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25-10-01
看不見的真實:讀《原子中的幽靈》
670 期
Author 作者
林品佑 | 國立宜蘭高中
台積電盃
青年尬科學
量子
量子力學
你覺得什麼叫做「存在」呢?存在的定義又是什麼?桌上半開的課本、牆上滴答作響的時鐘,操場上拼命跑步的同學,這些都算存在嗎?我們常以為只有看得見的東西才是真的存在;或者說,只要在我們腦海裡,就算存在了。可是,如果沒看到它,它還存在嗎?這些問題聽起來像哲學討論,但其實跟物理學裡的量子力學密不可分。
《原子中的幽靈》(
The Ghost in the Atom
)一共九章。第一章用簡單方式介紹量子力學,讓讀者先了解量子世界的奇異之處。從第二章開始,每章聚焦一位物理學家,展開對量子力學的思辨之旅。
阿斯佩克特(Alain Aspect)做了一個實驗證實貝爾定理,說明量子糾纏真的存在;貝爾(John Bell)從理論面提出這定理,讓原本只能吵架的問題變成可實驗的題目;惠勒(John Wheeler)的延遲選擇實驗讓人懷疑觀測是否影響事件結果,甚至改變「過去」;派爾斯(Rudolf Peierls)認為量子態不是客觀存在的實體,而是反映了我們所認知的東西;多奇(David Deutsch)是量子電腦創始人之一,也支持多重宇宙理論,認為每種可能性都會在平行宇宙發生;泰勒(John Tyler)則支持哥本哈根詮釋,認為只要公式能算出結果,不需過多哲學思考;玻姆(David Bohm)不太相信世界是隨機的,而發展隱變數理論,讓宇宙更有條理;海利(Basil Hiley)是玻姆的合作者,用「量子位能」補強理論。這些人來自不同年代,想法常衝突,但都努力回答同一問題:量子力學到底在告訴我們什麼樣的世界?書中有一個例子我印象深刻。作者和朋友玩一個詞語猜謎遊戲:遊戲開始前朋友並未想好答案,而是透過作者提問,像「這詞是名詞嗎?」、「會出現在日常生活嗎?」一步步建立出這詞。最後猜出的詞看似早已存在,實則由問題形塑。若提問順序或內容不同,結果詞也會不一樣。這如同量子力學的觀測――不是你看見一個既存結果,而是你的提問參與了結果生成。我覺得這例子很像這本書的寫法。作者不是告訴你固定「真相」,而是一步步引導你提問,讓你看到不同解釋、立場與問題。像詞語遊戲,書沒有強迫你選擇某詮釋,而是邀請你用自己的思辨方式走完這趟路。
而這樣的寫書方式與作者思考習慣有關。《原子中的幽靈》的兩位作者:達維斯(P. C. W. Davies),英國理論物理學家,研究量子理論、宇宙學和時間本質,常在科學與哲學間思考;布朗(J. R. Brown),科學哲學家,關心「為何相信某理論」及科學知識背後的邏輯與盲點。對他們來說,量子力學不只是「怎麼算」,更是「到底在說什麼」。所以運用許多問題、比喻,引導讀者進入難以捉摸的量子世界。
我認為他們的寫法不是要說服你信哪一派的解釋,而是讓你看到即使是頂尖物理學家也還在努力釐清問題。八個觀點不是讓你選邊站,而是讓你感受每種想法背後的動機和矛盾。讀起來像跟著他們討論、思考,就像詞語遊戲一樣,答案不是一開始存在,而是一步步在對話中浮現。
本書將抽象的量子力學放進像故事、辯論的形式,用慢慢鋪陳、讓你參與思考的方式,把複雜問題拉近理解。每章聚焦一位物理學家,就像在問題裡繞圈,從不同方向看,就有不同的感受。然而這本書在某些地方讀起來會讓人覺得有些艱澀。例如專有名詞或實驗的介紹,往往預設讀者已經具備一定的背景知識,導致讀者不太容易一下就看懂。如果能多花些篇幅解釋,應該會更有助於讀者跟上作者的思路。
看完本書,我開始接受:現實不必然是我們習慣的樣子,它可以模糊、不確定,甚至會因我們看法改變。像「東西沒被觀察時是否存在」的哲學問題,在量子力學是實際現象。《原子中的幽靈》不是給你答案的書,而是提醒我們――科學不只是數學和實驗,更是想像力和懷疑精神的結合。比起急著知道世界如何運作,更重要的是保有懷疑精神,這思考不只適用物理,也適用生活各種問題。
書 名|《原子中的幽靈:從愛因斯坦的惡夢到薛丁格的貓,看八位物理學家眼中的量子力學》
作 者|保羅.戴維斯(P. C. W. Davies)、朱利安.布朗(J. R. Brown)
譯 者|史領空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年| 2021 年 4 月
\\ 評審評語 //
開場拋出的幾個問題能夠引起讀者的思考,並順勢引入正題,介紹書中幾位名家訪談的重心。又,以「猜詞遊戲」比喻本書的性質,讓人看到了不同於其他導讀文的寫法,具有新意。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10月號/2025 第670期:科技考古
特別價
$26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