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9.05.01
氮氣合成技術新突破
作者 / 編輯部
593期
德國符茲堡大學(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與法蘭克福大學 (Goethe University in Frankfurt)近日 於Science發布研究指出,不必將氮氣 (dinitrogen, N2)分解成氮,也能成功製 造出氨氣(NH3)。
氨氣
哈伯
化合物
硼分子
2019.05.01
人工合成醣分子 可望修復受損的脊髓神經元
作者 / 編輯部
449期
【本刊訊】車禍、工害等災難造成的中樞神經受損,其傷害往往難以修復。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洪上程主任與日本名古屋大學醫學院院長門松健治,近日於《自然:化學生物學》(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發表跨國研...
人工合成
醣分子
脊髓神經元
2019.04.01
半世紀前後的基因未解之謎
作者 / 周成功/陽明大學退休教授。
592期
1970年4月,當筆者打開剛收到的《科學月刊》( 圖一) 時,一個有點陌生卻又有些熟悉的標題立刻吸引我的目光,是蔡嘉寅教授所撰寫的〈基因是幹什麼的?〉。當時,筆者是中原化學系大三的學生,大一、大二唸書唸得索然無...
基因
DNA序列
蛋白質
分子生物學
細胞
遺傳中心法則
2019.01.01
中研院利用人工智慧與演算法 開發合成醣分子軟體
作者 / 李依庭/科月主編。
445期
醣類(carbohydrate),又稱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碳、氫、氧3種元素構成,廣泛存在自然界,也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不只是作為生物體的營養來源,醣類在生物體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像是儲存養分的肝糖、遺傳物質上的...
人工智慧
演算法
醣分子
2018.12.01
利用帶電分子作為動力 設計全新飛行器
作者 / 編輯部
444期
【本刊訊】近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打造出一款全新型態的飛行器原型機,其設計捨棄了傳統利用螺旋槳及渦輪引擎進行動力輸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可以利用離子風(ionic...
離子風
飛行器
2018.11.01
精釀啤酒的風味靈魂—啤酒花
作者 / 邱啟銘/臺灣大學分子醫學所博士,目前任教於桃園龜山...
587期
炎炎夏日觀看球賽,不免俗地到酒吧中點生啤酒喝,在這些琳瑯滿目的啤酒背後,許多人除重視啤酒的生產來源與釀造手法外,更在意其多變的風味。而讓啤酒附有各種不同風味甚至是商業酒廠爭相搶取的添加物,其實就是啤酒花。...
精釀啤酒
啤酒花
2018.09.01
「沃爾巴氏」防線- 新型態的登革熱作戰策略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觀遺傳 學、...
585期
臺灣雖然位處亞熱帶與熱帶氣候交界處,但四季氣候變化還算分明,冷熱有別,讓許多會隨著特定氣候條件而散播的傳染病原,有明顯適應上的問題。
沃爾巴氏
登革熱
2018.08.01
如何逃出「目的論」 這個漩渦看演化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免所畢,學術研究領域從細胞生化到...
584期
有人指摘「某個物種『演化出某項本領』」,這種話似乎已違反了演化 沒有目的性的精神,筆者也曾在瀏覽網路時見網友評論道:「連專攻生 物的研究生、教授都說出『某某生物為了怎麼樣而演化出甚麼樣的結構』 這類不恰當的...
目的論
演化
2018.07.01
火星發現有機分子
作者 / 編輯部
583期
火星探測器好奇號(Curiosity),在火星 地表附近的30億年沉積岩中,發現形成 生命所需的有機分子。而美國航太總署 (NASA)新聞稿表示,雖找到能支持形 成生命形成的有機分子,不代表火星有生命,有可能是透過其他方式...
有機分子
火星
2018.07.01
基因編輯在表觀遺傳修飾中的應用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 觀遺傳學、...
583期
在不改變基因序列的前提下,透過生化機制來改變基因、控制基因的表達與否,是表觀遺傳學; 透過酵素將基因進行剪接、改變基因的序列,是基因編輯技術。而當南轅北轍的兩方法相遇, 還能為生物技術帶來什麼樣的突破與發展...
基因編輯
表觀遺傳修飾
2018.07.01
演化沒有設計標準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 ...
583期
很多人對於生物演化機制的誤解,除了誤以為演化是隨機的、是一種進步之外,亦以為演化的過程是有設計方針或者是有目標方向的。
生物
演化機制
2018.06.01
星星的搖籃—分子雲
作者 / 陳惠茹/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
582期
仰望夜空,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有著數不盡的星星,而在這些恆星之間的黑暗空間中,實際上存在許多雲氣 狀態的物質,稱為「星際介質(interstellar medium,ISM)」。
分子
星星
2018.05.01
演化不等於進步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和陽明微免,曾任職於UCLA 微...
581期
人們誤以為演化會使物種越趨進步,然而這種觀念上的謬誤可能導因於不清楚演化的機制,同時也端看每一個人對進步的定義為何。
演化
物種
2018.03.01
跨國團隊運用雷射脈衝有效分辨分子左右旋
作者 / 編輯部
435期
在化學與藥學的領域裡,分辨一個分子的左右旋相當關鍵。法國研究團隊CELIA-CNRS、INRS、SOLEIL與柏林麥克斯波恩研究中心(Max Born Institute) 日前於《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發布研究,在短時間內的雷射脈衝下...
雷射脈衝
分子
2018.03.01
「一」的力量—單細胞生物學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觀遺傳學、分...
579期
雖然英國科學家虎克(Robert Hooke)不是透明玻璃的發明者、也不 是玻璃磨鏡技術的先驅者,但在17世紀中葉,他卻是率先改進凸透鏡 品質與組裝方式,並利用這個可以清晰放大物體影像,也就是後來稱之為顯微鏡的裝置, 仔...
單細胞
虎克
生物學
2018.03.01
目標明確地踏上人生的道路—中研院生化所徐尚德專訪
作者 / 文詠萱/本刊主編。
579期
一走進辦公室,徐尚德就迫不及待地指著牆壁上的荷蘭古地圖,為我們介紹他曾經前往的城市。「當時還沒有 Google map,所以我一知道要去荷蘭讀書,就馬上去圖書館找荷蘭地圖研究。」 才剛坐定,他便拿出荷蘭博士論文口試的...
徐尚德
專訪
荷蘭
生物分子結構
2018.02.01
國衛院進行大分子藥物研發 能有效治療大腸直腸癌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或稱結腸直腸癌,是源自結腸或直腸的癌症,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改變、糞便中帶血與體重變輕等。
RSPO3基因
大腸直腸癌
藥物
2018.02.01
「我認為(I think)」—達爾文與傳統的告別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觀遺傳學、分...
578期
即使偉大如達爾文(Charles Darwin), 年輕時仍然懵懵懂懂於自己的未來。大學 時,在醫師世家的家人安排下,先是遠赴 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 習醫,在度過極度缺乏興趣與充滿挫折 的2年生活後,輟學了...
達爾文
物種起源
2018.02.01
穿戴裝置的未來新能源—可撓式熱電晶片
作者 / 游皓任/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 研究所尖端...
578期
當世界各國積極開發再生能源時,其中有一種再生能源熱 電晶片(Thermoelectric Module, TEM),除了體積小、 使用壽命長、無噪音外,還能將熱能與電能相互轉換,並回收廢熱轉換為生活用電。
新能源
熱電晶片
2018.02.01
解構自然,論證選擇—— 演化是否隨機發生?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學碩士)、陽明微免 所(...
578期
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這 個演化的機制可拆成3個步驟 來進行——複製(replication)、 變 異(variation)與選擇 (selection),想知道演化是否 隨機的話,就等於要問 3 個問題:「複製是否隨機?」、「變 異...
演化
變異
物種
2017.12.01
2017 諾貝爾生醫獎——晝夜節律
作者 / 陳示國/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實驗室主要利...
576期
為什麼大部分人早上起床總是艱辛困難?為什麼出國工作或是旅遊還要面對讓人全身上下哪裡都不對勁的時差?又為什麼許多急性心臟疾病好發於傍晚?
晝夜節律
生理時鐘
2017.12.01
壓力與差異的成就——自然選擇三步曲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學碩士)、陽明微免所(博...
576期
很多人以為「演化是隨機的」, 要解除這個謬誤,就得先剖析達爾文演化論的機制 ——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我們說的「隨機」,就像擲骰子、轉 輪盤、買樂透一樣,毫不確定、無法預測。還好,「演化是隨機的」這...
演化
基因
樺尺蛾
2017.11.01
美國FDA諮詢委員會支持基因治療首例基因治療可望核准...
作者 / 編輯部
431期
基因治療(Gene Therapy),是利用分子生物學嘗試將正常基因植入人體細胞中,取代體內原有的缺失或功能異常基因,是一種現代醫學與分子生物學結合的技術,期望能治療某些由單基因缺陷所造成的疾病,像是囊腫性纖維化(...
基因治療
分子生物學
視網膜病變
2017.11.01
改變免疫細胞、影響癌症擴散的分子
作者 / 編輯部
575期
肥胖是罹患乳癌的因素之一,雖然先前的研究發現服用降膽固醇藥物能減緩乳癌的風險與死亡率,但科學家卻不知道其中的生理機制。最近,由伊利諾大學 (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最新研究發現一種稱作27HC的分子,為膽固...
免疫細胞
癌症
分子
2017.10.01
加州理工學院研發出微型分子機器人運輸分子貨物
作者 / 編輯部
430期
試想在生活中有機器人能幫忙打掃家裡、洗衣服、洗碗等家事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雖然在生活中還未能得以實現,不過遊走人體內的機器人已經開發。
單股DNA
微型分子機器人
2017.10.01
300種不同結構的低密度冰分子
作者 / 編輯部
574期
地表上冰的結構大部分為六角晶體構造,也曾在高空中發現立方體構冰(cubic ice),而地球自然環境中僅存這兩種型態的冰。除此之外,至今已發現17種冰的類型,而它們存在於系外行星或是其他行星大氣中。
密度
冰分子
沸石冰
2017.09.01
從2017臺灣生技月(Bio Taiwan)思考公部門可以繼續努...
作者 / 高啟明/臺大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博士、政大EMBA,是一名...
429期
本次臺灣生技月(Bio Taiwan)的時間從6 月29日~7月2日,地點在南港世貿展覽館, 會場上展出的攤位涵蓋:新藥、學名藥、原料藥、醫材及檢驗、臨床及臨床前試驗服務(CRO)、醫療(事)服務、生產代工 (CMO)、其他生技...
臺灣生技月
公部門
2017.09.01
神秘藻礁建築團隊-殼狀珊瑚藻的多樣性與生態
作者 / 陳品辰/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候選人。 研究主題著...
573期
桃園市大園區、觀音區及新屋區的海岸線,一段綿延27公里的藻礁地形,是臺灣面積最大的藻礁。「 藻礁(Algal Reef)」 顧名思義是由藻類所建構而成的礁體,與大家熟知的珊瑚礁有所不同,珊瑚礁的造礁生物為珊瑚蟲,桃園藻...
藻礁
殼狀珊瑚藻
生態
2017.08.01
禽流感中的你,我,牠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 觀遺傳學、...
572期
「哈∼啾∼」,廣告中某個女星打了個大噴嚏。 「哩感冒囉!哩感冒囉!xx、xx」一隻鸚鵡大叫著,還大聲推薦著某感冒糖漿。
感冒
禽流感
2017.05.01
實驗桌前的巨人身影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觀遺傳學、分...
569期
比較正常或是帶有突變的基因對生物所造成的影響,是了解基因功能的方式,也是遺傳學研究的基礎。
基因
生物
遺傳
細胞
«
1
2
3
4
5
6
7
»
頁次:
1
2
3
4
5
6
7
資料總數:18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