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17.08.01
「嵌合體」研究挑戰人類道德邊界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72期
嵌合體(chimera)原意是指一種希臘神話當中的神獸;同時擁有山羊頭的獅子配上毒蛇構成的尾巴,不過在生物科技研究上,嵌合體指的是一種同時擁有不同來源細胞所構成的個體。
嵌合體
道德邊界
2017.08.01
跟著動物征服陸地生活的小細菌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72期
在美國唸書時每隔一陣子總是會想念起臺灣的食物。雖然在國外各大都市都有中國餐館,甚至是台菜料理,但是進了餐館常常端上來的都不是自己想念的那個味道。
腸球菌
腸道
細菌
2017.06.01
東沙珊瑚記錄21世紀人類排放氮對遠洋的影響
作者 / 任昊佳/臺大地質系助理教授,普林斯頓大學博士,主要...
570期
海洋浮游植物與所有生物一樣,需要氮才能生長,雖然空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氣,但是氮氣不能為大多數浮游植物使用,它們只能使用某些氮的形式,像是胺、硝酸鹽或有機氮等。
氮
遠洋
東沙珊瑚
2017.05.01
人類不是從猴子演化出來的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和陽明微免所博士,曾任職...
569期
很多人都說「人是從猴子演變出來的」,但這的確是天下第一謬誤。但在解謬之前,讓我們先糾出到底是誰在造謠。
人類
猴子
演化
2017.04.01
H7N9基因突變使病毒容易傳染人類
作者 / 編輯部
424期
由香港大學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及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團隊著手致力於研究,並發現了因H7N9禽流感病毒因基因突變,導致病毒容易感染人類。
H7N9基因
分子病毒學
2017.04.01
成大研究指出生態系改變對人類生活影響深遠
作者 / 編輯部
424期
氣候變遷導致生物分布改變,已經全面影響生態系與人類生活。氣候變遷造成生物分布改變,但生物分布改變又帶來什麼影響?
生態系
氣候
生活
永續發展
2017.03.01
Anthropocene:人類所創造的地質年代
作者 / 陳其暐/本刊主編。
567期
時逢千禧年,克魯岑來到墨西哥,為了參加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會議。當克魯岑聆聽當時的會議主席演講時,主席不斷地提到了「全新世(用以描述地球約從1萬2千年前持續至今的地質年代)」這個名詞,這使得克魯岑感...
地質年代
氟氯碳化物
環境
蒙特婁議定書
2016.10.01
馬匹會利用符號與人類溝通
作者 / 編輯部
562期
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人類能夠和馬匹溝通?科學家最近的一項實驗表示,馬可以利用「選擇符號」的方式來與人類溝通。研究人員教導 23隻不同品種的馬匹觀看三種不同的符號,這三種符號分別代表穿上毯子、沒有變化、不穿毯子。
符號
馬匹
天氣
2016.08.01
生命之樹3.0—最新版地球生物譜系圖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60期
人類一直想弄清楚這個星球上到底還有哪些生物存在。從史前洞穴壁畫的作者想弄清楚附近有什麼樣的動物,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忍著暈船的痛苦繞了地球大半圈,帶回來好多新的、從沒見過的生物記錄和標本。
微生物
次世代定序技術
暗物質
基因
演化
單細胞基因體分析
2016.05.01
我們只有10%是人類:認識主宰你健康與快樂的90%細菌
作者 / 艾蘭納.柯琳
557期
吉塔.卡司薩拉(Gita Kasthala)是一位人類學者及動物學家,她在遙遠的印尼西巴布亞省和東非做研究,發現部落社會中的個人衛生習慣可以分成三種。
細菌
汗水
硝化細菌
氨
2016.04.01
將肉塊切小就能幫助人類祖先演化?
作者 / 編輯部
556期
現代人之所以可以花費較少時間在咀嚼上,是因為我們的飲食品質有大幅的進步。烹飪技術使得我們更容易攝取食物,也易於消化。對我們來說,生食肉類就像是咀嚼一片巨大的口香糖,是個既費力又耗時的事情。
咀嚼
食物消化
原始人類
牙齒
2016.03.01
人類的長期抗戰─對抗阿茲海默症
作者 / 施增廉/1986年畢業於淡江大學化學系,1997年美國普渡...
555期
如果,你注意到身邊長者的日常生活記憶力衰退,或認知及情緒上有所改變,要當心,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可能已默默找上他們。
阿茲海默症
記憶力
認知
情緒
失智症
顯像技術
生物標記法
藥物
2016.03.01
《下一場人類大瘟疫:跨物種傳染病侵襲人類的致命接觸...
作者 / 大衛.逵曼
555期
有一種病毒的非正式名稱是疱疹B病毒(herpes B virus),原本默默無聞,隨後由於紐約大學一次實驗室意外事故,才在一九三二年一躍成為醫學界的矚目焦點。
病毒
疱疹B病毒
恆河獼猴
獼猴疱疹病毒
脊髓灰質炎
醫學
2016.02.01
想我肚子裡的盟友們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54期
人和其它動物一樣,腸道裡住滿了各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以細菌為絕對大宗,另外還有古菌、真菌以及原生動物共存。腸道細菌多樣性到底有多高?雖然各家估計值不同,但是約略都在500~1000種之間,如果要加上細菌以外的微生...
腸道
微生物
腸道細菌
纖維素
抗性澱粉
黏蛋白
類桿菌屬
2015.12.01
2015諾貝爾生醫獎-寄生蟲病依舊糾纏人類
作者 / 施秀惠/現任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臺灣養殖漁...
552期
今(2015)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之貢獻為研發抗寄生蟲藥物,大幅提升人類健康。相較於傳播迅速且致死率高的病毒和細菌性疾病,世人對久遭忽視之寄生蟲病明顯陌生而無感;而始於1901年的諾貝爾獎,百餘年來亦僅兩度獎勵寄生...
諾貝爾
生醫獎
寄生蟲
瘧疾
疫苗
蚊子
病媒蚊
運動神經
默克
2015.12.01
人類與蜜蜂的千年糾葛
作者 / 編輯部
552期
長久以來,人類總是對於蜜蜂有特別的愛好。早在西元前2400年,蜜蜂就已普遍出現於埃及的象形文字中。
人類
蜜蜂
象形文字
化學指紋圖譜
防水材料
陶器
蜂蠟
2015.12.01
海洋美食街上的覓食策略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52期
珊瑚礁被認為是海洋中的雨林,是生物多樣性極高的地方。除了魚蝦貝類會選擇這裡棲身,海綿、海星、海膽也是住民。數量更多的是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像是藻類、細菌、病毒們,也選擇在這裡安身立命。
海洋生物
珊瑚礁
甲藻
細菌
二甲基硫基丙酸
原位化學趨性測試
基因定序
2015.11.01
科學研究現危機—多數研究結果都不可信?
作者 / 吳佳瑾/佛光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不喜歡做瑣碎的事...
551期
著名的學術期刊Science在2015年8月刊載了一篇文章,題為〈估計心理學研究的再現性(Estimating the reproducibility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此研究由270位研究者共同合作,重新執行了三本重要心理學期刊在2008年...
科學研究
再現性
實證研究
人類行為
科學
研究偏誤
干擾變項
實證法
2015.10.01
人類所創造的物質 超鈾元素
作者 / 門立中/核能研究所退休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分析化...
550期
所謂的超鈾元素,即是在元素週期表上,原子序比鈾(U:原子序92)大的元素。這些元素具有一個共通的特性:它們都是人造元素,也就是在自然界中,幾乎都不存在。
超鈾元素
原子序
元素週期表
人造元素
中子
2015.09.01
超級掠食者─人類
作者 / 編輯部
549期
人類已儼然成為地球上最大的掠食者。以捕魚來說,科學家過去已警告,目前超過一半的全球漁業資源已衰竭。
掠食者
全球漁業
食物鏈
2015.08.01
考題之外,你該知道的事
作者 / 顧正崙/免疫學博士。研究興趣是人類免疫與感染醫學。
548期
在指考題目中,分子生物佔有很大的篇幅,其中包含聚合酶鏈式反應(PCR)、限制酶酵素、激酶等許多專有名詞。身為研究者,我知道這些概念與分子生物技術的偉大與威力。例如小小去氧核醣核酸的變異,就能讓天使般的嬰孩身...
生物
分子生物
聚合酶鏈式反應
血液
學習
資訊
2015.02.01
人類的色覺演化
作者 / 編輯部
542期
科學家經過20年的研究,終於完全了解人類色彩視覺的演化過程與細節。
人類
色彩視覺
演化
哺乳類
視蛋白基因
胺基酸
紫外線
2014.08.01
《靈機一動:發明家的啟示》── 小故事大發明
作者 / 紀延平/任教萬芳高中物理科。
536期
說起人類文明的進步,可以說幾乎都是因科學知識與工業技術的進步帶動,使得人類的生活型態大為改變。無論是機械、電子、化工、醫療、生物、飛航、藝術、經濟、社會等各個學門知識或應用領域,我們都可以看到自然科學與工...
科學
科學家
人類文明
2014.07.01
用科學態度與方法解開法醫神秘面紗
作者 / 蕭開平/任職臺灣法務部法醫研究所。
535期
法醫能傾聽死者冤情,辯冤白謗。
法醫
法醫學
法醫昆蟲學
驗屍制度
體質人類學
2014.07.01
走出臺灣的永續能源
作者 / 甘魯生/任職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
535期
相信目前沒有人會對人類面臨(石化)能源枯竭、氣候反常、環境惡化等諸多問題的事實存在有異議。自上世紀末起有眾多有識之士呼籲,及奔走鼓吹這一代的生存應以不損及下一代為標準,以人類永續為號召。
能源
人類永續
永續能源
氣候
環境
壓電現象
2014.02.01
與古人類學大師的初次相遇─肯亞李奇會館
作者 / 張克明、盧國賢/台大醫學院解剖學研究所。蔡佩穎/台...
530期
2011年蔡錫圭教授組團前往李奇會館,蜜芙李奇教授親自解說館藏的古人骨與動物化石,其親切的態度與對工作的熱誠,讓大家留下深刻且難忘的回憶。
古人類學
古生物
化石
李奇家族
2014.02.01
人類智力探密
作者 / 周鑑恆/任教萬能科技大學光電系。
530期
筆者學習物理,但對演化生物學有興趣,常思索一個問題:人類何以這麼聰明?
演化生物學
人類
智人
智力
大腦
2013.11.01
人類社會演化 數學模型可模擬
作者 / 編輯部
527期
一支跨科際的國際團隊在最新的研究中,利用數學模型發現激烈的戰爭,是人類從部落演化至複雜社會的關鍵。
數學模型
人類
部落
複雜社會
歷史紀錄
戰爭技術
地理
生態
社會結構
量化預測
2013.11.01
探索能源過去與未來
作者 / 葉偉文/任職台灣電力公司。
527期
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能源一直是關鍵性的要素。不同形式的能源利用,甚至影響人類文明的發展。原始人類就是學會了利用火,才脫離茹毛飲血的生活。
能源
人類
演化史
煤炭
天然氣
工業革命
石油
經濟
再生能源
潔淨能源
氣候變遷
環境
地球資源
2013.08.01
天擇依然塑造人類嗎?
作者 / 程樹德/任教陽明大學微免所。
524期
繁殖是生物的本能,然而環境對生物的繁殖有著各種限制。至今天擇是否仍發生在我們身上?
演化生物學
物種
天擇學說
經濟著作
人口論
啟蒙主義
無產階級
繁殖力
«
1
2
3
4
5
6
»
頁次:
1
2
3
4
5
6
資料總數:15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