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活動訊息
科學月刊星火相傳計畫
文章專區
2025-11-01
航班升級再出航,科學繪圖探索「鯨」彩生活
671 期
Author 作者
郭正平|本刊專案負責人
星火相傳
教育
科學教育
講座
STEAM
太平洋科學創作航班
▲ 第三年度的太平洋科學航班,以「科學繪圖航班」為旗幟,再次出航遇見飛旋海豚。(郭正平拍攝)
每年暑假 , 太平洋科學創作航班已經成為《科學月刊》的年度招牌活動。從 2023 年開始,「科學寫作航班 」與「 圖文創作航班 」相繼出航,透過專業講師和體驗課程,帶領來自全臺各地的中學生一起搭船尋鯨,並留下豐碩成果 。 今(2025)年,我們以全新主題「科學繪圖航班」為旗幟,再次航行不一樣的知識領域,帶領學員認識那些生活在臺灣東岸的「鯨」彩世界。
▲ 本次活動首招 16 歲以上的成人參與,除了來自不同科系的高中生、大學生與研究生,也有來自不同地區的老師、插畫家、美術編輯與影視編劇。(郭正平拍攝)
擴招民眾參與,豐富「鯨」彩「心」航行
今年「科學繪圖航班」首次擴招 16 歲以上的成人參與,除了延續星火相傳計畫培育科學說書人的傳統,也更加深化了「科學閱讀」與「科學表達」的內涵,將近年來我們一直深耕的「生活就是科學」理念,透過實作與體驗課程讓民眾感受科學知識的奧祕與魅力。
為了實踐這樣的理念,本次除了與多羅滿賞鯨及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兩位過往伙伴繼續攜手合作外,還加入了挑興文化(市民書店)團隊,一起籌組這次的航班活動講座;同時,我們也得到花蓮在地教育單位花蓮市中華國小及東華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及研究所的支持,才得以讓 8 月 23、24 日兩天活動揚帆出航,並帶來精美成果。參加本屆航班的學員有學生,也有老師、插畫家、美術編輯與影視編劇等各行各業人員。他們喜愛海洋生態,同時也熱愛藝術繪畫,期望透過扎實的知識課程與體驗活動,畫下了他們所看見的鯨豚之美。
認識鯨臀的特徵,與海洋生態共生
航班第一天,科普作家曾文宣首先帶領參加者認識鯨豚的特徵與獨特行為。接著,透過古生物化石的發現與比對,曾文宣進一步介紹鯨豚是如何由陸生偶蹄目逐步重返水中,經過數千萬年的演化,最終分化為今日的鬚鯨(
Mysticeti
)與齒鯨(
Odontoceti
)。而不同種類的生理特徵,也讓鯨豚擁有各自獨特的行為模式。如果我們想要辨別海面上所見的鯨豚,就得要依靠這些若隱若現的特徵判斷。
▲ 講師曾文宣介紹各種類的鬚鯨與齒鯨。(郭正平拍攝)
▲ 學員透過不同鯨豚的生理特徵,分組討論古代繪畫中的鯨豚種類與知識正確性。(郭正平拍攝)
▲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解說員介紹臺灣常見的鯨豚種類。(郭正平拍攝)
▲ 出海尋鯨!近距離海洋觀察體驗活動大合照。(多羅滿賞鯨提供)
再登多羅滿賞鯨船,拜訪大海的主人
午後,學員先在向日廣場聽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解說員的引導,接著搭乘多羅滿賞鯨船出海,歷經兩個小時的海上巡禮,在七星潭外海遇見了上百隻的飛旋海豚(
Stenella longirostris
)。從海面上觀察乘浪、豚游以及中軸旋轉的獨特跳躍姿態等動作細節,學員親眼看見飛旋海豚的生態習性,呼應了上午的課程內容。同時,解說員也強調,這艘船不只是一艘觀光賞鯨船,更是一艘集結了科學求知及愛護生態的友誼之船。在適度的近距離接觸之後,我們帶著喜悅與感動離開,還給海洋原有的寧靜。
認識科學繪圖史,練習熱身畫鯨豚
第二日早上,古生物復原科學繪圖師孫正涵帶領學員深入「科學繪圖」的知識領域。過去在寫真照片尚未普及的時代,歷史上留下許多科學繪圖作品,旨在記錄呈現世界上各種生物的特徵,並精準傳達科學知識。因此,繪畫時的仔細觀察和精準描繪是科學繪圖的要點。而孫正涵也透過學習單的引導,讓學員先從基礎素描練習手感,再逐漸深入科學繪圖的專業領域。
科學繪圖工作坊,繪製鯨豚模特兒
經過上午的手感訓練,下午是進階版的「科學繪圖工作坊」。孫正涵為臺灣常見鯨豚各別設計一句特色文案,讓 14 名學員分別抽選作為當天的模特兒。接著,再從結構比例、筆觸輕重、彩繪用色到立體表現,孫正涵透過兩個小時的講解與指導,讓學員各自完成了一幅鯨豚科學繪圖作品,並與全體分享繪製過程中的發現與創意,為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 講師孫正涵帶領學員深入「科學繪圖」的知識領域。(郭正平拍攝)
▲ 透過學習單的引導,讓學員先從基礎素描練習手感,再逐漸深入科學繪圖的專業領域。(郭正平拍攝)
▲ 結構比例、筆觸輕重、彩繪用色到立體表現,孫正涵老師透過兩個小時的講解與指導,讓學員各自完成了一幅鯨豚科學繪圖作品。(郭正平拍攝)
🌟 科學的星火,已在各地悄悄點燃 🌟
若您對我們的活動有興趣,也認同「星火相傳」計畫,歡迎加入我們,成為點亮星火的人,將相關活動與計畫分享給教學現場的教育工作者,或是關注科學推廣的人。
👉 點我認識
「星火相傳計畫」
無論您是學校/企業/一般民眾,歡迎填寫合作意願單,共同為科學教育努力!
✏️ 合作意願單:
https://forms.gle/8x39m4SYVATBhLHa6
💪 支持「星火相傳」計畫:
https://neti.cc/d6lRVGW
聯絡信箱:scistar@scimonth.one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