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5-01被黑潮推進的人 653 期

Author 作者 詹森、江偉全

距今約35,000到30,000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開始離開居地,航向大海,四處遷徙。當時的人類究竟是隨波逐流?抑或有計畫目的的航海?琉球島弧各個島嶼的人們是怎麼到該處定居的?為了解開這個謎團,2018年日本人類學者海部陽介教授(Yosuke Kaifu,服務於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久保田好美博士(Yoshimi Kubota,服務於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在海哥牽線下與我以及當時任職臺大海洋所的郭天俠技術員合作,分析了138組全球衛星定位漂流浮標(SVP drifter)軌跡資料,把人類在古代獨木舟上遠眺的可能高度、海面曲率、島嶼高度等等因素都納入考慮,模擬古人乘著每顆浮標、隨著黑潮漂流而能看到琉球島弧中任何一個島嶼的機率有多高。
 
結果發現,138組浮標中,僅4組漂流到離琉球島弧之間島嶼20公里範圍以內,而這4組浮標會漂到這些島嶼附近的初始原因,都跟颱風經過臺灣北部或冬天的東北季風有關。我們可以合理推測舊石器時代的人類不可能選在天氣和海況都極端不好的狀況下操舟出海,縱使出得了海,在海上碰到颱風也一定命喪大海。而其他絕大多數的漂流浮標軌跡都與琉球島弧之島嶼距離頗遠,即使離黑潮主流最近的與那國島也都還在50公里以外,更別說琉球島弧其他島嶼,都距離黑潮至少100公里遠。若只是隨著黑潮漂流,很難漂到琉球島弧中任何一個島嶼。
 
根據這份精細的漂流軌跡—海上遠眺最大高度計算結果,海部陽介間接地推論,30,000多年前舊石器時代的東亞人類,若從臺灣或菲律賓東岸出發乘著舟筏隨著黑潮漂流北上,要登上琉球島弧其中任一島嶼,除非是有目的的航海,必須在海上順流漂移加上奮力划槳、穿過黑潮強流,才有機會抵達目標島嶼;否則,單靠自由漂流、隨機漂到島上的機率非常低。換句話說,舊石器時代人類可能傾向具有勇於挑戰環境、冒險犯難、找尋生活新契機的思維,而非保守的機會主義者,對了解人類思緒與行為的進化非常重要。……【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