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06-15陽明交大跨國合作 開發COVID-19藥物篩選平台 474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李依庭

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已持續一年多,儘管英美各國已有多家疫苗上市,但所生產數量仍無法滿足全球急速蔓延的疫情。隨著臺灣疫情升溫,除了疫苗的開發外,開發COVID-19藥物也刻不容緩。近期,以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系為首的臺灣研究團隊,與馬來西亞的馬來亞大學合作,共同開發抑制COVID-19感染藥物篩選平台,能在20分鐘內偵測出感染抑制藥物,未來將有助於臨床用藥參考。


目前已知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致病機轉為表面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與人類(宿主)細胞的表面受體第二型血管收縮素轉換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結合,隨後在人體細胞中進行病毒複製,進而感染人體。然而,目前對於棘蛋白與ACE2 結合的確切機制仍未完全釐清。

因此, 如何快速找出抑制ACE2活性的抑制劑, 是未來治療COVID-19的一大方向。有鑑於此,研究團隊透過利用電化學阻抗譜系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研發出藥物偵測平台,只需要取1微升(μL)的待測藥物樣本,就能在15∼20分鐘內偵測、辨識藥物樣本對病毒的抑制效果。

目前的研究已知治療心血管疾病中所使用的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能影響病毒與ACE2受體的結合能力。所以,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偵測平台,嘗試偵測這類心血管藥物,發現雷米普利(Ramipril)與培哚普利(Perindopril)具有大幅降低新型冠狀病毒與ACE2結合的能力。但是,對於依那普利(Enalapril)這類具相同功能的心血管疾病藥物,反而會促進病毒與ACE2的結合。雖然都是心血管疾病藥物,但在COVID-19的治療上卻不盡相同,也顯示出平台在快速篩檢疾病藥物時的重要性。此研究成果也已發表在《生醫感測器與生物電子學》(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期刊中。

主持這項研究的張家靖教授表示,此平台不僅可用於現今最重要的新型冠狀病毒抑制感染藥物篩選,未來也可以用於其他具急迫性、感染性疾病的藥物篩選。另外,共同主持此研究的馬大醫學院力文基(Lik-Voon Kiew)教授也表示,目前此平台所產出的藥物篩選成果仍屬於初步發現,往後還是需要更進一步研究來評估候選藥物在體內或臨床上的療效。

未來,研究團隊仍須與產官學研醫緊密結合、朝同一方向共同努力,借由現階段已知用藥資料庫中,幫助篩選確認阻礙病毒感染人體的藥物,希望能幫助人類共同對抗新冠病毒。


新聞來源
陽明交通大學,〈陽明交大跨國團隊開發抑制COVID-19感染藥物篩選平台〉,2021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