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3-11-01醫學文化史角度下的再評價 —「衣帶漸寬」是指真的日漸消瘦嗎? 527 期

Author 作者 馮犖/任職精鼎醫藥研發公司。

「衣帶漸寬終不悔」一般認為出自柳永詞。全詞為:

鳳棲梧
佇(一作獨)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詞寫作具體年份不詳,但大約是柳永上了些年紀的作品。柳永年輕時,對春天是感覺不到愁的,比如「況漸逢春色,便是有,舉場消息」(〈征部樂.雅歡幽會〉),意味便與此詞有明顯不同。另外詞中還有一個「漸」字,也說明了該詞所描述的是一個長期過程,更像是上了年紀之後作者對人生的體悟。

這闋詞的最後兩句是千古名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對第一句中「衣帶漸寬」的解釋歷來並無歧義,即指人逐漸消瘦,所以顯得衣帶寬了。如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出版),對此兩句注解為:「長守尾生抱柱之信,拚減沈郎腰帶之圍」;又如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出版)也認為:「衣帶」兩句,更柔厚。與「不辭鏡裡朱顏瘦」語,同合風人之旨;錢鴻英《柳周詞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年出版)則直指此句語出「古詩十九首」中「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並提出柳詞中此兩句乃是作者出於對某一位女性「伊」執著的愛,心甘情願的消瘦;同時書中也提及「伊」或被認為是指人生理想與事業追求。

思念一個人也罷,執著於一件事也罷,可以令人消瘦到腰圍逐漸減小的程度,這真的有些不可思議,恐怕極少人會有類似的真實生活體驗。如果我們把這些經典解讀先放一邊,對「衣帶漸寬」,還能不能有其它或許更為合理的解讀呢?

千古名句的再評價

在我們進行一番探求之前,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即不管從何種角度來解讀,衣帶漸寬,是指衣帶的一種變化;而衣帶是死的,變的只能是人,或者說,主動在變的是人,衣帶只是隨著人的變而被動的在變。那麼隨著時間的流逝,人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社會地位的改變

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份地位可能會有一定的變化。而衣帶的寬窄與否,會不會正是這種變化的反映?衣帶的寬度不僅可以指圍寬,也同樣可以指側寬,即從側面看帶子的寬度。「一衣帶水」就是利用衣帶的側寬來形容「窄度」的,而「峨冠博帶」則強調了帶子側面的寬度。這裡面的寬窄變化會不會有些玄妙在?古時衣帶(革帶)也是有等級的,因社會地位的不同,所束的帶子也有不同。比如說,宋時官服均配有革帶。革帶既有服裝實際應用的功能,如束住衣服。《宋史.輿服志五》載:「……其制,曲領大袖,下施橫襴,『束』以革帶」(而非『飾』以革帶)。另從宋代服飾插圖可見,衣帶基本上均是緊束於身體之上(例如《沈從文全集第32卷.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之插圖,類似的場景也可見於反映北宋時代社會生活的《清明上河圖》)。

衣帶還可以表示官位高低,宋代對帶的規範尤為詳盡。據《宋史.輿服志五》載,宋時衣帶有玉、金、銀、犀等式樣,用來表示較高級官吏的等差;還有銅、鐵、角、石、墨玉之類,則是下級官吏和庶民的配帶。而衣帶的側寬也可能是社會地位的象徵。鄭玄注《禮記.玉藻》即記載,「大夫以上以素,皆廣四寸;士以練,廣二寸」。如此,會不會詞裡的衣帶漸寬,係指儘管作者官階高升,但這種高升,並沒有導致他的喜新厭舊,反而仍然保持著對所謂伊人的忠貞之情呢?考察柳永生平,發現即使詞裡是指這種「漸寬」,此解釋成立的可能性也極小。因為盡柳永一生,都沒能在官場上飛黃騰達,只是以「奉旨填詞」聊以自娛而已。……【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27期】

宋徽宗所繪人物畫《聽琴圖》局部,圖中可見宋代服飾及束於腰間之衣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