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10-01犬隻也能協助保育工作?保育偵測犬創新與運 622 期

Author 作者 祁偉廉/亞洲大學學士後獸醫系教授。

偵測犬的搜索作業訓練項目大多傳自西方國家,而臺灣則依循世界標準進行訓練,在國際規範下各項專業的成績斐然。雖然臺灣較少進行偵測犬相關的新興專案和自創專案開發,但國內各地專家其實已具備相關的研發實力。以新興的「保育偵測犬」為例,我們可以針對偵測目標物、類似氣味的非目標物、選用犬種、正反應方式、獎勵方式、工作時繫牽繩與否等項目先行設計,再探討預定氣味能否順利被偵測到。此外,相對的非目標物氣味也需要辨識,才不會干擾作業成果,再者則是偵測環境是否安全合理。

過去臺灣在開發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偵測犬和褐根病(brown root rot disease)偵測犬的成功案例,在生態環境及公共安全維護方面發揮了很大的效果。在未來,「保育偵測犬」將是臺灣可以努力發展的目標。

 

世界保育偵測犬研發使用概況

保育偵測犬是西元2000年前後世界各地開始大量發展的偵測犬類群,主要應用於各項有關生態保育的研究。保育偵測犬最早可追溯到1890 年的紐西蘭,用於當地特有的奇異鳥(Apteryx mantelli)和鴞鸚鵡(Strigops habroptilus)的棲息地與分布研究。近年來更發展到偵測各種野生動植物與微生物等領域,搜尋的目標物大致可分下列各項:

動物的排遺
在野生動物族群研究中,由於動物本體會不斷移動,雖然我們可以採取如同狩獵的方式進行追蹤,但是要實際採取到樣本並不容易,相對來說,找尋不會移動的動物排遺要容易得多。另外,還能配合GPS 定位和採取到的消化道黏膜樣本,可以提取動物個體的DNA 訊息,這些也都有助於族群分布的研究。因此,排遺偵測犬是目前保育偵測犬中發表論文最多的項目。

現階段世界各地利用保育偵測犬找尋的動物,包括食肉目(Carnivora)動物、老虎、狼、狐狸、小印度獴(Herpestes auropunctatus)等,而臺灣則曾經訓練過尋找亞洲黑熊排遺的偵測犬。

動物活體
此項目是利用偵測犬追蹤活體動物。國外的案例包含了找尋北美的沙漠陸龜(Gopherus agassizii)和卡羅萊納箱龜(Terrapene carolina),在臺灣過去則訓練過找尋食蛇龜(Cuora flavomarginata)的偵測犬。

動物屍體
近年來風力發電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海岸線處處可見風力發電機。一座高約60公尺的風機,長達30公尺的扇葉,每3秒轉一圈,經計算最外圍的扇葉速度可達216公里∕小時。但風力發電卻可能會導致海岸濕地附近的鳥類,或傍晚出沒的蝙蝠等動物被風機扇葉掃到而斃命。對此,有科學家利用屍體偵測犬搜尋進行研究。

此外,在臺灣和夏威夷等地都有雁鴨科鳥類在溼地受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毒素影響,這些死亡後的鳥類屍體還會產生更多的毒素被蛆帶出,讓更多的雁鴨遭殃。而藉由採用屍體偵測犬,可找到隱蔽在雜草中的雁鴨屍體,進行移除清理棲地。……【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