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6-12-01哥倫比亞離和平還有多遠? 564 期

Author 作者 陳其暐/正努力在科學傳播領域裡掙出一道縫隙,本刊主編。
2016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哥倫比亞總統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以表彰他致力於終結哥倫比亞長達半世紀的內戰。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北部,1810年宣布脫離西班牙統治而獨立,主要出口石油與咖啡。哥國長年受反抗軍組織襲擾,猖獗的毒品貿易(如古柯鹼)也危害社會甚深。但近年來在桑托斯的帶領下,已逐漸有了不同的面貌。桑托斯出身自政治家族,曾赴美國、倫敦取得經濟學位,1991年開始在哥國擔任公職,於2006年上任國防部長,參與對抗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的軍事行動,2010年成為哥倫比亞總統。

哥國最大的反抗軍組織即為哥倫比亞革命軍(第二大為全國解放軍(ELN)),在 1964年成立,原本隸屬於哥倫比亞共產黨,因為社會不公義而挺身對抗政府。但在冷戰後,為了獲得足夠資源,革命軍開始涉足毒品交易、綁架政治人物,哥倫比亞共產黨因此解除其隸屬關係,其後哥倫比亞革命軍成為一獨立組織。走向極端恐怖攻擊、屠村、暗殺等手段的革命軍不但漸失國際支持,在殺害了無數平民後,也不再獲得人民擁護。在2002年鼎盛時期,革命軍一度擁有超過2萬名武裝戰鬥人員。但在前總統烏里韋(Álvaro Uribe)的強勢圍剿下,勢力已大不如前,並在桑托斯上任後,雙方經過長達4年的談判,終於在今(2016)年8月於古巴哈瓦那達成和平協議,雙方停止一切軍事交火。然而,這52年來的戰爭,已導致超過22萬人喪生,500萬人流離失所,也有數以千計的人民被革命軍所綁架,數十年不得返家。因此,許多人至今仍無法完全從傷痛中恢復。

哥倫比亞馬尼薩萊斯的咖啡產區。(shutterstock)

為使革命軍同意和平協議,放下武器, 重新回到社會生活,在協議中除保障他們未來的參政機會,只要革命軍成員承認相關罪行,就會給予減刑,甚至可用社會服務取代入獄。在爭取民眾支持並確保和平協議真正具有法律效力之下,哥倫比亞決定在10月2號(恰好在諾貝爾和平獎公布數日前)舉行全民公投,卻不料遭國民否決,反對票以50.2%對49.8%的些微差距勝出,悍然拒絕通過此版本的和平協議,使得政府與哥倫比亞革命軍(FARC)不得不再次對和平協議進行談判。

 

位於首都波哥大的玻利瓦爾廣場,左為司法宮,右為主教座堂。(shutterstock)

部份人民之所以投下反對票,是因為他們不相信這些反抗軍會信守承諾;有些人則認為,革命軍中許多領袖犯下大罪,卻只受到如「限制人身自由」等微不足道的懲罰,讓他們無法接受。前總統烏里韋也表示,和平協議中各種減刑與保障革命軍國會席次的做法,難以讓眾多受難者認同。

經過近2個月的協調修改後,哥國政府即將與革命軍簽署新版本的和平協議,但此協議能否為大眾所接受,仍然尚無法得知。即便和平協議成功通過,也不代表古柯鹼會就此從哥倫比亞消失,桑托斯在竭力避免內戰再度爆發的同時, 未來還有需多棘手的挑戰等待著。

今年,許多民主國家透過公民投票決定國家的重要走向,但公民投票是否是邁向美好未來的保證?從英國脫歐、哥國退回和平協議、以及最近的美國總統大選來看,在行使重要的民主價值與權利時,仍可能將國家帶向更未知的境地。特別在面對複雜難解的重大議題時,採用看似簡單的二選一,結果往往可能令我們更為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