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8-02-01前往萊頓的奇幻旅程—劉維民專訪 578 期

Author 作者 文詠萱/本刊主編。
走在輔仁大學極寬走廊,找著劉維民老師的辦公室,就在樓梯間遇到劉老師,第一眼就能看到老師的微笑,老師客氣地邀請我們到辦公室。「在一開始,我還沒有出國的打算,但在唸碩士班的時候,同學都在準備出國唸書,看到同學都出國讀書,我在想是不是也可以一起出國增加人生見識,因此燃起出國讀書的想法。但我比較叛逆,不想要跟別人一樣,因此選了歐洲地區學校。」坐定後,進入正式訪問,劉維民老師說起他出國讀書的機緣。

選擇前往荷蘭

荷蘭在當時算是較少學生前往唸書的國家,且當時的臺灣除了幾所歐洲鼎鼎有名的學校外,對於其他歐洲國家學校所知甚少。「當時會去荷蘭是一個巧合,我那時候已經考上臺大博士班,在想著是不是能到更好的學校就讀,也因為當時臺灣對於歐洲 學校資料較少,因此找了《QS 世界大學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當時臺大的排名是第 107 名,因此我選了幾所QS 排名較高且較注重理工方面的瑞士、荷蘭、德國等歐洲學校。而最後選擇萊頓大學(Universiteit Leiden)是因為他 們給了我工作簽證,不用花錢就能讀書,甚至還能領到薪水。」

「選定學校之後,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每個學校、每個系、每位老師的專長領域。」劉維民在找到與自己期望吻合的老師後,準備了一封強烈的「動機信」, 對老師表示想前往唸書 的決心。「有些老師很忙,Email 可 能沒有空讀,或是會被忽略,建議可以寄完Email 後再寄一封紙本。我當時在寄完後兩週到一個月,會再寄 Email 給老師,確認是否有收到。」

拿工作簽證讀博士

不像在美國,學生拿的是學生簽證。在歐洲,學生讀博士是拿工作簽證(申請博班需要有碩士學位),而相較於理科的學生,文科的學生大部分所拿的是不支薪的工作簽證。「雖然荷蘭扣稅扣很重,那時候我們是扣42%,但稅後、付完健康保險後一個月還是有1700 歐元左右。」劉維民說。

通常前往美國、英國讀書都需先通過雅思、托福等語言測試,但劉維民當時前往荷蘭攻讀博士班時,並沒有語文門檻相關規定。「基本上通過老闆面試,老闆覺得可以溝通,且專長符合,就沒有什麼問題。而拿了薪水,我們就有許多需完成的責任,像是需帶大學部的實驗課,學生會分成三組,其中兩組是說荷文的,另外給我們國際學生帶的組別,就會以英文溝通。」劉維民另外表示,若是要前往荷蘭就讀大學部,就需要荷蘭文語文能力,就讀碩士班的話,則就須要英文能力證明。

隻身在異鄉

劉維民與指導老師是利用市內長途電話面試,當時談到最後,指導老師問了劉維民:你確定你可以來荷蘭讀書嗎?「當時我沒有多想什麼,欣然地回答『可以啊』, 在這時,指導老師提到『你想像一下,你到荷蘭你沒有熟悉的朋友,父母也不在身邊,一個人孤獨地在國外,沒有人可以幫助你。』我那時候想說應該可以吧,但在去了之後,感覺真的和在臺灣不一樣。在臺灣時間會被朋友、被一些很熟悉的事情填滿。但到荷蘭,因為語言的關係,就連電影都看不懂。」

「荷蘭人對於同事、朋友劃分相當清楚,因人生地不熟,一開始僅會認識同事,以致於很多事情必須自主獨立,不過也很謝謝當時組上的秘書跟博士後研究員,他們幫了我許多忙。但現在留學生、交換生越來越多,可以先試著聯絡那邊的臺灣人或是駐外單位,像我們萊頓有臺灣同學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也有教育部外交單位辦事人員,可以先知道他們的資訊。在各方面及生活打理上會比較容易一些。」……【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