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科技報導
科技智財
文章專區
2025-09-15
專利不只是技術問題:從萬博洗澡機看見長照創新的專利思維
525 期
Author 作者
黃舒楣 / 翊智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專利師
大阪萬博
自動洗澡機
人工智慧
長照
今(2025)年大阪再度主辦世界博覽會(Universal Exposition,以下稱大阪萬博),以「生命閃耀未來社會的設計」(Designing Future Society for Our Lives)為主題,聚焦健康與醫療、永續發展與智慧生活等議題。在大阪萬博,全球將透過科技實現對未來生活的想像,臺灣也以「TECH WORLD」作為主題,成為本屆熱門展館之一。
在眾多的展品之中,專注於微氣泡技術(fine bubble technology)的株式會社Science(株式会社サイエンス)所開發的「未來人類洗澡機」(ミライ人間洗濯機)格外引人注目。這臺未來人類洗澡機宛如兒時幻想的逸品,甚至僅可能出現於動畫哆啦A夢(ドラえもん)劇情中。然而隨著科技進步,這類裝置如今有望實現,在高齡化社會中發揮價值,成為提升健康福祉的重要工具。
自動洗澡機的概念早在1970年的大阪萬博就曾登場,當年三洋電機(Sanyo Electric)發表了利用超音波技術的自動洗澡機,引發熱烈關注。然而,數十年來這臺自動洗澡機始終未能普及。如今,株式會社Science在前人基礎上提出全新技術,整合微氣泡清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與生理感測系統,不僅能於洗澡過程中監控使用者的生理數據,還可透過聲光影像改善洗澡體驗。
(Adobe Stock)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在1970年還是2025年的大阪萬博,技術的發表往往伴隨著專利的申請與布局。然而專利布局的成果並不必然保證產品順利商品化,更像是守護技術核心的「衛兵」,推動技術發展與演進。
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日本早在1970年代便邁入高齡化社會,政府與企業投入大量資源開發各式照護輔具,其中全自動洗澡機亦為關鍵技術之一。三洋電機在1970年展示自動洗澡機的同時,也於1972年起提出與洗澡裝置(風呂裝置)相關的專利申請(例如特願昭46-6298,發明名稱:風呂裝置),展現專利與技術研發同步布局的典型案例。
然而,該設備至今未能廣泛普及,可能的因素包含空間限制、維護困難、使用者接受度低以及成本問題。若連機構都難以負擔,更遑論推廣至家庭使用。這也突顯出技術與市場之間的落差,即便具備創新性,也需符合實際應用條件才能實現普及。
全自動洗澡機是一門整合藝術:跨領域與系統設計
株式會社Science開發的未來人類洗澡機外型宛如太空艙,沐浴者進入艙體後艙門自動關閉,隨即啟動全自動洗浴流程,從身體清潔到烘乾一次完成,無需人工協助。未來人類洗澡機致力於打造放鬆且舒適的沐浴空間,在清潔技術方面,針對不同身體部位採用差異化處理:頸部以下利用微氣泡進行自動清洗,頸部以上則透過更細緻的氣泡完成潔淨流程,有效提升清潔效率。同時,更設置有生理感測功能,透過心電圖監控,可即時掌握沐浴者的身心狀態與疲勞程度,提升沐浴過程的安全性。為提升整體沐浴體驗,未來人類洗澡機的影音模組藉由AI整合,能夠適時投放適合沐浴者當下狀態的影音,穩定沐浴者的心情,輕鬆愉悅地完成洗澡流程。
未來人類洗澡機是一臺結合機械工程、醫學工程、資訊工程與工業設計等領域的自動洗澡機。從專利保護的角度分析,其創新特徵至少涵蓋:微氣泡清洗、自動清潔技術、健康監測、影音智慧互動等。這些技術不僅可透過發明專利保護,也能利用設計專利保障裝置的外觀或圖形使用者介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GUI)〔註〕,甚至同時可藉由營業祕密或商標保護其他價值元素。
〔註〕
以圖形方式顯示的使用者介面,是比命令行介面(command line interface )更友善使用者的顯示方式。
株式會社Science開發的洗澡機示意圖
發明專利不是炫技,而是解題能力的證明
圖一為株式會社Science於日本特許廳(Japan Patent Office, JPO)自2023年以來公開與公告專利的申請趨勢。圖一將檢索到的專利依據技術類別分類,並繪製成時間軸趨勢圖。圖中縱軸為技術類別,分別為泡沫產生技術、氣體溶解技術、噴霧產生技術、噴槍、浴缸以及投影技術;橫軸則為專利的申請日期,範圍涵蓋2019∼2023年。圖中每個氣泡代表專利的數量,氣泡的大小反映該技術類別中同年度的申請件數,藉此觀察研發重點與時間分布的演變趨勢。
▲ 株式會社 Science 於 JPO 公開的統計數據。專利檢索公開期間:2023 年 1 月 1 日起。(JPO)
圖一顯示,株式會社Science早期技術集中於氣體與泡沫產生相關技術,並於2022年前後擴展至噴霧與噴槍類別,2023年則出現與投影系統相關的專利,顯示從核心洗淨模組逐步延伸至互動體驗設計的布局策略。從圖一的趨勢也能觀察到,泡沫產生技術研發的連續性,從2020年起每年皆有申請專利。基於整體趨勢,可以發現自動洗澡機的實現是多項技術的累積成果,每件專利都反映出對技術問題的回應與改良。
發明專利制度的設立,是為了鼓勵創新及推動產業發展。很多人以為,只有技術層次很高、結構很複雜的發明才有機會拿到專利,其實不然。重點在於,專利內容能否清楚傳達三件事:
第一,這項發明要解決什麼技術問題?
第二,用什麼方式來解決?
第三,這個方式帶來了什麼具體效果?
只要能清楚交代這三點,並且整體技術內容符合發明專利的三項基本條件:產業利用性、新穎性與進步性,就有機會獲得發明專利的保護。所謂產業利用性是指發明能被產業製造或使用。新穎性是指發明在申請前未成為先前技術,先前技術是指申請前已刊登於刊物、已公開使用或已是一般大眾所熟知的技術。進步性是判斷發明整體的創新程度是否值得被保護。簡單來說,如果這項技術對於同樣是發明技術領域的人士來說「顯而易見」,則無法建立進步性。
以大阪萬博的全自動洗澡機為例,它的專利策略未必只著眼於「自動洗澡機」本身,更聚焦於開發過程中面對的技術瓶頸。例如如何穩定產生微米級氣泡?如何防止水氣濺濕電子模組?洗澡時沐浴者體位如何偵測與校正?如何控水流完成清潔流程?於技術開發過程所遇到的障礙或困難,皆可能存在能夠被專利保護的創新點。這些微小但關鍵的技術改良,往往才是產品是否能夠成功落地的關鍵。而從專利角度而言,真正的價值也往往藏在解決這些障礙或困難的細節中。
長照創新不止於洗澡機:可預見的技術應用與專利潛力
自動洗澡機或許是大阪萬博最吸睛的照護裝置之一,但也僅是整個長照創新領域的一小部分。事實上,凡是能夠提升高齡者、失能者或照護者生活品質的產品設計,無論是協助行動、維持生活品質、提升安全或減少照護負擔,背後所蘊含的技術創新,皆可能成為專利保護的對象。
若從「食、衣、住、行」的生活基本面出發,長照輔具的創新應用幾乎無所不在。以「食」為例,包含適用於吞嚥困難者的餐具、防嗆咳的椅子或特殊的餐桌設計;「衣」方面,則有機能衣物、防護衣或便於穿脫的服飾設計;「住」的面向則涵蓋居家扶手(圖二)、升降床、家具、智慧馬桶或居家安全感測裝置等;而在「行」的部分,更有各類助行器、電動輪椅、護膝護腰等穿戴式支援輔具等。此外,智慧穿戴裝置與AI技術也被整合應用於上述「食、衣、住、行」各類發明中。
圖二|臺灣設計專利 D222898,扶手
▲ 圖為長照輔具之一的居家扶手。專利技術的樣貌多元,設計專利所保護的並非高深的尖端技術,而是產品的外觀。當創新進入照護現場,即便是產品外觀的變化,例如形狀、花紋、色彩或結合透過視覺的創作,都可能成為改善使用體驗的重要起點,這也是設計專利保護的所在。(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臺灣在長照領域的專利申請呈現出多元且蓬勃的發展樣貌。根據統計,近年來與高齡照護相關的專利申請數量逐年增加,申請人涵蓋醫療機構、醫材廠商、長照業者、學研單位等多元主體。專利申請類型廣泛,從涵蓋智慧感測技術、平臺系統與複雜機構的發明專利,到針對輔具功能進行優化的新型專利,乃至於融入生活美學與實用性的設計專利,皆聚焦於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與照護效率。
專利技術的樣貌多元,創新的價值並非皆著重於尖端技術,而是在於是否能確切解決需求與當前技術缺陷。當科技深入照護現場,每一個看似微小的改良,都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專利保護的所在。
關鍵創新,往往隱藏在細節裡
專利的本質,並不單單只是「發明」,更關鍵的是在發想或設計之初對於當前需求或技術缺陷的觀察,進而精準掌握欲改良之處,並提出具體可行的技術方案。下一次當你在展場看見讓人耳目一新的裝置,不妨換個角度想想,這個裝置實際解決了哪些問題?
因為真正的創新,往往藏在細節裡。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9月號/2025 第669期:毛毛的
特別價
$26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