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2025年
- 667期 - 稀土(7月號)
文章專區
2025-07-01臺灣稀土的危機與轉機 城市採礦啟動永續經濟
667 期
Author 作者
李政翰 | 現為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專任教授。
Take Home Message
• 由於稀土資源地理分配不均,各國採礦能力也有限,中國在稀土資源中占據關鍵角色;面對美國關稅的政策,中國也相應限制稀土的出口。
• 臺灣西部沙洲雖蘊藏著少量的稀土礦物,但由於開採成本不符效益,目前仍以進口稀土為主。對於高度仰賴進口稀土的臺灣,城市採礦與循環經濟為可發展的方向。
• 由於許多電子設備高度依賴稀土材料,透過對電子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能夠減少稀土開發時產生的汙染及稀土廢棄物對環境的破壞,其中火法冶金及濕法冶金為稀土回收再利用的主要純化方式。
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 REEs)是元素週期表中第3 族的鈧、釔和鑭系元素共17 種金屬化學元素的合稱,可分為輕稀土和重稀土。其中重稀土因較高的稀有性與應用價值,相對更受重視。
圖一 | 地球資源豐富度(Gordon B. Haxel, Sara Boore, and Susan Mayfield from USGS; vectorized by User:michbich, wikimedia public domain)
雖然稀土元素名稱含有「稀」,但實際上稀土元素在地殼中的豐富度並不低(圖一),例如在美國和加拿大分別測到360 萬噸和超過1400 萬噸的稀土資源。不過由於稀土在地殼中的分布相當分散,通常並未富集到容許商業開採的程度。此外,「土」也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土,而是指氧化物或化合物。稀土元素中,大部分物質的豐度都與鉛、鉻與銅等常見的金屬差不多,甚至高於汞;而大自然中豐度最低的則是八大貴金屬,分別為金、銀、釕、銠、鈀、鋨、銥、鉑。
稀土元素開採不易,加上目前對稀土產品需求的持續增長及礦物本身的高價值,使稀土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掌控能力成為各國政府和企業的戰略重點。2017 年全球稀土產量為13 萬噸,預計今(2025)年全球稀土需求量將增加至20 萬噸以上。目前全球稀土儲量大於9000 萬噸,但開採與供應高度集中在少數國家,例如中國、澳洲、巴西和俄羅斯等,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今年的報告顯示,中國同為最大開採與出口國,控制了70% 以上的稀土供應鏈(表一)。不過因為地理分布不均、全球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以及工業規模稀土元素純化的挑戰,使稀土元素供應鏈的安全受到重大威脅。
表一 | 全球稀土蘊藏量與開採量(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US Geological Survey Reston, 2025)
目前由於中國在全球稀土資源供應中占據主導地位,該國在國際稀土市場中也具有高度的議價能力。透過實施出口配額與調整關稅政策等手段,中國更可以有效維護國內稀土相關產業的競爭優勢。近期,面對美國加徵關稅的政策壓力,中國也採取對等策略,擴大稀土出口管制範圍,新增對射頻與儲存應用等關鍵材料產品的出口限制, 涵蓋鈧與鏑等,進一步突顯中國在全球戰略資源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
臺灣的稀土資源及開採
臺灣稀土資源的供應被特定國家高度掌控,也將使產業發展面臨重大挑戰。臺灣為全球高科技製造重鎮,半導體、電子產品及新能源產業領域對稀土元素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用於通訊與儲存技術的關鍵元素――鈧與鏑。雖然臺灣普遍被認為不具備稀土礦藏,但實際上臺灣西部沙洲中蘊藏著少量的稀土礦物,估計占全球稀土資源總量約0.02%。臺灣的稀土礦是一種稱為獨居石(Monazite)的礦物,又可稱為稱磷鈰鑭礦……【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