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1-01從實驗中領會科學實作精神 吉他弦長與音調高低的探究 649 期

Author 作者 張慧貞/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退休教授,興趣為創新物理教材教法開發與推廣。

Take Home Message
• 自然界的聲音通常可以被分解成頻率不同的正弦波組合,基音是頻率最低的正弦波;泛音則是頻率為基音整數倍的正弦波。
• 在吉他探究實驗中,將以科學方法探討音調高低的變因,並從中學習實驗數據的篩選、分類、及建模。
• 科學探究的歷程須引入既有的科學原理及主觀判斷,才能讓探究的結果更有依據、結論更具意義。

 
讀者們喜歡聽吉他演奏嗎?當表演者在舞臺上彈奏吉他時,不同音高組合成的旋律總是令人不禁沉浸在其中。我們所聽見的聲音,通常可以被分解成頻率不同的正弦波組合。其中,基音(fundamental tone)是頻率最低的正弦波,通常反應出聲音的音調;泛音(overtone)則是頻率為基音整數倍的正弦波,影響聲音的音色。不過,人類所聽到的音調高低,是否真的都取決於基音頻率(fundamental frequency)?「消失的基音」是否仍可能被聽到?
 
在「吉他頻率」探究實驗中,我們能夠實際體驗科學探究歷程所涉及的要素。
 

吉他頻率探究實驗

我們可以實際透過科學方法檢驗音調高低的變因,例如新莊高中退休物理教師吳原旭設計的「吉他頻率」探究實驗。在實驗開始前可以先使用手機或平板,下載一款名為「phyphox」的免費應用程式(app),並選擇「聲譜」功能以測量聲音的頻率,再由教師按壓吉他第五弦的不同位置彈出聲音。
 
按壓九種不同弦長設定(編號),並記錄11組手機或平板所測到的頻率(表一)。
 

表一|按壓吉他第五弦時不同弦長的頻率(資料來源:吳原旭提供)

 
根據表一的測量數據,請問:
1.每種弦長設定的平均頻率各是多少?計算平均值之前,是否需進行篩選?若需要,篩選的依據為何?
2.從弦長與頻率的數據,可歸納出何種結論(規律性)?是否符合那些物理原理呢?
3.從數據中,可發現那些違反上述規律性的「異象」(anomaly)呢?
 

吉他頻率數據分析前的篩選、分類

分析表一顯示的11組數據時,須考量的因素如下:
 
1. 將數據進行平均前先檢視數據的一致性,而非一股腦地全部納入平均,避免因測量者的人為錯誤導致數據偏差。……【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