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15-08-01月魚真的是溫血魚類嗎?
548 期
Author 作者
廖德裕、邵奕達
科學家發現斑點月魚(Lampris guttatus)利用胸鰭肌肉的運動來提升全身的體溫,以達到在低溫的深海環境中有效率地獵食,這大概是五月份最夯的科學新聞之一。夯的原因除了這個發現本身很有趣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應該是「溫血(warm-blooded)魚類」這個概念所帶來的加成效果。畢竟我們一直被教育魚類是冷血(cold-blooded)的,溫血魚類的發現當然是值得大書特書的聖杯,那可是改寫教科書、改變人類對魚類認識的科學大事。身為從事魚類學相關研究的我們來說,當然樂見大眾對魚類的議題感到興趣,但另一方面卻又看到因為對「溫血」這名詞的誤解所產生的過度解讀。
所以希望這篇文章能將月魚體溫研究的相關名詞做進一步地說明,但在進入正題前我們先談談斑點月魚到底是什麼魚。
月魚身世
「在新聞報導前有聽過月魚的請舉手?」在一間坐了約50人的教室中我們問了學生這問題,舉手的不到5人。這數字一點都不意外,畢竟一種水族館裡看不到、市面上也幾乎買不到,只有漁船偶爾捕獲,甚至捕獲的船長都以為是怪魚而上新聞的深海動物,不太可能有高知名度,沒有幾個人聽過實在合情合理。
但說到月魚的近親,俗稱地震魚的皇帶魚(Regalecus glesne)大家應該就不會陌生了。是的,細細長長的皇帶魚與卵圓形的月魚是近親,雖說是近親,但也只是同屬月魚目(Lampriformes)中不同科的魚類。
月魚目的形態變化明顯,其中月魚科和旗月魚科呈卵圓形,其他月魚目魚類則為白帶魚一般的長帶狀。根據形態特徵所進行的親緣關係研究指出,卵圓形的月魚科與旗月魚科的魚類較為原始,漸次演化出長帶狀的皇帶魚科等魚類。在長帶狀的種類中又屬真冠帶魚(Eumecichthys fiski)最為特化,身形極為細長有如鰻魚;有些月魚目魚類具有極為特化的特徵,例如冠帶魚科與細尾粗鰭魚科的魚類有腸道所特化而成的墨水管(ink sacs),可以像章魚般在受到掠食者的威脅時噴出墨汁以幫助逃跑。
除了卵圓形與長帶狀的顯著形態差異,月魚目魚類的體長範圍也很廣,涵括體長約28公分的旗月魚科到11公尺全球最長的硬骨魚類皇帶魚。月魚科魚類僅有一屬兩種,其中發表在Science期刊中的故事主角斑點月魚分佈在全球熱帶至溫帶海域,最大全長可達兩公尺,重達270公斤;另一種無斑月魚(L. immaculatus)則僅分佈於南半球溫帶水域,最大全長約1.2公尺,體重僅30公斤。兩種月魚都以小魚或無脊椎動物為食,斑點月魚肉質鮮美,但由於沒有成群的習性,因此目前並無針對月魚的捕撈漁業,通常都是撈捕其它魚種時的混獲。......【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