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1.20
數位科技會改變一個人的個性嗎?《數位自我》
作者 / 艾蓮・卡斯凱特(Elaine Kasket)
517期
線上互動能為我們身體提供某些感覺良好的社交和連結荷爾蒙,這對於人類來說非常重要。有鑑於眾人廣泛關注的「觸摸饑餓」,這一點應予以強調。神經經濟學家保羅.扎克教授,多年來研究連結的神經傳導物質。
性格
數位居民
數位訪客
2024.08.01
概念、趨勢與選擇 我們的碳足跡
作者 / 葉欣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
656期
在 1970 年代時,文獻中已經可以看到「環境足 跡」(environmental footprint)這樣的說法,用 以說明人為活動對於環境的衝擊,且使用「足跡」 這樣較為具象地描述,讓人們想像某些人類行為 對環境的破壞,類似一位巨人...
碳足跡
生態足跡
二氧化碳
當量
溫室氣體
碳盤查
個人碳足跡
低碳
2024.07.15
法律管制深偽技術的關鍵 保障個人「社會形象」的隱私...
作者 / 劉子安/日本國立神戶大學法學研究科研究助手,研究專...
511期
目前臺灣有關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深偽(deepfake)技術不當應用涉及侵權的案例討論,主要聚焦在色情、金融詐欺或政治抹黑等事件。例如2020年網路名人以深偽技術惡意將女性名人臉部合成在成人片,...
人工智慧
深偽
隱私權
人性尊嚴
歐洲人權公約
個人社會形象
虛擬世界
數位分身
2024.07.15
量身訂製的抗癌武器? 「個人化癌症疫苗」的進展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1期
近年來,個人化癌症疫苗(personalized cancer vaccine)在腫瘤治療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這種療法利用患者自身腫瘤組織的特徵來製造疫苗,訓練免疫系統識別並攻擊殘留的癌細胞。最新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它可能為癌症治療...
個人化抗癌疫苗
腫瘤治療
mRNA疫苗
免疫反應
黑色素瘤
肺癌
演算法
抗原
2024.05.15
清大團隊結合AI與VR打造個人專屬的運動教練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9期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許多領域也逐漸透過科技的輔助,發展出更進步、個人化的系統與產品。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胡敏君團隊,長期以來致力於運動影像的分析與沉浸式運動訓練,更在近期結合人工智慧(artificial...
人工智慧
AI
VR
清華大學
運動影像分析
行動裝置
運動數據
2024.01.01
物質是粒子還是波? 物質波環環相扣的緣起與驗證
作者 / 張瑞棋/科學史作家,文章散見《科學人》、《工業材料...
649期
光究竟是粒子還是波?這個問題打從17世紀近代科學開展以來,就一直爭論不休。先是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於1690年提出波動說,解釋光的折射與繞射;接著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Sir Newton)在1704年出版...
惠更斯
物質波
粒子
馬克士威
黑體輻射
光量子
普朗克
愛因斯坦
光電效應
德布羅意
波耳
波粒二象性
電子繞射
2023.03.01
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多大?從個人到企業的影響
作者 / 蔡宇哲/心理學博士,主持podcast《哇賽心理學》與《...
639期
筆者常到企業進行睡眠管理的講座與諮詢,發現一般公司多半將睡眠議題視為對員工身心健康的關懷,並沒有意識到員工個人的睡眠情況會對企業整體帶來多大的影響。
睡眠
身心理健康
職災風險
職業災害
生理時鐘
2023.02.03
AI人工智慧
作者 / 馬唯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IBM Skills build的AI課程分成兩大主題,從何謂人工智慧講到AI如何使用於生活之中,課程一開始就用詢問學習者是否認為機器可以像人類及狗一般,在做對事情時獲得獎勵,來開啟一系列的課程
人工智慧
AI
圖靈實驗
機器學習
收視率
光學實驗
個人隱私
2022.12.13
AI演算法 讓你的隱私無所遁形?
作者 / 編輯部
492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透過收集大量的使用者資料分析各項資料之間的規律性,建構出一套預測、決策系統——但若是這些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該怎麼辦?
人工智慧
資料
決策系統
個人隱私
使用者服務條款
資訊控管權
2022.12.13
個人隱私在AI時代面臨哪些風險?資料治理的重要性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
492期
隨著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的使用與開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逐漸蓬勃發展,相關技術及使用的風險也日益受到關注。
機器學習
人工智慧
資訊
個人資訊管控權
個人隱私
AI演算法
2022.10.01
運動員的身價怎麼算?體育中的運動統計學
作者 / 沈緯鈞/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台灣運...
634期
運動統計學的應用能解答運動領域的問題,透過界定問題特性、調查或實驗後記錄數值與分析,得到並詮釋結果。
運動統計學
應用統計
迴歸分析
統計學
運動員
生涯個人數據
2022.04.15
個體為什麼會相互競爭?解密大腦中驅動競爭行為的神經...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84期
動物在群體內的行為,通常受到社會、經濟、環境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所影響,而這些因素也影響了個體在群體中競爭成功的能力。然而,影響社會群體中個人行為的細胞機制,至今仍為未解之謎。
動物
社會群體
個人行為
細胞機制
神經元
神經細胞
前扣帶迴皮質
神經認知疾病
2022.03.15
高防護層級的P3實驗室,為什麼會發生感染事件?
作者 / 編輯部
483期
還記得去(2021)年12月初,中研院P3實驗室爆發了人員感染COVID-19的事件嗎?在高防護等級的P3實驗室中,預防措施如氣流系統、密封的操作環境、正壓式個人防護服等缺一不可,為什麼仍會發生感染事件?
COVID-19
P3實驗室
氣流系統
正壓式個人防護服
SARS病毒
病毒
2021.11.30
音樂改變了意識狀態?「出神」的腦科學研究
作者 / 蔡振家/臺大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另類閱聽:表...
624期
聆聽某些音樂時,你曾體驗過一種喪失自我感受,無法妥善控制思想或行為的狀況嗎?這種感受被心理學家稱為「出神」。今年一群加拿大認知神經科學家們發現,當音樂導致出神狀態時,身體感覺的改變可能跟右腦角回的活化有關...
音樂
演化
出神狀態
意識
科學
腦造影
功能性磁振造影
神經網路
神經科學
去個人化
2021.11.01
以科普教育提升科學素養 邱美虹教授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陳亭瑋/臺灣師範大學畢,主修生命科學。經...
623期
近期COVID-19 疫情爆發,我們周遭充斥著各種關於疫情、防疫、疫苗等消息。若要正確判讀消息的內容,大眾必須具備及培養「科學素養」。而科學素養的養成,則需有健全的公民科學教育。此外,科普知識及科學傳播,將可作為...
COVID-19
科學素養
社會性科學議題
公民科學素養
科技
個人
社會
數位媒體素養
資訊應用
媒體
2021.09.10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在藥物開發及疾病治療上的應用
作者 / 陳淵銓/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477期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現已廣泛用於基礎研究技術,包括基因轉殖、模式動物(animal model)的建立、食品檢測試劑及其他輔助工具的開發等;應用端已用於農產...
科技報導
基因編輯
CRISPR
藥物開發
藥物標靶
藥物標靶點
精準醫療
個人化醫療
人體基因資料庫
遺傳性疾病
2020.02.24
從個人防護到社區防疫,公衛專家怎麼想?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編輯。
459期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下稱臺大公衛)今(2020)年2月24日於臺大公衛學院大樓拱北講堂舉辦「抗COVID-19疫情說明會(第三週)」,根據疫情的數值模擬分析,解答各界對社區感染及各場所傳染資訊...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COVID-19
公衛
防疫
社區感染
行為學
隔離
檢疫
2019.04.01
國研院研製阿凡達鼠與新型腫瘤庫 癌症藥物個人化全面...
作者 / 編輯部
448期
【本刊訊】國家實驗研究院(The National Applied Research Laboratories, NARLabs,以下稱國研院)國家實驗動物中心,近日開發出可替代人體試藥、高度免疫不全的小鼠,同時也打造新的腫瘤資料庫,短期內可以縮短試藥過...
新型腫瘤庫
2018.01.01
南加大透過fMRI研究與個人信念相關的腦部網絡
作者 / 編輯部
433期
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腦與創意研究所(Brain and Creativity Institute)神經科學家指出,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的研究結果,似乎與人們在選舉中對新的政治議題是否可信的反應特別相關...
默認網絡
功能性核磁共振
政治信念
2017.05.01
吳政忠政委:數位國家中,希望改變每個人的心態與思維
作者 / 林宮玄/任職於中研院物理所,兼任本刊副總編輯。 陳...
569期
吳政忠教授於1987年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1998年開始參與政府之國科會(科技部前身)事務,2006~2008年曾任國科會副主委。2016年5月20日至今,從國立臺灣大學借調至行政院擔任政務委員。目前行政院有8位政...
吳政忠政委
數位國家
2015.02.01
撼動大地的巨鯰
作者 / 派區克.塔克(Patrick Tucker)
542期
二○一一年四月十二日,我正在日本福島縣的高速公路上。福島有一座正在熔毀的核電廠,使得此地惡名遠播。我原本在石卷市從事前個月地震和海嘯災之後展開的救濟工作,現在剛離開那裡,正在回東京的路上。
《遙測個人時代:如何運用大數據算出未來,全面改變你的人生》
«
1
»
頁次:
1
資料總數:2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