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5-07-01社會科學是科學嗎? 667 期

Author 作者 蕭景楷 |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名譽教授

Take Home Message
• 社會科學是科學嗎?筆者從《快思慢想》的導讀中引發此一疑問,藉由抽絲剝繭科學是什麼來回應社會科學非科學的論述。
• 模型是一切科學研究的核心工具,世界上有非常多不同型態的模型,例如飛機模型、模特兒、模範生、地圖等,但它們有三個共通特性:傳遞與對象有關的資訊;省略與目的無關的細節;協助建議或強調某些特性。
• 科學的本質在於建立可檢驗的論述,核心方法包含觀察、分類、預測、檢驗、修正。所以無論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都需要透過模型來簡化現實、組織資料並進行驗證。只要採用嚴謹的科學方法,社會科學同樣具有科學性。

退休後,我終於有時間詳讀書架上的書。其中由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所著的《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是我一直想要拜讀的鉅著,原因是康納曼是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的跨領域研究對經濟學、醫學、政治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等,都有相當深遠的影響。而他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由是,利用心理實驗研究證明「經濟決策的過程是理性的假設,是不成立的」。他把心理學的原則應用於經濟學,做出顛覆性的研究成果,解釋人們在不確定情況下如何做出決策,因此被譽為行為經濟學的開創者。

這本鉅著的繁體中文版,是由國內知名作家洪蘭親自執筆翻譯。洪蘭是美國加州大學河濱校區(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實驗心理學博士,也是國內認知科學權威,譯出的文章極具「信、達、雅」。但是她在導讀一文中,卻有社會科學不是科學的看法――「從上個世紀初,心理學家就一直想用硬科學(hard science)的實驗方法,把心理學帶進科學的領域,擺脫早期心理學給人那種非科學的印象。我在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時,實驗室主任利伯曼教授(Alvin Liberman, 他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就曾說,愈不是科學領域的學門,愈是想得到科學的頭銜:政治學明明是講權謀的學門,卻叫Political Science ,圖書館學叫做Library Science,最離譜的是社會科學叫做Social Science ,社會是人的集合,人是天下最說不準的動物,哪有一致性可言?」。顯然,洪蘭認同此一論調。

由上述洪蘭引用利伯曼的論述,以及她強調的硬科學實驗方法,才能把心理學帶進科學的領域,並且擺脫早期心理學給人非科學的印象。這些看法,不禁讓人懷疑,不用實驗室做研究的天文學,是不是非科學?那麼科學到底是什麼?由於利伯曼和洪蘭都主張,實驗方法才是科學的方法,我們如果利用基本的科學方法,來探討什麼是科學,似乎比較沒有爭議,所以接下來我們將從所有科學探尋活動都需要的基本方法――模型(model),開始來討論。


模型是什麼?

模型的英文是model,這個英文單字同時有模特兒的意思,例如時裝模特兒(fashion model)、藝術家的模特兒(artist’s model)。有模型玩具的意思,例如飛機模型(model airplane)、汽車模型(model car);有型號的意思,例如汽車型號(car model), 冰箱型號(refrigerator model);有模範的意思,例如模範生(model student)。這些日常生活常接觸的人、物或型號,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model。然而這些model 除了都代表著模型之外,彼此之間是否還有其他相同或關聯之處?眾所周知,模型也是所有科學探尋活動的基礎。在檢視科學如何使用模型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模型是什麼?模型的功能是什麼?有人認為,如果沒有模型,我們連最簡單的活動都難以進行。

由上述的各種模型, 我們似乎可以得到一些訊息。例如時裝模特兒穿著設計師發表的服裝,讓觀賞的人知道穿起來的樣子。雖然觀賞的人沒有模特兒的身材和臉蛋, 不可能穿得和模特兒一樣好看,但是時裝模特兒所提供的訊息,足以讓觀賞者推斷出穿起來是什麼樣子。這種模型不僅提供衣服穿著的訊息,她(或他)本身也是一個理想的人物,讓欣賞者既羨慕又嫉妒。藝術家的模特兒也是一個真實的人, 是藝術家創作時所臨摹的原件,但是這種臨摹並不是完全的複製。藝術家依據他所要表達的,將一些細節省略掉了, 因此創作出藝術作品,而不僅僅是複製品。

飛機模型則通常是仿照現有的飛機,例如波音737(Boeing 737)。這種仿照不只省略細節,而且比原件小多了。這種模型有時比照原件先做出來,好讓設計者測試設計上的各種面向,而這種模型又稱為雛型或原型(prototype)。汽車型號或冰箱型號, 則是代表產品的規格或是類型,例如BMW 328i 表示這是BMW 3 系列的中型轎車款,搭載2.8 公升引擎,i 則代表汽油引擎。

就像飛機模型一樣,位於南投縣魚池鄉的九族文化村,除了主題樂園外,其中的原住民部落區,也是一種模型。這些模型省略了一些細節,將能代表16 個原住民族文化各自特色的部分保留下來。但和飛機模型不同是,這些原住民族模型,並不是仿照特定的部落,而是將每一原住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特徵呈現出來,所以九族文化村的原住民部落區,是各原住民族文化特色的系統性分類。

至於模範生又和其他類型的模型不同。從老師的觀點,模範生是最能表現在學業、品行或運動上特別優異的學生。所以基於這些特性,而有智育、德育和體育的模範生。

上述的時裝模特兒、藝術家模特兒、飛機模型、汽車型號、原住民部落模型、模範生六種我們都很熟悉,而且都使用model 這個字,雖然在意思上有極大差異,但卻出現共同的特性。首先所有模型都告訴我們有關對象的一些事情,時裝模特兒傳遞衣服穿在身上的影像訊息,原住民部落模型提供原住民居住環境和文化的圖像。其次,模型省略掉所代表對象的一些細節。這些細節,通常和模型呈現的目的無關。模範生的概念中,並沒有學生的身高或長相,這種省略表示模型通常是簡化版的呈現。最後,有些模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些特性或特徵。

所以,建議某些特徵的模型我們稱之為規範模型(normative model);只是簡化原件的模型,我們稱為實證模型(positive model)。衣服紙型(dress pattern)是一個模型,因為它提供足夠的訊息,讓裁縫師可以做好一件衣服。服裝設計師所畫的草圖,也是一個模型,因為顯示出衣服的樣子。值得注意的是,紙型和草圖都是同一件衣服的模型,但是他們卻提供不同的訊息。裁縫師無法直接根據草圖做衣服,而我們從紙型也無法看出衣服的樣子。這種不同模型提供不同訊息的事實,對我們而言是重要的,因為模型是實際情況的簡化,所以同一個實物,可能會有不同的模型,而模型的種類,則取決於其建立的目的。


科學是什麼?

特定的科學,例如物理學或化學,通常是由主題或題材來定義。所以物理學的定義是,物質和能量以及兩者間互動的科學。而化學的定義是,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和反應的科學。但是,如果我們比較天文學和占星術(astrology),這種利用題材來定義的方式就不夠完整了。因為天文學和占星術都在研究天體的移動,然而我們都同意天文學是科學,占星術卻不是科學。我們是根據什麼理由,做出這種是否科學的區分?最基本的差異,當然就是方法的不同。天文學家的主要目的,是做出可以透過觀測來檢驗行星、恆星或其他天體行為的論述。有些人或許會說,占星家也可以做出可被檢驗的論述。但是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天文學家檢驗他們自己的論述,而占星家卻不檢驗自己的論述。另一個差異是,占星家不僅不檢驗自己的論述,而且通常無法做出能被檢驗的論述。例如占星家說:「你將遇到一個高大且皮膚黝黑的陌生人,他將對你的生命產生重要的影響。」這句話似乎很特定,卻並未明確到足以被檢驗。包括什麼時候你將遇到這個陌生人?他有多高?皮膚有多黑?所謂重要,是指什麼?這些含糊不清的語詞,使得檢驗完全由檢驗者來判斷。

經過這些比較,我們現在可以說,科學的目的,是產生可以針對特定現象行為加以檢驗的論述。不僅這些論述能被檢驗,事實上也應該被檢驗,這樣才是科學。

既然我們知道科學的目的了,接著需要知道的是,做為一個科學家,如何組織各項工作,以達到可提出論述的階段?一般而言,科學家組織工作的技術,取決於他所從事科學的主題,但是他們也有一些共通的技術。所有科學家都在從事觀察、分類(將觀察的現象或事物加以分類)、預測(針對現象或事物的預期行為做出論述)、檢驗( 檢視他們的論述是否可經由觀察來確認),以及修正(修改不滿意或不適合的模型)。進而言之,科學家之間的差異,不僅在於他們所研究的主題,也在於他們進行觀察和檢驗的方式。有些領域的科學家,例如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 可在控制條件的實驗室中進行研究,他們有興趣研究的現象或事物,可以獨立出來不受其他事件的干擾。然而其他科學的研究人員,例如天文學和經濟學,則無法在控制條件下研究他們有興趣的現象或事物。他們必須在這些存在各種現象的寬闊且複雜系統或世界中,來研究各種行為。為了進行研究工作,他們發展出複雜而精緻的技術,幫助他們將個別因素的影響效果獨立出來。舉例來說,社會科學的研究偏向了解問題,進而提出對策解決問題,有助於建立更好的制度和生活環境。

要達到這些科學目的或目標,則必須採用嚴謹的科學方法和技術,將研究的過程分成幾個步驟:

1. 我們在真實世界從事企劃、管理或是任何社經活動時,產生了「問題」。
2. 這些問題可利用「資料」來定義或說明。
3. 資料可進一步用象徵性的符號形成「假設」。
4. 這些真實世界的問題經過簡化成模型後,即可讓我們加以「控制」,並產生「結果」或「預測值」。
5. 實證結果或預測值再藉由真實世界來「驗證」。

上述是科學家為達成科學的目的,所共通使用的觀察、分類、預測、檢驗與修正等科學方法,他們分別利用實驗室或是非實驗室的方法,將個別因素分離。這些方法和模型是否有關係?實際上,幾乎每一件事情都有相關。如果沒有一個最基本、最初步的模型,科學家將不知道他應該要觀察哪些現象,或是他應該如何將觀察到的現象加以分類。如果沒有建立一個更複雜而精緻的模型,他將不可能產生預測,也不知道他應該分離哪些因素來做檢驗。

模型的建立,可說是進行科學研究最基本的工具或方法。由於現實世界過於複雜,所以我們必須使用模型來引導和啟發我們的想法或觀點。因此,社會科學是科學殆無疑義,正如維基百科對社會科學所下的定義:「社會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

延伸閱讀
1. Kahneman, D.(2012)。快思慢想。臺北市:天下遠見。
2. Papps, I. & Henderson, W. (1977). Models and economic theory. London: W. B. Saunders 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