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05-15都會區空汙的嚴重警訊!空氣汙染將影響年輕人的心血管健康 485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陳儀珈

隨著臺灣社會的高度工業化與都市化,空汙議題不容忽視,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簡稱臺大醫院)於今(2022)年4月1日舉辦「研究空氣汙染對年輕人心血管健康的不良影響」記者會,由環境暨職業醫學部蘇大成教授率領研究團隊,說明環境汙染影響心血管健康的一系列研究。

過去二年來,臺大醫院的研究團隊追蹤共886位年齡介於12∼30歲的青少年或年輕成人,並發表了三篇關於環境汙染對年輕族群心血管健康影響的研究。

在第一篇研究中,研究團隊將目光鎖定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訂定為人類致癌物的1,3-丁二烯(1,3-butadiene)。它屬於揮發性有機汙染物,常用於製造汽、機車的合成橡膠輪胎,也普遍用於製造塑膠、壓克力。在交通工具、工廠排放廢氣和垃圾焚燒的空氣中,人體都極有可能暴露於含有1,3-丁二烯的環境中。而此化合物在人體內的主要代謝產物之一為DHBMA(N-acetyl-S-(3,4-dihydroxybutyl)-L-cysteine),可於人體尿液中檢驗測出。

因此,研究團隊測量了年輕人尿液中的DHBMA,將此做為1,3-丁二烯的暴露指標,並監測它對心血管造成的不良影響。結果顯示,年輕人的心血管出現低密度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LDL)上升、氧化壓力增加、內皮細胞功能失常,以及頸動脈中內皮層厚度增加等,幾乎對心血管有全方面的不良效應。研究結果已於2020年9月發表於《有害物質》(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期刊。

此外,研究團隊也分析出臺北都會區空氣汙染物的來源,以及特定空汙成分對年輕族群的健康影響。團隊發現臺北都會區的汙染物主要來自於交通廢氣,第二則是來自於工業汙染的廢氣。另外,研究也指出臺北都會區的長期空氣汙染物,如細懸浮微粒(PM2.5)、氮氧化物(NOx)、以及空氣汙染物內含的元素,包括錳(Mn)、鐵(Fe)、銅(Cu)、鋅(Zn)、硫(S)等成分,都會增加頸動脈中內皮層的厚度。此厚度是早期動脈硬化的指標,若內皮層的厚度增加,將提高心肌梗塞、腦中風的機率。

相關研究結果已分別於今年2月發表在《環境科學與科技》(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3月發表在《青少年健康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期刊。

蘇大成強調,無論是政府、企業都必須正視空氣汙染對人們帶來的危害,並呼籲國家訂定更加嚴格的空氣品質標準,建議將懸浮微粒(PM10)的標準由目前的日平均值每立方公尺<100微克(μg)下修為 <45 微克,細懸浮微粒則由每立方公尺<35微克改為<15微克。如此一來才能讓國家的下一代呼吸新鮮的空氣、健康的成長,並改善全國人民的心血管健康,不讓臺灣長期處於空氣汙染的陰霾之中。

新聞來源
臺大醫院新聞稿,〈臺大醫院研究空氣汙染對年輕人心血管健康的不良效應〉,2022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