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5-04-15農試所產學研發洋桔梗橫式包裝 從保存到運輸提升切花競爭力 520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張慈媛

(Adobe Stock)

外切花是臺灣重要的出口農產品之一,出口對象以日本、歐洲等地為大宗。花卉出口十分重視花的新鮮度,為求載運過程中有效利用空間以及花況完整,花卉的包裝與保存技術也是農業部農業試驗所(農試所)長期關注的焦點。近日農試所與商榮實業有限公司合作,研發「洋桔梗橫式包裝外銷技術」,包含事前處理、預措(pulsing)〔註〕及包裝三步驟,預計將能提升運輸效益25∼30%,延長切花的插瓶壽命,提升臺灣外銷花卉競爭力。

除了國際知名的蝴蝶蘭(Phalaenopsis) 及文心蘭(Oncidium) , 來自臺灣的洋桔梗(Eustoma grandiflorum (Raf.) Shinn.)也廣受外國市場歡迎。洋桔梗主要產地包括彰化、雲林、嘉義、臺南等,由於春天花期最盛時期正值媽祖誕辰,因此又稱為「媽祖花」。每年11月至隔年3月,日本因氣候寒冷導致花卉產量降低,臺灣洋桔梗便會銷往日本市場,填補當地產量空窗期,去(2024)約銷往日本200萬支,單支價位約為300日幣(約新臺幣66元),外銷時程均集中在冬季。洋桔梗主要產地之一嘉義縣新港鄉的農會更直接成立外銷專區,致力於花卉外銷工作。洋桔梗吸水力強,但花瓣較薄且數量較多,因此也容易失水;加上花卉橫放時受到背地力的影響,花朵會彎曲朝上方生長,目前洋桔梗運輸時,大多採直立式包裝,下方設置裝有保鮮液的容器,以維持花朵的外型及新鮮度。

〔註〕花卉採收後立刻於田間進行的處理步驟,目的是提供養分、防止微生物滋生,以及延緩老化、延長切花壽命。最單純的預措液是水,常見的預措液則包含蔗糖、殺菌劑、乙烯(C2H4)抑制劑等。


然而洋桔梗直立放置時,會占據較大空間,因此目前洋桔梗的出口多以中、小型品系為主;盛裝保鮮液的容器也經常有易傾倒的風險。為解決花卉運輸上的難題,農試所與商榮實業有限公司強化洋桔梗的事前處理,開發「矽酸鉀溶液處理技術」。在花卉採收前,藉由矽酸鉀(potassium silicate, K2SiO3)的使用提高表皮細胞韌性,強化花梗硬挺度,減少花枝折斷或彎曲的比例。保存上另有「洋桔梗預措保鮮液」結合預措以及保鮮液,將過往的兩劑處理合成一劑,並添加抗菌成分,能增加切花插瓶壽命,使花朵綻放長達12天至兩週。利用碳酸鉀(potassium carbonate, K2CO3)溶液及預措保鮮液兩種事前處理技術,解決花朵背地性問題後,運輸時便能使用橫式包裝,將切花交錯放置,減少花苞變形風險,有效節省空間及產銷成本。

包裝技術改良不只提升運輸效率,過去直式包裝中容易被擠壓的洋桔梗大輪品系〔註〕,也受惠於橫式包裝,將能提升外銷量。洋桔梗的育苗育種工作每年都在進行,整體市場的偏好已從過往的中輪、中大輪轉變為大輪、巨大輪蕾絲皺瓣型等。因此在投入育苗技術增添花型、花色變化之餘,若持續改良洋桔梗的運輸及保存技術,未來將更能貼合國際消費趨勢,增加大輪品系的出口,大大發揮臺灣新鮮切花優勢。更重要的是,大輪切花的單價比中、小型品系更高,能夠為花農帶來更多利潤。

〔註〕花徑較大,花開株高較高的花朵品系。


目前新型的預措保鮮液預計將在今(2025)年內完成技轉,農試所所長林學詩受訪時表示,儘管橫式包裝可被模仿,但保鮮液的研發、花農的栽培技術都不容易被複製。完成技轉後,預措保鮮液將可供產業使用,成為臺灣花卉外銷的一大助力。

新聞來源
1.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新聞稿(2025年3月4日)。能躺就別站著 洋桔梗切花橫式包裝外銷技術新突破。農業部農業試驗所。https://www.tari.gov.tw/news/index-1.asp?Parser=9,4,26,5244
2. 游昇俯(2025年3月4日)。洋桔梗橫式包裝技術減包材等成本 貯運空間增加3成。農傳媒。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12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