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0.03.01
要怎麼吃?怎麼動?從醫學角度談運動科學
作者 / 林俊忠/畢業於臺大醫學系心臟專科醫師,現為臺安醫院...
603期
運動,看似容易,卻是一項充滿學問與專業的議題。現在,就從科學的角度研究運動如何帶來身體的保健與健康。
醫學角度
運動科學
生理學
生理效應
有氧運動
燃脂效果
2020.02.01
歷史上的黑死病—從考古微生物學談鼠疫
作者 / 潘銘正∕臺灣大學獸醫學系獸醫學士、碩士, 美國加州...
602期
鼠疫,是由於感染鼠疫耶氏菌所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屬於急性、傳播迅速、致死率高且傳染性強的嚴重傳染病。經由囓齒類身上跳蚤的叮咬而傳播給人或其他動物,人屬於偶然宿主與本病在自然界的循環無關。
黑死病
考古微生物學
鼠疫桿菌
玄鼠
溝鼠
2020.02.01
讓專業的來 動物系總編輯教你如何捉老鼠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2期
今(2020)年歲次子鼠,雖然吉祥話裡都說鼠來寶,但筆者想應該很少人能忍受在家與鼠共眠。萬一,在讀者家裡不幸住著這些「神奇寶貝」,要如何有效率地把牠們一一捕獲呢?
老鼠
行為模式
驅鼠器
2020.02.01
新課綱之下排列組合的教與學
作者 / 游森棚∕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及空軍官校。
602期
排列組合可能是高中學生最難以掌握的範圍之一,不少學生學習排列組合的心路歷程是這樣的:樹狀圖太容易,加法原理與乘法原理可以略過。心中真正的排列組合從 P 開始,但重複排列次方讓人不甚舒服,學了C 之後會被當作例...
新課綱
排列組合
學習
2020.02.01
從一到四十兆—藉生殖系統探究不孕症
作者 / 陳怡斌∕長庚大學中醫學系雙主修醫學系畢業、長庚大學...
602期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統計,臺灣84 家人工生殖機構在 2017年總共執行37849個「試管嬰兒」療程—— 一種截 至目前可促成最高懷孕率的不孕症療法。
生殖系統
不孕症
內分泌系統
2020.02.01
呷甜甜,好過年─解析佳節時期的米製食品
作者 / 陳炳輝∕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俊宇∕輔仁大學...
602期
在談論糯米之前,首先要帶讀者深入瞭解各米種的結構與特性差異。一般來說,稻米主要生產於亞洲地區,這個對人類而言相當重要的糧食作物,根據品種又可分為秈稻(Oryza sativa subsp. indica)、粳稻(Oryza saliva...
米製食品
年糕
稻米
澱粉
2020.02.01
要被接受,需有不被合理質疑的證據 從科學與蔡博士學...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
458期
去(2019)年5月20日,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名譽教授賀德芬召開名為「對蔡英文總統的呼籲」記者會,稱在蔡英文母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y and Political Science , LSE)查不到她的論文後,蔡英文的博...
蔡博士學位事件
合理質疑
蔡博士學位
2020.02.01
臺灣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株了,然後呢?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458期
今(2020)年2月1日衛生福利部宣布了令人振奮的消息:臺灣某研究團隊已從患者檢體當中成功的分離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株,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成功分離出病毒株的國家。聽起來好棒棒,但是,具有病毒株,到底對疫病...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病毒株
COVID-19
2020.02.01
構築生命現象的藍圖 — 50年來核酸研究進展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2期
生命體中的遺傳訊息匯集成一本大書,透過對核酸的研究,人們開始從DNA的編碼、含氮鹼基的排列組合中「讀」出世間萬物的「原貌」,並嘗試以人工的方法改寫這些訊息。
核酸
遺傳物質
遺傳學
細胞
生命
肺炎菌
T2噬菌體
2020.01.01
隱身昆蟲體內的血流脈動—開放式循環系統
作者 / 張園、呂昀恆/臺大昆蟲學系昆蟲病理實驗室;吳岳隆/...
601期
循環系統(circulatory system)在生物體內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生物可以藉由循環系統的幫助在細胞間運送養分、氧氣、二氧化碳及清除廢物。除此之外,循環系統在維持體溫的恆定、抵禦病原菌攻擊及調節生物體內pH值等都相...
昆蟲
循環系統
血淋巴
2020.01.01
在事件視界望遠鏡前, 人們怎麼觀測黑洞?
作者 / 邵思齊/EASY天文地科小站成員。 前新竹高中天文社社...
601期
黑洞(black hole)是天文研究中人們亟欲參透更多的謎團。要看到這體積小、質量重的天體並拍下它的「倩影」 並不容易,不僅觀測儀器要夠給力,甚至得仰賴天文學家旁敲側擊,才能從黑洞與其它天體間的作用、行為推導出它...
黑洞
事件視界
觀測儀器
天體
天文
2020.01.01
把歌曲變成伴唱帶 如何從樂曲中分離音樂與人聲
作者 / 蘇黎/臺大電機系及數學系雙學士,臺大電信所博士。目...
601期
對於愛唱卡拉OK(Karaoke)或音樂迷來說,如果有個系統或軟體就能將音樂檔的人聲與背景音分離,就能隨時高歌一曲或編輯音樂了。但電腦軟體處理音樂的方式與人腦不同, 需要在音樂的訊號中找尋及分辨進行分析,而近年來的...
音訊
聲波
音樂
頻譜分析
雞尾酒會效應
聲源分離
2020.01.01
潛藏內太空的微觀世界海洋病毒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601期
病毒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海洋中的病毒更是不計其數。 作為生態的重要一環,病毒也是維持海洋環境與生態不可或缺的要角。近年來經由DNA序列的研究,也讓科學家及全世界發現以往從未注意到的各種海洋病毒。
海洋
病毒
海洋病毒
生態
水產業
微生物
白點症病毒
2019.12.20
離岸風場對生態系的影響,如何評估?
作者 / 楊舒婷、廖品琇、林幸助/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456期
上(2019年11)月專題中,筆者群探討了離岸風機對海洋生物的生活有何衝擊。這次,他們將從生態角度檢視風場建置的利與弊。
離岸風場
生態系
食物網
海洋生物
2019.12.20
海洋鳥類的生活, 在離岸風機建置後是什麼風景?
作者 / 丁宗蘇、林穆明/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456期
風力發電是國際間發展快速且技術已趨成熟的再生能源,由於低汙染、低能源需求的特質,使它具有永續發展、延緩全球暖化的潛力。作為一種綠色能源,監測、評估並設法減輕風力發電對周圍生態的負面影響,是世界各國發展風力...
離岸風機
鳥類生態
再生能源
2019.12.17
看不見的小幫手 土壤微生物探索
作者 / 沈佛亭/現任中興大學土壤環境 科學系助理教授、中華土...
547期
土壤微生物是世界上種類最多,且分布範圍最廣的生物。它們在自然界中扮演養分循環的角色,如土壤中存在的碳、氮、磷、硫與重金屬,均可經由微生物轉變成不同型態。目前在生物分類上根據核醣體DNA(ribosomal DNA)序列,...
土壤
微生物
2019.12.01
破解公鑰密碼學─ 死胡同變活巷弄
作者 / 沈淵源 /燕巢、路竹、南一、東海、 馬利蘭數學博士;...
600期
傳統密碼信息的安全性,完全掌控在加密鑰匙的秘密性。所以超越傳統的關鍵就在信息的安全性必須獨立於鑰匙的秘密性,且必須打破加密鑰匙與解密鑰匙的對稱性。
密碼學
鑰匙
模算術
函數
2019.11.29
2019 諾貝爾生醫獎 進階篇 破解細胞感測氧氣與缺氧調...
作者 / 賴銘志/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及林口長庚醫院大...
600期
呼吸,是生物的一種生理現象,而氧氣,則為生物賴以為生的氣體。生物如何感知、調節身體內的氧氣量,並在缺氧下做適度的調節,其分子機制現今則成功被科學家發現,讓人們對其背後的分子機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紅血球
細胞
氧氣
呼吸
血管
貧血症
HIF-1α蛋白
2019.11.29
2019 諾貝爾經濟學獎 微觀田野實驗對抗全球貧窮
作者 / 莊奕琦/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政大經濟學系...
600期
經濟發展追求成長固然重要,但消除貧窮與所得不均更是維持永續與穩定成長的要件之一。2018 年,諾貝爾經濟學兩位得主之一、任職於紐約大學的羅莫(Paul Romer)因提出了內生成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解釋...
諾貝爾經濟學獎
田野實驗
全球貧窮
社會階級
內生成長理論
2019.11.29
從事科學教育 半世紀以來的省思─ 為《科學月刊》五十...
作者 / 劉源俊/東吳大學 物理學系名譽教授、 臺北市科學出版...
600期
我有幸參與《科學月刊》的創刊,陪著它存活、成長,迄今已過半個世紀。於這段期間,我在校內、外從事科學教育未曾間斷,也教出一些優秀學生,但是有三大問題卻一直縈繞在腦際。
科學教育
科學技術
學術發明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期許未來 傳遞知識、品味使然─一本科學刊...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0期
《科學月刊》滿 50歲了。對一份以本土原創為核心,強調科普新知報導為主軸的紙本刊物而言,想想這真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科學月刊
科普
本土原創
2019.11.27
不間斷的研究能量! 日本福井盜龍重見天日
作者 / 蔡政修/本刊副總編輯,任教於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
600期
還記得我第一次到日本,是2008年的夏天到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參訪,主要和館內的研究人員一島啓人(Ichishima Hiroto)討論古生物相關的研究。 福井恐龍博物館長期以來從事相關的基礎古生物研究,至今也累積了不少令人...
福井盜龍
恐龍展
新種恐龍
2019.11.15
專題導讀:從離岸風機掀起的海洋生態革命
作者 / 林幸助/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455期
臺灣能源高度依賴進口,面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及核能安全疑慮下,立法院於2015年6月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明訂減碳目標於2050年降至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並於2025年提升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至20%。
離岸風機
海洋生態
2019.11.15
從風機施工打樁的噪音說起──中華白海豚正面臨著什麼...
作者 / 李沛沂/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胡惟鈞/...
455期
離岸風力發電對鯨豚最主要的衝擊,就是打樁時產生的極大水下噪音,這些音可能對鯨豚造成直接衝擊,嚴重的會造成聽力減損的生理傷害,輕微則產生遮蔽效應或是改變鯨豚的行為。
風機施工
噪音
中華白海豚
2019.11.15
離岸風機噪音對海豚生理可能的影響
作者 / 楊瑋誠/臺灣大學獸醫學系;陳琪芳/臺灣大學工程科學...
455期
噪音,對生物來說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以人類的研究為例,人體對噪音的第一時間反應來自於觸發保護機制的杏仁核,會促使包括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等緊迫荷爾蒙的釋放,導致心跳加速並影響身體內許多代謝功能。在正常...
離岸風機噪音
海豚
2019.11.15
富裕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貧窮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
作者 /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2012教育部頂...
455期
對抗貧窮的政策比起其他領域的公共政策來說,更需要跨領域的討論、審慎的評估與精確的測量。班納吉與杜芙若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可說是無人能出其右。兩人全面的瞭解窮人在家庭、經濟與政治生活上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以及...
窮人的經濟學
諾貝爾
經濟學
貧窮
公共政策
2019.11.01
從《幾何原本》到九種幾何
作者 / 游森棚/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及空軍官校。
599期
這學期筆者開設了「數學資優教育」課程,修課的同學皆為有志於此的未來老師,亦有多位已在各校資優班任教的教師。最近,談到平面幾何,透過師生共同討論,釐清了很多關於幾何數學史的模糊印象,藉此專欄與讀者分享。
數學
幾何數學
平面幾何學
幾何原本
歐幾里德
2019.11.01
微波食品包裝到底在爐子裡經歷了什麼?
作者 / 劉岱泯/屏東大學應用物理系助理教授;莊雅婷/屏東大...
599期
無論是便利超商架上美食的塑料包裝,還是家裡常見的保鮮膜與美耐皿,在日常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盛裝食物、隔絕空氣,還能隨著食物一起進微波爐加熱。由於塑膠為非極性的分子,故不會因微波而產生轉動,進而...
微波食品
微波容器
塑化劑
2019.11.01
進入遠古世界的公民古生物學家─詹姆士.哥德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
599期
古生物學的研究範疇無遠弗屆,只憑藉現有專業學者的研究顯得勢單力薄,因此有一群默默在背後支持的公民,他們雖未受過專業訓練,但藉由各自的努力為古生物做出奉獻。哥德(James L. Goedert)便是這些素人研究者的其中之...
古生物
史翠普獎
公民古生物學家
詹姆士.哥德
布爾福卡鯨
古脊椎動物
化石
2019.10.16
讓樹回到原是森林的地方—武陵廢耕地的生態復育
作者 / 邱清安/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副研究員、森林學系合聘副...
454期
臺灣中海拔的一些山區,早期為了增加經濟收入,剷除了原有的森林,種植了高麗菜等短期作物。這些窮盡地力、過度利用的菜園,因生態復育目的被政府收回十餘年,但森林還是無法自然恢復。近年,筆者團隊正想辦法把樹木種回...
武陵廢耕地
生態復育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資料總數:83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