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5-10-15替代能源的專利思考:從氫能自動販賣機談起 526 期

Author 作者 黃舒楣 / 翊智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師

在大阪萬博的展場裡,陳列了一臺可口可樂與富士電機合作的自動販賣機,外觀上它與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飲料販賣機並沒有太大的差異,但驅動設備運轉的能源並不是依賴傳統的電網,而是透過氫燃料電池供應。這讓人們購買飲料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能源的轉型,彷彿離減碳的目標又前進了一步。

 

可口可樂氫能自動販賣機圖片

氫能自動販賣機讓我們思考能源議題的本質,替代能源的轉型與永續環境的經營,將如何在便利與永續之間,找到真正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替代能源與現況

替代能源是指可以替代傳統石化燃料的能源,透過提升替代能源的使用率,以達成降低碳排量的目標,減輕對於環境的負擔。替代能源多屬於低碳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水力、生質能、地熱能、海洋能及核能等。

近年來,隨著各國推動能源轉型,低碳能源為全球能源發展的核心,其中又以非核的再生能源為各國主要發展方向。然而,臺灣的現況卻顯得落後一步。

根據經濟部能源署公開的去(2024)年統計資料(圖一),臺灣的發電方式仍以燃煤與天然氣為主,兩者合計約占八成;相較之下,低碳能源僅占兩成左右。與其他主要國家相比,日本低碳能源約佔三成,美國約占四成,歐盟則高達約七成,全球低碳能源平均占比約四成,臺灣明顯低於全球平均值。


圖一|臺灣發電概況 (經濟部能源署)

從臺灣發電的概況,可看出能源轉型的急迫性,尤其臺灣作為全球半導體製造的重鎮,電力供應與電網安全極其重要。替代能源的推進不僅涉及技術研發,也涉及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共識等多層面議題。近期關於核能存廢的公投,更反映了公眾對低碳能源的重視與期待。

 

專利與創新的交錯依存

能否推動替代能源技術前進,不能忽略專利制度的介入。專利制度主要運作機制在於鼓勵發明人藉由公開技術以換取一定期間的排他性保護,達到促進產業進步的目的。專利制度提供了產業研發的誘因,同時能夠讓產業間因技術交流而蓬勃發展。

專利制度賦予專利權人排他權,能排除他人未經授權即實施的可能性,但不代表專利權人具有獨占與發明有關的所有技術的權利。原因在於技術演進往往是累積與疊加的過程,後續的改良發明往往建立在先前的專利技術基礎上,這也使得專利權之間經常以「重疊」的形式存在。

舉例而言,發明人A研發出新型氫燃料電池A並獲得專利A。之後,發明人B研發電動車時,以同款新型氫燃料電池A作為核心動力來源,並針對車體與能源整合提出改良獲得了專利B。

在這個案例中,雖然發明人B另行取得了專利,但他的技術不可避免地使用到A的專利內容。就專利權的範圍而言,B的專利包含了專利A的技術,專利B的權利範圍與專利A部分重疊(圖二)。因此當專利B打算商業化電動車時,需取得發明人A的授權,否則仍有侵權的可能。


圖二 | 氫燃料電池專利 A 和電動車專利 B 專利技術方案對應關係示意圖

從這個概念我們可以得知「排他權」並不等同「所有權」。換句話說,專利權人雖享有排他權,但並不代表能完全排除競爭對手於相同領域進行創新技術的專利布局;就如上述案例可以得知,後案所提出的發明技術方案在符合可專利性的前提下,還是能夠順利獲准。專利制度透過排他權所建立的專利網絡既形成專利權人保護產品技術的護城河,建立產業競爭的環境,也可能成為專利權人彼此之間合作的契機。


技術共享:WIPO GREEN的角色

專利雖然是推動創新的基礎,但在面對氣候變遷這類全球性挑戰時,對於技術的落實和拓展有限。因此,世界智慧財產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在2013年推出了WIPO GREEN計畫,建立一個綠色技術交流平臺。

WIPO GREEN不僅是一個資料庫,更是一個加速媒合的平臺,無論是個人或企業皆可以註冊並將所擁有的綠能技術登錄至WIPO GREEN資料庫中,因此技術提供者與需求者可透過該平臺找到合作契機,並有機會進一步讓專利技術真正落實、應用至產業中。

WIPO GREEN計畫也推出加速專案(acceleration projects),在特定區域或技術領域中作為需求者與提供者的橋梁,加速綠色技術的媒合與推廣。以拉丁美洲「氣候智慧農業」計畫為例,WIPO GREEN在阿根廷、巴西、智利展開合作,針對作物輪作、土壤再碳化、碳封存、零耕作、農業保育與葡萄酒生產等領域探索需求,尋找更佳的解決方案。這樣的專案不僅僅媒合技術,也強化地方政府與產業之間的合作。WIPO GREEN如同加速器般,協助整合資源加速技術的流動,讓創新的綠色技術不再只是一份專利文件。


臺灣的綠色專利布局與政策

臺灣同樣在替代能源與綠色技術專利上積極布局,政府已宣示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與全球永續發展的目標保持一致。經濟部智慧財產局(Taiw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TIPO)設立了「淨零排放智財資訊專欄」,其中彙整了專利趨勢、商標分析及著作權相關資訊,提供產業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同時,在全球專利檢索系統(Global Patent Search System, GPSS)中,也設有「綠色技術專區」,收錄涵蓋替代能源、運輸、節能、廢棄物管理、農業/林業、行政/監督及設計等多元類別的專利資訊,方便大眾及企業快速查詢並應用相關技術。

在替代能源的各種技術中,專利數量最多的是基因工程生物相關的生物燃料領域,高達74萬多件。接下來是燃料電池,約46萬件,其後依序是太陽能約36萬件,以及風力發電約25萬件。從這些數據可以得知,不同替代能源技術的研發重點各有差異,也能幫助我們初步了解我國在替代能源領域的研發能量如何分布。

此外,為鼓勵綠色技術的研發與實際應用,TIPO推出「綠色技術」發明專利加速審查方案。凡與綠色技術相關的發明專利申請案,均可透過該制度縮短審查時程,將原本平均約九個月的審查過程縮短至約六個月即可獲得審查結果通知。

至於何謂符合「綠色技術」的範疇?主要包括:
● 涉及節能技術、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技術領域之發明專利申請案。
● 涉及減碳技術與節省資源使用之發明專利申請案。凡符合上述條件者,均得申請加速審查,以利申請人更快完成專利布局,進而提升產業的競爭力。


展望能源轉型的未來

大阪萬博的氫能自動販賣機就像是一個對於未來的指引,讓我們預見潔淨的綠能正逐步走進日常生活中。隨著再生能源技術不斷進步,我們得以利用更環保的能源守護生活環境,同時在產業發展與永續之間尋找新的平衡。

專利就像創新的甜美果實,既保障了研發成果,也激勵更多技術的誕生。透過WIPO GREEN這類技術交流平臺和獎勵政策,讓技術不再只是成為單純的專利技術文件,而是能真正轉化為推動產業綠色技術發展的實際解方,逐步實現一個兼顧產業與環境的永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