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文章專區
2025-08-15
「寬恕」不只是心智活動 哲學研究顯示丟棄物品有助於重塑情緒
524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張慈媛
寬恕
情緒
要點記憶
斷捨離
分手之後,要不要把和前任有關的物品全部丟掉?會不會太情緒化?最近研究顯示,這麼做也許有助於走出傷痛。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副教授游尚愷(Christopher Jude McCarroll)與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哲學系研究員卡拉維(Marta Caravà)的論文認為丟棄物品可能與寬恕有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哲學期刊
Synthese
。
過往觀點普遍認為,「寬恕」是一種發生於心智之中的內在過程,但游尚愷與卡拉維的研究挑戰這一論點,指出寬恕其實是延伸性的過程──不只發生在內心,而是涉及人與外在環境、物質的互動。因此那些與前任相關,會引發強烈負面情緒的空間與物品,也都與寬恕的發生有關。
該篇研究指出,調節這些負面情緒是寬恕的關鍵,透過捨棄細節與高情緒張力的片段,僅保留記錄了事件重點的要點記憶(gist memory),能達成記憶重塑,有效處理負向情緒。也就是說,有意識地排除生活中引起此類情緒的物品,僅保留與正向情緒有關的物件,將能建構出利於產生「線索依賴性的遺忘」的環境,讓人更能以平靜的心情回顧過去,藉此達成寬恕的可能。
此外,研究中也區分了「寬恕」與「放下」的差異,游尚愷與卡拉維將寬恕定義為「有意識的道德決定」,包含了改變自身對待加害者的態度、修復受損關係的可能性等,放下則與個人的情緒超脫有關,而無涉原諒他人與否。因此儘管從結果來說,兩者都與心理狀態的緩解有關,但從人際面來看,寬恕不只關乎自身,而是著重在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背後意義與放下截然不同。
丟棄引發傷心感受的物品也許不只是逃避,游尚愷與卡拉維的研究說明了,這反而是一種積極幫助自己面對情緒的行為,有助於人們以更平靜正向的心態,重新檢視過往經歷,並達成和解的可能。
新聞來源
1.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2025年7月10日)。
背叛後分手要丟前任的東西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https://www.nycu.edu.tw/nycu/ch/app/news/view?module=headnews&id=2994&serno=bdc31818-ad4f4102-8c97-ddbb5c3e03b2
。
2. Caravà, M. & McCarroll, C. J. (2025). Forgiving unbound: emotion, memory, and materiality in extended moral processes.
Synthese, 205,
156.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8月號/2025 第668期:不停觀看
特別價
$266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7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53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