠材料就是其中之一。水凝膠的製作方法,可分為物理交聯與化學交聯兩種:物理交聯是指透過氫鍵、凡德瓦力或親疏水力等鍵結方式,產生半永...
天然水凝膠
生醫材料
物理交聯
化學膠聯
聚異丙基丙烯醯胺
2020.12.01
你知道嗎?不愛「吃苦」可能是你的生存本能?
作者 / 陳瑋駿/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士,中興大學化學系學士。現...
612期
由於植物並沒有雙腳,無法在面臨危險的時候逃跑,因此他們發展出了一項特殊的自衛手段──靠自身分泌出的一些特殊化學物質,作為天然的殺蟲劑或抗菌劑,甚至還可以告訴掠食者「我很難吃,不要吃我!」,例如馬鈴薯中的龍...
苯甲地那銨
演化
生物鹼
化學物質
橘皮油
黃酮類化合物
馬鈴薯
龍葵鹼
化學結構
2020.12.01
天文學家的野望LYNX X射線太空望遠鏡
作者 / 林彥興/清大理學院學士班,物理 / 天文物理雙專長,...
612期
在天文的觀測領域中,除了利用可見光之外,探測宇宙中的X射線也是常見的手段之一。但由於宇宙中的X射線會被地球大氣吸收,難以直接在地面上進行觀測,對此天文學家利用衛星將天文望遠鏡發射至太空進行觀測。而正在規畫的...
X射線
X射線天文學
宇宙
LYNX太空望遠鏡
X光
光譜
元素
光學系統
2020.12.01
C肝病毒細胞模型建置的幕後功臣——拉爾夫.巴滕施拉...
作者 / 涂琬瑛/畢業於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碩士班,曾在中研...
612期
從發現C肝病毒,到找出C肝抗病毒藥物,科學家們花了將近25年。而C肝病毒細胞膜型的建立,則是靠德國病毒學家巴滕施拉格(Ralf Bartenschlager),以及其團隊建置的次基因組複製子(subgenomic replicon)系統,將這樣的...
C肝病毒
RNA
報導基因
次基因組複製子系統
反轉錄
聚合酶連鎖反應
T7啟動子
基因
細胞
噬菌體啟動子
體外轉錄
2020諾貝爾獎
2020.12.01
不只黑洞 羅傑.潘洛斯的科學貢獻與研究精神
作者 / 陳宏賓/UniMath創辦人,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系助理教授...
612期
潘洛斯(Roger Penrose)是今(2020)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位科學家之一。除了在黑洞的研究有卓越的貢獻之外,其實潘洛斯在數學領域也有不凡的成就,舉凡潘洛斯三角形和潘洛斯平舖等。而這位傑出的物理學家並非一直...
諾貝爾物理學獎
黑洞
萬有引力理論
廣義相對論
事件視界
潘洛斯三角形
數學
2020諾貝爾獎
2020.12.01
神奇的基因剪刀手 CRISPR-Cas9
作者 / 黃子懿/臺灣大學醫學系二年級生。陳佑宗/臺灣大學基...
612期
CRISPR-Cas系統最早在大腸桿菌基因體中被發現,科學家研究後推測這很有可能是細菌免疫系統。若細菌被噬菌體感染後存活下來,該細菌就會切取一小段噬菌體的DNA,儲存於自己的CRISPR間隔序列中,如果未來再次遭受感染,這...
諾貝爾化學獎
CRISPR-Cas
基因編輯
大腸桿菌
CRISPR
肺炎鏈球菌
化膿鏈球菌
tracrRNA
2020諾貝爾獎
2020.11.01
當豬吃下萊克多巴胺之後……
作者 / 徐濟泰/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美國伊利諾大...
611期
被餵食萊克多巴胺的豬,大多會出現增重速率、飼料使用效率及瘦肉率上升等現象,然而在不同品種間會有差異。在一些研究中發現,豬肉的顏色會出現些許的變化,但肉眼難以分辨。此外,餵食萊克多巴胺也會造成豬隻的生理與行...
瘦肉精萊克多巴胺
豬赤痢螺旋菌
彎曲形桿菌
脂肪
豬肉
2020.11.01
為什麼紙吸管總是插不進去,但塑膠吸管就可以?
作者 / 郭君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興趣...
611期
近幾年來,紙吸管的使用量逐漸增多,但大家是不是常常覺得紙吸管很難插呢?其實紙吸管難插的原因主要不是因為比較軟,而是與圓錐截痕、三角函數有密切關係,而吸管截痕的投影竟然符合z =cos-1x 函數。在了解這些原理後,...
吸管
圓柱狀
圓錐曲線
2020.11.01
超級英雄的電影世界有遵守牛頓力學嗎?
作者 / 曾賢德/東華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專長為凝態物理實驗...
611期
牛頓提出的三大運動定律能解釋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力學現象。不論是解釋慣性的第一定律;說明施力效果的第二定律F=ma;還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第三定律。然而,在分析電影《黑寡婦》的預告片後發現,電影裡面的物件卻不見得...
牛頓力學
三大運動定律
萬有引力
加速度
慣性定律
2020.11.01
為什麼「生命個體」的概念如此難以定義?-生物個體的...
作者 / 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對於理解我們生存的自然...
611期
會怎麼定義一個「生物個體」?多數動物有明確的身體邊界,從外觀很好指認出「一個生物體」;但是像珊瑚蟲和管水母,就很難有明確的生物個體定義;而定義某些植物和真菌個體又更加困難,例如許多看似單株的白楊樹,其實共...
生物個體
天擇作用
體內穩定態
基因
2020.10.15
瘟疫下的醫學研究-是新聞下的產物,還是造福人群的良...
作者 / 賴昭正/前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
466期
經過幾萬年的進化,人類成了地球上的萬物之靈,建立了「人定勝天」的自信。然而,這次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瘟疫爆發,相信會讓很多人重新思考著這個問題,小,竟然會被一個「不倫不類」病毒搞到天翻地覆:去、...
病毒
COVID-19
流行病學
醫學
醫學研究
數據
羥氯奎寧
藥物
2020.10.01
想要移民太空?你不可不知的「科氏力」!
作者 / 施奇廷/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任教於東海大學應用物理...
610期
科氏力是一種源自於非慣性座標系的「假想力」。颱風等熱帶氣旋是受科氏力影響的經典例子,隨著區域的不同,氣旋的旋轉方向也有差異。而另一個科氏力常見的說法,就是水槽的水流漩渦方向,相傳南北半球會有不同的漩渦方向...
科氏力
颱風
非慣性座標系
離心力
加速度運動
2020.10.01
從中心法則談遺傳學研究的演進
作者 / 吳岳隆/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副教授。
610期
從西元1859年開始,生物學家們開始對遺傳學產生好奇心,染色體、基因與DNA等名詞也相繼誕生;直到1958年由克里克(Francis Crick)提出了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central dogma),迄今仍是所有生物相關研究人員心中屹立不...
遺傳學
分子生物學
遺傳因子
染色體
核酸
2020.09.14
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的研究倫理爭議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副研究學者,前成功...
466期
此次臺大公衛團隊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在研究倫理審查方面引發些許爭議。從目前資訊及各方說法來看,先說結論,臺大團隊是否應該把彰化縣衛生局的採檢視為研究的一部份,面臨兩難。如視採檢為研究...
臺大公衛
彰化縣衛生局
研究倫理
倫理審查
血清
抗體
檢測
2020.09.01
從郵票認識昆蟲─科博館《郵說昆蟲》特展
作者 / 曾瑤光/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四年級。
609期
郵票除了可以代表郵資之外,更有以簡單圖像作為傳遞訊息的媒介。舉凡特殊的自然景色、當地的特色物產及當代的重大歷史事件等,皆能反映出時代的變遷。而「昆蟲」與人類文明發展中息息相關,探索其中的信息,讓我們更深入...
科博館
郵票
昆蟲
標本
生物
2020.09.01
銷聲匿跡的颱風 為何7月無颱風?
作者 / 賈新興/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博士,前中央氣象局長期預...
609期
夏季是颱風出現的季節,往年的7月平均會有3 ~ 4個颱風生成。但今(2020)年7月卻罕見地無颱風生成,主要原因是季風槽受太平洋高壓,以及較大的垂直風切所導致。
颱風
西北太平洋
太平洋高壓
垂直風切
氣候
季風
2020.09.01
藏於土中的微觀生態 土壤病毒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609期
土壤的異質性提供了一種微域環境,使微生物可以並行且緊密地相互作用,從而追求平行的演化路徑。土壤病毒在這種多重同時並行的演化過程中扮演重要作用,但其研究在過去常被忽略。目前關於土壤病毒學的研究仍然存在重大挑...
土壤
微生物
噬菌體
病毒
細菌
基因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資料總數:83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