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封面故事
2025年
669期 - 毛毛的(9月號)
文章專區
2025-09-01
紡織文化斷裂,毛毛狗狗再見 薩利希毛狗的消逝與科學縫補行動
669 期
Author 作者
劉筱蕾│目前任職於斯德哥爾摩大學古遺傳學研究中心與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Audrey Lin│目前任職於美國自然史博物館格斯特納生物資訊博士後研究員與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
毛狗
美洲犬
印地安文化
薩利希文化
Take Home Message
• 從動物到植物,從日常生活到宗教儀式,纖維與毛在人類生活中無所不在,用途多元,扮演重要角色。
• 在北美薩利希文化中,會以採集毛髮為目的而培育「毛狗」,毛狗及牠們的毛在當地文化中象徵財富與贈禮,具有特殊意義。研究者透過 DNA 分析、穩定同位素分析等方式,探討毛狗與普通狗的差異,揭開毛狗與薩利希文化社群的關聯。
• 從古 DNA 分析及田野調查,可以窺見薩利希人群為抵禦外來犬隻與文化入侵所付出的努力,但毛狗紡織文化及毛狗本身皆不敵強勢文化而逐漸消逝。
在這個毛毛的季節,當然要來講點毛毛的故事,這個故事中有毛、有恐怖、關乎一群狗狗與一個文化的死亡與復興……
無處不毛毛:從日常到儀式,從植物到動物
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逐漸喪失了大部分毛髮,由其他生物提供的纖維製成的織品,逐漸取代人類體毛保暖或裝飾等功能。人類社會中拿來製作衣服與其他織品的纖維來源繁多,不同的地區文化當然也會依據當地生態環境、文化傳統以及使用功能來選擇相應的材料製作織品。舉例來說,古埃及人就在尼羅河的河谷地帶馴化和種植亞麻(
Linum usitatissimum
)。 亞麻纖維吸水性強、散熱快且柔軟的特性,使得它在炎熱的古埃及成為最佳的服裝布料。其他常見的紡織用纖維也多來自當地的不同生物,像是苧麻跟大麻取自植物韌皮部的纖維,椰殼纖維取自木質部纖維、香蕉絲來自維管束組織,棉屬植物的乾燥果實內也有纖維可取用。來自動物的纖維,則大多含有特定的結構蛋白,常見的種類包含毛和蠶絲(silk),前者包括來自綿羊或其他動物的毛髮(wool),後者則是蠶為了結繭分泌的絲狀物。此外人們也會開發新的纖維來源,或改良現有的生物以取得更符合需求的材料。
不只日常生活,我們對纖維的需求也與宗教和文化儀式連結。比較知名的例子就是樹皮布。樹皮布是以非紡織技術製成的布,以構樹(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等植物的樹皮為原料,經過拍打等技術加工製成。臺灣也有這種文化,臺灣的樹皮布質感有點像稍軟的金紙,在夏威夷等樹皮布製作技術發達的地方,樹皮布則更像粗一點的宣紙。在臺灣與大洋洲地區,雖然現今樹皮布的實用功能已經被紡織布取代,但在各種儀式中,樹皮布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直到現在,在東加王國的即位大典或是奧運代表入場儀式等正式場合,樹皮布依然被用作正式服裝。
來自加拿大考伊琴山谷(Cowichan Valley)的印地安女性。(wikimedia, Public Domain)
象徵財富與贈禮的毛毛狗狗
與人類關係最親近的狗狗,當然也成為紡織品的毛料來源之一,許多文獻都顯示人們曾以取毛為目的而飼育犬隻。1778 年,在第三次太平洋探勘中,英國皇家海軍上校庫克( James Cook)的船員旅行紀錄中,就指出北美西北部的薩利希人(Coast Salish)與周邊部落有以白色狗毛來製作衣服的習俗。18 世紀後期也有其他人記錄了北美洲西北部原住民豢養某種類似大型博美犬的狗來取毛,這種狗的毛長且厚實,由表層的粗毛與內裡的細毛組成,可製成毛線然後運用於紡織。19 世紀中期的紀錄顯示,當地的原住民會將取毛用的狗種〔註〕關在島上或是特定家戶中,並以不同於一般狗的飲食飼育,也不使毛狗與普通狗(skaxaoe / village dogs)交配。在薩利希文化中,婦女的財富以擁有的毛狗數量決定。
〔註〕
原文為woolly dog或coast salish woolly dog,有學者翻譯為棉狗,筆者則譯為毛狗。
在北美洲西北部原住民的紀錄中,毛狗的毛更是一種特別的贈禮,它們能夠教導婦女收集、加工、用毛紡織以及用毛織布。根據口述歷史和傳統知識的大量資料顯示,毛狗已經存在於薩利希文化中長達數千年。在綿羊毛被引入北美之前,毛狗的毛與野山羊毛是薩利希人重要的紡織原料。但根據北美的殖民地紀錄,19 世紀中,哈德遜灣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註〕 大量輸入綿羊毛,毛狗才因此逐漸消失而滅絕。幸運的是,當時的美國博物學家兼民族學家布吉斯(George Gibbs)曾在 1857 ~ 1862 年間的田野調查中收留了一隻毛狗。因為未知的理由,布吉斯將狗取名為 Mutton,意思是羊肉,並在 Mutton 生病死亡後,留下毛皮和小腿骨,保存於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註〕
這家公司是在歐屬殖民地建立前,北美部分地區的實際政府架構,控制著英屬北美地區絕大部分的皮草貿易。該公司也執行了早期北美大陸的開發探索。
毛狗是誰?毛狗從哪裡來?毛狗為什麼與眾不同?
為了深入理解當時薩利希社會跟這種特殊毛狗的互動,研究者開始從各種方向著手,來梳理兩者之間的關係。
海岸薩利希原住民婦女將毛狗的毛織成毯子。狗的型態由藝術家卡爾(Karen Carr)復原。(Karen Carr 繪製,Lin
et al.
, 2023 Science)
研究的原始材料,史密森尼學會收藏,有 160 年歷史的毛狗毛皮。(USNM 4762,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毛狗真的存在嗎?
科學家關注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了毛髮而特別培育的狗真的存在嗎?牠們真的如同歷史文件所記載,被原住民隔離飼養並給予不同一般狗的飲食嗎?研究者從 Mutton 以及同樣時代的普通狗(village dog SB〔註〕)的毛皮標本中,取得殘存於標本的粒線體跟細胞核 DNA(deoxyribonucleic acid,去氧核糖核酸),並與 217 隻分布在全球的古代、當代品種狗進行比較。研究者估計,毛狗與其他品種分離的時間,可追溯到歐洲人進入美洲的 5000 年前,符合薩利希文化地區考古發掘紀錄所顯示的資訊,即大約在 5000 年,就開始出現形態各異的犬類。此外,雖然 Mutton 來自美國殖民時期,但是牠的粒線體基因型反而符合歐洲殖民之前的美洲犬(precolonial dogs)特徵,這類犬隻被認為在殖民時期便已不復存在。
〔註〕
SB 是標牌上標示的字母,可能指西米阿姆海灣(Semiahmoo bay),但目前尚不清楚該地點與該狗的關聯。
美洲毛狗,不與歐洲犬雜交!
來自細胞核 DNA 的訊息則顯示,Mutton 的祖先曾跟殖民時期傳入的歐洲犬發生過輕微雜交,同時期的普通犬則與歐洲犬之間有頻繁的雜交。換句話說,在殖民時期,Mutton(或說毛狗這個種群)身上依舊有高比例的前殖民時期美洲犬血統,這可能反映了薩利希人為抵禦非本地犬類造成的型態改變壓力而做出的努力;也就是說當殖民時期的歐洲人與歐洲犬一同進入美洲之際,薩利希人可能曾為了避免美洲犬的特徵被歐洲犬改變,而將牠們隔離飼養,這也符合過去研究者在文獻上跟訪談中對薩利希文化的理解。
……
【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69
期】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9月號/2025 第669期:毛毛的
特別價
$266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7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5300
續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580
續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兩年24期
售價 $49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