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08-10守護科學與原住民兒童 476 期

Author 作者 林基興/科學月刊前理事長兼總編輯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 —李白


聽聞廖達珊老師過世,讓我非常難過。

約15年前,我兼職科學月刊社理事長,回母校建中演講與推廣刊物,遇到生物老師廖達珊,她熱情洋溢,稱我「學長」(其實我沒那麼老啦),又招呼其他科學老師與我談科學教育,讓我倍感親切。

 
廖達珊老師幫忙的例子是,2008 新專欄「阿簡玩生物」。(作者提供)
 

她熱心科學教育,我邀請她來當科學月刊編輯委員,她立即應允。直到後來,我才知道她也曾試圖找其他科學老師來助陣。

她年輕時看過《科學月刊》,對其印象甚佳。現在有機會參與「公益」刊物,有如天賜良機。在科學教育界久了,她有經驗與理念,而出了建中任教班級,到了這個發行全國刊物的平台,是個「華山論劍」的機緣。猶記當時每個月最後一個週五晚上的編委會,大夥坐滿一桌,她是少數女編委之一,因其科學教育經驗,她提的意見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務實可行。一些編委有時堅持己見,或甚自認最正確,但她不會;通常,她會溫和地表達意見,遇到質疑時,也會平和地澄清誤解。文藝家林語堂認為:「團體中要有女人才比較文明」,實在高見。

每年,科學月刊社都會承辦「張昭鼎紀念研討會」,由理事長負責張羅。我曾請她幫忙,她也義不容辭地爽朗應允。於是我們在2005年,於建中舉辦「數理教育研討會」,開放給全國各界參與,當屆參與人數約有400多人,是有史以來最多人的情況,且至今仍「空前絕後」。從會場內外的布置與指引、會場中的「發號施令」,再到會後要求填寫心得意見等,她指揮若定。2010年的議題是從「防治肝炎經驗」到「改善洗腎問題」,也勞駕她幫了一些忙。

她帶領建中資優班,需要各式的新知舊聞以「滿足」這些好奇心重的年輕學子。在編委會中,她會分享「學生在想什麼?」幫助我們設計刊物內容。身為高中老師,她也方便引介各校老師參與推廣和演講,也推薦學生閱讀。

《科學月刊》有一期解析資訊安全,是由她在資訊公司工作的女兒幫忙,她女兒甚至還「撩下去」當封面人物,畢竟該議題「冷冰或枯燥」,封面的人具有「溫度」有助於交融。我現在已經忘了,當時是怎麼找到她女兒出馬的?也許是當時主編耳聰目明、一番打聽,又「花言巧語」,而得閨秀上陣。

筆者在跟各界邀稿時會說:「《科學月刊》幫助社會,請您幫助我們。」我們只是義工的團結,為科學盡力。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授與科普名家薩根(Carl Sagan),曾出書《魔鬼出沒的世界》(The Demon-Haunted World),其副標題是「科學如照亮黑暗的蠟燭」(Science as a Candle in the Dark),亦即科學之光有用但微弱;自由社會人人可發言,眾神喧嘩,但未必理性,因此,科學需要有識之士支持。《科學月刊》榮幸有她參與,「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凡寫過必留下筆跡、凡愛過必留下功績。」

其次,她真是教育家風範,春風化雨三十載,學生對她尊敬有加。例如,文藝家許悔之當年算是「不良少年」,廖老師每天「監管與感化」;金融界聞人羅綸有知道她熱心教育,便創建基金會,支持其從建中退休後的「第二春」:創建「台灣原聲教育協會」,以籌辦「原聲音樂學校」與「原聲合唱團」,培育原住民人才。在她與同仁努力之下,2009年出版音樂專輯《唱歌吧!》獲得第20屆金曲獎評審團獎;而後在2010年,原聲合唱團更獲邀至上海世界博覽會臺灣館演出。

在名導演齊柏林大作《看見台灣》紀錄片的結尾段,有一群小孩在玉山之巔唱歌,清澈明亮,背後浮雲飄蕩,彷彿天地山岳雲嵐均為之動容而舞動,那正是原聲合唱團小朋友攻頂而唱。

窗外,暮色蒼茫,在李白《送友人》詩詞中「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的情景,可是廖達珊老師與我話別的寫照?

 

廖達珊老師「出讓」其資訊工程背景的女兒給本刊當封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