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06-15基因編輯技術再加一? Retron的原理與發展潛力 474 期

Author 作者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精準的基因編輯技術,已經革命性的改變現代生物學的發展,這些技術有些是源於自然生物機制的重新定位,如λ噬菌體的蛋白重組工程,和CRISPR-Cas9用於引發特定位點的雙鏈DNA斷裂(doublestranded DNA break)。而近期則有種較鮮為人知的機制,有了新的突破。逆轉錄子(Retron)為DNA、RNA及蛋白質的複合物,廣泛分布於細菌細胞內,可使用逆轉錄酶以產生單鏈DNA(single-stranded DNA, ssDNA)。

雖然Retron的自然功能和遺傳機制仍是個謎,但最近的研究已顯現,Retron可用於原位(in situ)進行基因體編輯。儘管如此,我們還需進一步研究以評估開發利用Retron作為精準基因編輯平台是否具有可行性。

 

Retron的發現與機制

長期以來,科學界原本認為逆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僅存在於動物病毒,但目前已發現在許多種不同的細菌有Retron此一重要元件存在。在1984年,研究人員首先在細菌DNA中的短衛星RNA/DNA分子逆轉錄物中,發現了Retron的存在,現更發現Retron存在於許多種細菌的基因組中,可以編碼逆轉錄酶並產生獨特的單鏈DNA。

利用Retron的基因編輯機制,也被稱為寡核苷酸重組工程(oligonucleotide recombineering)。不像CRISPR-Cas9利用酵素切割DNA,並啟動整合新DNA的自然修復過程;Retron的機制使用單鏈黏合蛋白(single-stranded annealing protein, SSAP)將單鏈DNA整合到正在複製的細胞基因組中,隨著細胞的分裂,子細胞會攜帶新的DNA序列。

Retron發展為基因編輯工具

目前將Retron用於基因組編輯的最新進展,是美國哈佛大學Wyss研究所及醫學院團隊的研究。團隊成員舒伯特(Max Schubert)等人根據Retron的作用原理,發展出的新基因組編輯工具RLR(Retron Library Recombineering)。此方法中,利用Retron的靶向逆轉錄活性(targeted reverse-transcription activity)產生單鏈DNA,研究團隊宣稱,此方法可用於執行超過CRISPR/Cas技術篩選規模的基因編輯,一次完成大量的基因實驗,達到特異性的高通量功能篩選(highthroughput functional screens)。研究團隊使用RLR生成多達數百萬個突變,同時將「條碼」(barcode)插入到突變細胞中,以便一次篩選整個基因池(gene pool),從而可以輕易產生和分析大量數據。

在2021年4 月29日,該研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NAS)發表,文中指出,利用Retron的靶向逆轉錄活性,在細胞內產生ssDNA,最終以高於90%的效率整合編輯並實現多重應用。在研究中使用RLR對合成的抗生素抗性等位基因進行分析,證明此方法非常適合利用大量自然變異,可以做為探索基因組變異的途徑。

Retron可將突變的ssDNA引入複製中的細胞,使得該變異的DNA鏈能整合到子細胞的DNA中,而且Retron的序列可以用作「條碼」或「名稱標籤」(name tags),使科學家能在後續研究中進行追蹤,這也意味著此方法可用於基因編輯而不會破壞原來的DNA,並且可用於同時進行多個基因實驗。以大腸桿菌進行的RLR測試顯示,有90%的細菌群落會納入逆轉錄序列,而科學家則能夠通過定序Retron的條碼來找到大腸桿菌的抗生素抗性突變,從而加速探索的過程。

舒伯特認為與CRISPR-Cas9比較,RLR具有下列兩大優勢,而具有發展作為基因編輯工具的潛力:

1. 執行某些CRISPR無法做到的工作:一次傳遞大量的CRISPRCas9原料到細胞內是很困難的,而此技術可在原位隨機切碎細菌基因組,將這些遺傳片段原位轉化為ssDNA,再使用RLR同時篩選數百萬個DNA序列。

2. 操作更簡單、靈活且安全:RLR可用於高度多重化的實驗,不須使用酵素切割DNA,可排除CRISPR引發突變的可能性,並提高研究人員探索基因組突變的能力。

 

Retron與CRISPR的比較

CRISPR-Cas9切割DNA,將突變的DNA序列插入特定的基因組位置;Retron則將設計好的ssDNA序列嵌入正在進行複製的細胞DNA,使其進入子細胞的DNA。此外,由於Retron序列可以用作「條碼」,使得科學家能夠跟蹤個別細胞的變異情形。Retron能夠在想要編輯的細胞內產生ssDNA,而非試圖從外部引入變異的DNA序列到細胞內,並不會破壞原本的DNA序列,編輯過的基因可以持續複製且遺傳給子細胞(詳見表格)。

 

 
 

RLR用於基因編輯的限制

RLR是將選殖合成或天然的DNA變異放到質體中,再被引入細胞後,Retron再重組工程會創造可追溯的基因編輯產物,經過篩選的程序及次世代定序的分析(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後,最後進行表現型的測定(phenotypic measurement)。RLR有潛力同時進行數百萬個基因實驗,並有可能成為下一個CRISPR,成為新興搶手的基因編輯技術。RLR用作基因編輯工具看似頗有前景,其限制如下:

1 . Retron只可作為供給者(donor):Retron本身是尚未研究得很清楚的細菌逆轉錄元件,進行靶向逆轉錄時會產生單鏈DNA。目前研究已經顯示,此處的ssDNA可在基因組中創建特定編輯時作為重組工程的供給者,這意味著Retron與CRISPR並不相同,僅可以作為「供給者」。然而,CRISPR通常可以同時扮演「供給者」及「引導者(guide)」的角色。

2. Retron目前僅於細胞培養的實驗中成功:Retron已成功用於細菌細胞的基因標靶作用(gene targeting),或者在酵母菌、人類細胞培養中與 CRISPR結合以提高編輯的效率,但迄無成功用於植物細胞、田間試驗或動物實驗的文獻或報告。

3. 編輯的效率及成功率仍有待進一步研究、測試及改善。

結論

RLP可成功將所需DNA變異序列整合到標的基因組中,隨著細菌複製,含有變異DNA序列的細菌數目及比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而CRISPR的「一次性」(one shot)方法往往在第一次試驗時便可決定成功或失敗,這是RLR與CRISPR二者編輯系統的一大區別。如果要將RLR用作新式基因編輯工具,現階段最有可能的方式應該是Retron與CRISPR合併使用,作為輔助方法,以提高編輯性能及效率,或者可以在許多CRISPR不適合的研究中,如引發突變或細胞毒性作為替代方案。


延伸閱讀
1. Max G. Schubert et al., High-throughput functional variant screens via in vivo production of single-stranded DN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1.
2. Anna J. Simon et al., Retron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genome engineering, 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9.
3. Bert C. Lampson et al., Retrons, msDNA, and the bacterial genome, Cytogenetic and genome research, 2005.
4. Bin Zhao et al., Bacterial retrons enable precise gene editing in human cells, bioRxiv,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