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3-03-01生而邪惡還是大腦生病? 519 期

Author 作者 江建勳/任職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

前言

美國的學校在歷史上發生多次校園槍擊事件,2012年12月14日位於美國康乃狄克州新鎮的桑迪胡克小學發生的槍擊案,造成20名兒童和6名成年人喪生,死亡兒童的年齡都介於5 至10 歲之間。兇手是20 歲的亞當‧ 藍札,他在進入學校前就在家中槍殺了自己的母親。一般人幾乎完全不了解他殺人的動機,只知道他非常聰明,但沉默寡言,很少與人來往。後來被證實他是在信奉世界末日主義的母親膝下,伴著槍支長大的電腦遊戲狂。據悉藍札患有屬於自閉症之一的亞斯伯格綜合症,對痛苦的認知能力出現問題。


而2007年4月16日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發生兩次槍擊事件,兇手是韓國移民學生趙承熙,他開槍殺死32人(包括5名老師)並至少造成23人受傷,最後自己也舉槍自盡。兇手23歲,8歲時移民美國,在維吉尼亞州長大,而且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四年級主修英文的學生。這次事件為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校園槍擊案,也是美國建國200多年來最嚴重的槍擊事件。奇怪的是兇手分兩次在校園兩邊的不同大樓內分別造成血案,在大約一個小時內,自己在住處拍了許多張照片並錄影,又寫了一封公開信連同照片及影音光碟,放在一個包裹裡寄給美國國家廣播公司。他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憂鬱的色彩,寫有許多內容令人膽戰心驚的作品,其與世隔絕的校園生活似乎預示了他的悲劇結局,和他一起上課的教授和同學都說他「令人恐懼」。

桑迪胡克小學發生的槍擊案的兇手亞當‧ 藍札。

(圖片來源:美國之聲Voice of America)

 

科倫拜校園事件發生於1999年4月20日,為一起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傑佛遜郡科倫拜高中發生的校園槍擊事件。兩名青少年學生——艾瑞克‧ 哈里斯和迪倫‧ 克萊伯德,穿著黑色大衣配備槍械和爆炸物進入校園,槍殺了12名學生和1名教師,造成其他24人受傷,兩人隨即自殺身亡。這起事件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血腥的校園槍擊事件之一。在美國社會中容易取得槍枝,而常見的暴力電影和電子遊戲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這些槍擊事件導致美國社會發生道德恐慌。由於此三件恐怖殺人事件的兇手都舉槍自殺死亡,所以兇殺原因為何引起許多人臆測,也造成社會大眾驚恐莫名。心理學家與精神病專家紛紛依據犯罪心理學理論,多方推敲可能原因,但似乎無法確實說服一般人,在此筆者列舉幾篇研究大腦與精神疾病相關之報告嘗試推敲可能之另類解釋。

大腦受傷引發不良行為

研究人員發現,在某些情況下反社會行為可能與童年大腦受損有關。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兒童健康研究所的研究小組發現,在大腦中一個特殊部位受傷,會導致男童在青春期及成年期產生嚴重的反社會行為。由此發現提出一種可能性,即大腦掃瞄技術在未來可被用來確定在意外發生後,哪些人最可能受長期之行為問題所苦。

研究人員檢視兩個男童的病例,他們在生命早期都曾因意外而傷到大腦,在此兩個案例中他們都傷到大腦額葉腹側部位(此為眼窩上方的位置)。這兩個男童在早期青少年時,無法控制其挫折或憤怒的情緒,不能調整或控制他們的暴力行為,對他們的行動後果無法自省,同時也顯示對其他人漠不關心。其中一人由於威脅同學而幾乎被學校開除,另一人則具有犯罪紀錄,並有喝酒與服用藥物的問題。

大腦額葉腹側部分的發展,能使人抑制衝動,選擇更合宜的行為表現。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衝動之控制
額葉腹側部位被認為會減弱衝動行事的慾望,讓人們學習如何表現適當行為。此功能在兒童期顯著發展,然而這兩個男童皆到青春期才開始關切自己的行為適當與否。

主持研究的法蘭尼‧ 瓦葛– 卡登(Faraneh Vargha-Khadem)教授表示:我們在未來可以在意外發生後,以大腦掃描來鑑定此等病例,我們不只會警覺到問題,而且能對其加以矯正。他認為成功治療的關鍵是在發育過程中大腦最能適應改變時,盡可能快速地行動。我們早已知道若某些關鍵功能在兒童期受到傷害,兒童大腦的其他部位能發育來替代此等功能,對行為、社交技巧與執行規則之嚴格訓練,會鼓勵大腦其他部位取得此關鍵性功能。

精神病患的大腦與正常人不同

英國精神病期刊報告顯示,精神病患在評估情緒性臉部表情時,該大腦部位活性較低,特別是比起健康自願者,他們面對恐懼臉孔的反應遠遠不足。英國國王倫敦學院精神病研究所研究小組表示,此情況可能可以解釋部分精神病患的行為。

自責
犯罪的精神病患具有侵略性及反社會人格,他們缺乏情緒上的關懷心,會犯下可怕的罪行,例如強暴或謀殺,然而卻不會顯示自責或罪惡感。從前認為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缺乏同情心,是因為他們在處理其他人面對壓力時的臉部及聲音表現上有缺陷,例如恐懼及悲哀。
迪克蘭‧ 莫菲(Declan Murphy)教授與其同事,利用顯現大腦活性的掃描技術,開始測試此種說法。他們對6位精神病患及9位正常自願者顯示不同情緒的臉部照片,兩組人同時針對快樂臉孔與中性臉孔作比較,結果同樣在大腦處理臉部表情的部位活性增加,但在精神病患間此活性之增加較少。相反地,當處理恐懼表情的臉孔與中性臉孔時,健康自願者顯示活性增加,而精神病患在這些大腦部位的活性卻減少。

恐懼的臉孔
根據這些結果研究人員認為,精神病患處理臉部快樂表情的神經途徑功能仍然完整,然而反應能力卻較差;相反地,恐懼是以一種極為不同的方式處理。科學家也認為,精神病患對臉孔和其他苦惱徵兆無法體認,以及產生情緒性反應的情況, 可能是他們無法抑制脫序行為,同時缺乏情緒性關懷的原因。
英國威爾斯卡地夫大學心理學院的尼可拉‧ 葛雷(Nicola Gray)教授,也正在研究造成精神疾病的原因。科學家嘗試了解認知缺失如何影響精神病患的行為,如果罹患精神疾病的人無法處裡恐懼的情緒,而其係藉大腦活性反映出,如科學家的研究所示,這將幫助我們了解何為認知缺失,但是要找出原因仍然有長路要走,而如何治療精神異常疾病方面,我們還須要花更長時間研究。

一般人可以正常辨識他人臉上恐懼的表情,但是對於有些精神病患來說可能是有障礙的。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20期】

參考資料

1. Brain damage ‘causes bad behaviour’. BBC Health News Online, 20001106.
2. Psychopaths’ brains ‘different’. BBC Health News Online, 20061204.
3. Taylor, Matthew, Psychopaths: Born evil or with a diseased brain. BBC Health News Online, 20111115.
4. Parkinson, Caroline, Brain change link to anti-social behaviour in girls. BBC Health News Online, 201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