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3.26
搭載先進光學技術 臺、日合作立方衛星順利完成取像任...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19期
這次升空的旺來衛星則是一項國際合作計畫,由TASA與日本東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kyo)航太系ISSL實驗室、日本太空新創公司ArkEdge Space及Space BD共同研發。TASA負責光學遙測酬載,也就是對地球表面進行拍攝與觀...
國家太空中心
TASA
旺來衛星計畫
6U立方衛星
2024.10.21
以浮萍為基礎開發的光學生物感測器能快速且準確地檢測...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4期
這種基於浮萍的生物感測器有望在環境監測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它不僅能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便捷的研究工具,也有可能成為環境保護部門和水資源管理機構的重要監測手段。
浮萍
生物感測器
生物電子學
2024.10.14
昆蟲的不耗電降溫法 用仿生材料幫手機、房屋降溫!
作者 / 黃靖文 | 熱愛桌球的博士生,於萬教授指導下已發表三...
658期
銀蟻特殊的毛髮結構便是降溫關鍵。這些毛髮能夠有效反射絕大部分的太陽光,從而減少銀蟻從環境中吸收的熱量。除此之外,牠們還有良好的中紅外線熱放射能力。
撒哈拉銀蟻
奈米纖維
超冷材料
2024.04.15
手機臉部辨識系統再升級!陽明交大團隊開發出更小、耗...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8期
如果你使用的手機是iPhone,一定對螢幕上方那塊有點礙眼的「瀏海」印象深刻。我們每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臉部辨識螢幕解鎖系統,目前仍配備稍嫌笨重的點陣投影儀和鏡頭,導致手機螢幕上總是會有個令人難以忽視的區塊。近期...
臉部辨識
陽明交大
繞射
光學元件
機器人技術
擴增實境
混合實境
輕量化
節能
2023.09.01
透過光、熱、電改變液晶材料排列 調節室內明暗變化的...
作者 / 林宗賢/中山大學光電系講座教授,研究光學、液晶、先...
645期
炎炎夏日,你是否曾看過路人在室內戴著一般眼鏡,但到了室外就搖身一變、成為太陽眼鏡的變色鏡片呢?若是這樣的功能可以與家中的窗戶、落地窗結合,是否就能讓人們待在室內,但仍可以因為光線的明暗變化、穿透與否,在享...
智慧窗戶
液晶材料
各向異性
主客效應
偏振
折射
2023.05.04
被透鏡鏡頭扭曲的真相 如何解決相機、顯微鏡的球面像...
作者 / 洪連輝/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專長為磁性材...
641期
現代光電產業蓬勃發展,許多產品都會運用到光學透鏡元件,例如手機鏡頭、掃描器、顯微鏡、望遠鏡等,透鏡的好壞將影響到產品的品質及功能。
光電產業
光學系統
球面像差
透鏡
2023.03.28
穿透雲雨、透視地表的祕密 合成孔徑雷達
作者 / 林玉儂/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從事合成孔...
640期
地球觀測衛星雷達可依光源區分為被動系統和主動系統。被動系統以太陽作為主要光源;主動系統則自主發射電磁波再接收回波。
地球觀測衛星雷達
雷達
衛星
影視
合成孔徑雷達
光學系統
太陽輻射
2023.02.03
AI人工智慧
作者 / 馬唯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IBM Skills build的AI課程分成兩大主題,從何謂人工智慧講到AI如何使用於生活之中,課程一開始就用詢問學習者是否認為機器可以像人類及狗一般,在做對事情時獲得獎勵,來開啟一系列的課程
人工智慧
AI
圖靈實驗
機器學習
收視率
光學實驗
個人隱私
2023.02.02
葉片上的「玻璃窗」揭祕卷柏葉表矽晶體的光學效應
作者 / 謝佩君/畢業於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碩士班,研究蕨類與...
638期
你有被芒草割傷的經驗嗎?為什麼看似柔軟的草竟有如此銳利的武器?其實,如此銳利、劃傷手指的利器正是植物體累積的矽結晶!
自然環境
矽
二氧化矽
矽晶體
葉表皮細胞
矽結晶
禾本科植物
矽酸鹽類
二氧化矽
卷柏植物體
2022.11.03
以「光聲效應」協助乳癌診斷 光波與聲波在生物醫學影...
作者 / 葉秩光/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特聘教授,專研...
635期
光學和聲學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兩大物理量,在人類早期的歷史中就被發現和應用,然而一直到近代這兩項技術才漸漸被引入醫學領域作為重要的診斷和治療工具。技術發展成熟後,科學家們開始觸及這兩大學門的先天物理極限...
醫用超音波
醫用光學
光聲效應
超音波
高強度聚焦超音波
腫瘤
光學
聲學
2022.08.15
利用3D病理影像全面提升精準診斷 捷絡生技執行長林彥...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488期
「病理檢測」是癌症治療過程中很重要的診療環節,可以讓醫生確認患者的癌症期數以及後續的診斷方向,更是影響往後病患治療的關鍵。近年來除了醫院常用的石蠟切片等2D染色技術之外,醫學影像技術更是全球科研單位亟欲開發...
病理檢測
癌症治療
3D病理影像技術
組織檢體
次世代定序
基因檢測
捷絡生技
數位賦能
3D光學影像
醫療
2022.08.15
葉表的超微小放大鏡:跨領域團隊揭密卷柏矽晶體光學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8期
二氧化矽(silicon dioxide, SiO2)是玻璃、石頭的主要成分,但植物也會在某些情況下累積二氧化矽、製造矽晶體,例如芒草葉邊緣最銳利的部分就有矽晶體累積。
二氧化矽
矽晶體
卷柏科植物
窗戶假說
全緣卷柏
異葉卷柏
光合作用
2022.08.01
恆星有多遙遠?劃時代的太空望遠鏡任務
作者 / 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所講座教授,除了研究恆星及星團...
632期
「依巴谷」是第一個專精於精密天體測量的太空望遠鏡,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測量星體位置,並根據視差現象估計星體與地球的距離,同時測量星體本身的自行運動。
邵逸夫獎
依巴谷
太空望遠鏡
光學設計
光譜儀
蓋婭望遠鏡
天體性質
銀河系結構
天體
衛星
自行運動
2022.06.01
為什麼會看見「華」?雲的光影魔術秀
作者 / 江秉城/EASY天文地科團隊成員,走路常常不看路,以抬...
630期
當光線穿過一顆水滴時會發生繞射,呈現明暗相間的同心圓光環圖形,此時光環中心較亮,愈往周圍愈暗。而當太陽光或月光穿過很多水滴(雲)產生繞射後,便會形成我們所看到的「華」。
光線
水滴
繞射
日華
月華
月亮
光暈
大氣光學現象
彩色光暈
波長
光學現象
月虹
2022.04.01
電子顯微鏡:揭開肉眼看不見的世界
作者 / 路易吉.拉斯波里尼(Luigi Raspolini)/荷蘭賽默飛...
628期
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受限於光的波長,為了獲得更精細的影像,科學家利用電子束製造了電子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是光學顯微鏡的1000 倍之多,甚至可以達到奈米等級。電子顯微鏡主要分為SEM 及TEM 兩種。前者藉由電子...
電子顯微鏡
光學顯微鏡
波長
光
電子
電子源
韓德森
電子束
減慢原子振動
蛋白質
新冠病毒
光波
2022.02.15
韋伯望遠鏡成功完成部署 預計半年後開始展開宇宙探索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82期
去(2021)年12月25日,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的亞利安5號運載火箭(Ariane 5)搭載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建造的韋伯望遠鏡(Webb telescope),於當地時間上午9點20分從法屬圭亞那的蓋...
宇宙
韋伯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
光學儀器
紅外光
可見光
紫外線
亞利安5號
拉格朗日點L2
2021.07.01
用「石墨烯相機」捕捉心臟脈動
作者 / 編輯部
619期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種僅有單個碳原子厚的二維晶體,由於具有電阻極小、導電性良好、結構堅固等特點,許多物理學家嘗試將它用於光學、光電工程元件上。
科技
光學
石墨烯
石墨烯相機
電訊號
神經細胞
心肌細胞
2021.03.30
現代玻璃的科技應用 臺灣自製的太空級天文望遠鏡鏡片
作者 / 郭慶祥/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
616期
玻璃在現代科學研究中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包含天文望遠鏡的鏡片製作。事實上,太空級天文望遠鏡的大口徑非球面鏡在國際間屬於管制性元件,且價格昂貴、不易取得。所幸在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的努力之下,順利製作...
太空科技
天文望遠鏡
非球面光學鏡片
修正透鏡組
福衛五號
光學鏡頭
玻璃
2020.12.01
天文學家的野望LYNX X射線太空望遠鏡
作者 / 林彥興/清大理學院學士班,物理 / 天文物理雙專長,...
612期
在天文的觀測領域中,除了利用可見光之外,探測宇宙中的X射線也是常見的手段之一。但由於宇宙中的X射線會被地球大氣吸收,難以直接在地面上進行觀測,對此天文學家利用衛星將天文望遠鏡發射至太空進行觀測。而正在規畫的...
X射線
X射線天文學
宇宙
LYNX太空望遠鏡
X光
光譜
元素
光學系統
2020.12.01
發現銀河系中心的大質量緻密天體
作者 / 淺田圭一。松下聰樹。譯者﹔黃珞文。
612期
今(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一半獎項頒發給德國天文物理學家根策(Reinhard Genzel)以及美國物理學家吉茲(Andrea Ghez)。由兩人分別率領的天文團隊都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大質量緻密天體,他們先是利用各地天文台對天...
諾貝爾物理獎
黑洞
重力位能
天文學
巴耳末系光譜
繞射極限
天體運動
銀河系
可見光
大氣
自適應光學
2020諾貝爾獎
2020.10.15
成本更低、畫面更清晰的魚眼鏡頭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你是否也拍過「超廣角」的照片?有鑒於前面那顆俗稱「魚眼」的鏡頭造價不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麻省大學洛厄爾分校團隊合力做出一款成本較低、成像解析度更優秀的魚眼鏡頭。
鏡頭
魚眼鏡頭
可見光
光學特性
2020.09.10
眼見為憑:以影像技術觀察大腦神經連結
作者 / 撰文|朱士維。
465期
自從西班牙病理學家拉蒙.卡哈爾(Santiago Ramón y Cajal)透過硝酸銀染色法與光學顯微技術描繪神經圖譜,確立個別神經細胞的存在以來,創新的觀察技術在神經科學的發展可說扮演關鍵角色。
神經細胞
神經科學
磁振造影
硝酸銀染色法
光學顯微技術
2020.05.14
國研院攜上銀打造更高效能的太陽能板檢測設備
作者 / 郭羽漫/本刊主編。
461期
臺灣傳動產業大廠上銀集團,對半導體材料硒化銅銦鎵(Copper Indium Gallium Diselenide, CIGS)的自主研發實力早名聞遐邇。
太陽能
光學檢測系統
矽晶類
薄膜類
CIGS太陽能板
行程間通訊
2020.02.01
科技解開達文西繪畫之謎
作者 / 編輯部
458期
【本刊訊】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畫作《救世主》(Salvator Mundi)藏著一道長期困擾史學家與科學家的難題。
達文西
光學
救世主
玻璃球體
2019.12.20
海洋生物垂直遷移研究 改善氣候模型
作者 / 編輯部
456期
近日,美國航太總署(NASA) 和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études spatiales français, CNES)利用雙方合資的雲-氣溶膠光學雷達與紅外線探測衛星(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動物行為
海洋生物
晝夜垂直遷移
衛星探測
光學雷達
2018.11.01
寬頻消色差超穎透鏡與全彩成像應用
作者 / 蔡定平、吳品頡
587期
光學透鏡在日常生活與科技應用中相當普遍,舉凡從智慧型手機、眼鏡、相機鏡頭到顯微術等都十分常見。
寬頻消色差
光學透鏡
超穎透鏡
全彩成像
2018.10.01
要穿越時空,該用時光機、黑洞還是蟲洞?
作者 / 欒丕綱/中央大學光電系 副教授。畢業於成功大學 物理...
586期
作為一個電影或戲劇的分類,「穿越時空」與「改變歷史」是永遠不會退流行的主題。好萊塢賣座電影中屬於這個類別的多不勝數,近年流行的穿越劇也沒有浪費這個題材。
時空
時光機
黑洞
相對論
2018.03.01
自動化 光學檢測技術
作者 / 范光照/臺大機械系名譽教授,臺灣精密工程學會常務理...
579期
隨著高科技競爭越趨激烈,產品與科技的生命週期縮短是必然的趨勢。當廠商面臨既有科技越發成熟、新科技快速交替的威脅時,唯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在激烈競爭中謀求立足之地。
自動化
光學檢測
2018.02.01
量子電腦—量子科技時代的來臨
作者 / 張為民/現任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研究專長為...
578期
相對於人工智能,自從AlphaGo 打敗一大群世界圍棋冠 軍無敵手,而 AlphaGo Zero 又通過自主學習輕鬆打敗 AlphaGo,你即使不太懂人工智能的工作機制,似乎也可 以似懂非懂地講講人工智能的偉大遠景。
量子電腦
科技
2017.09.01
臺大和中研究合作發表能消除色差的超微型光學元件
作者 / 編輯部
429期
【本刊訊】透鏡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被廣泛應用的光學元件,但由於自然界中光學材料的折射率通常具有色散,因此大部分透鏡在不同波長下的光學都不一樣,會有色差產生,加上設計原理的限制,使得光學裝置的重量和體積普遍都...
消除色差
超微型光學元件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5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