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5-15中央大學在新屋地區發現全新水資源 每日出流量達30萬公噸 509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羅億庭

每年冬末春初,臺灣進入降雨量減少、水庫蓄水量下降、水情緊張的枯水期,位於桃園市的石門水庫水情也持續吃緊。為了解桃園沿海地區地下水與海水交換的特性,並收集數據作為地下水管理及規劃重要參考,中央大學於桃園新屋架設了「TaiCOAST」臨海工作站。近期,TaiCOAST在鑽井調查中發現,新屋海岸帶地下水出流現象非常強勁,每年出流量高一億公噸,相當於半座石門水庫容量。目前這項成果已刊登於《水文學雜誌》(Journal of Hydrology: Regional Studies)期刊。
 
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年降雨量為2500毫米(mm),約為全球平均的三倍。然而,由於地形陡峭且地形梯度較大、河流短促,導致臺灣的水資源流失嚴重,約有60%的降水流入海洋,只有5%降水可以被保留在含水層中。因此儘管臺灣的降水量高,但能夠真正留存在島上的水資源仍十分有限,所以臺灣的水資源狀況一直以來也都備受關注。在各種不同的水資源中,海岸帶地下水出流(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 SGD)是一種地下水直接流入海洋,而非通過河川、溪流的自然現象。SGD在世界各地皆會出現,影響著沿海生態系統與當地水質,且在臺灣也具有相當大的應用潛力。TaiCOAST自2021年開始進行新屋的海岸帶地下水出流量調查,團隊發現即使在臺灣出現大旱、遭遇56年來最嚴重缺水危機的2021年,該地區的地下水出流量仍相當豐沛。
 
團隊進一步在該地進行調查,透過鑽井的方式深入地下100公尺,發現仍可以打出淡水。除了實地考察之外,他們也透過數學模型計算流速和面積累加,發現新屋地區的海岸帶地下水出流量每天可達30萬公噸,一年的出流量高達一億公噸,容量相當半座石門水庫。近年來調查結果更發現,新屋區往北之海岸出流量有更高潛勢,顯示桃園海岸帶整體地下水出流量更為可觀。
 
由於臺灣本身的地形條件不容易留住水資源,本次團隊的發現有望為未來的水資源收集帶來另一個新方向。儘管如此,團隊也提醒雖然此處的地下水出流量資源豐沛,但該地區位處沿海,因此如何汲水開發才不致造成海水入侵、地層下陷等問題,種種事項涉及政策、科學和工程等多重挑戰。此外,除了工法的選擇需多加考量,開發和利用SGD也有可能會影響沿海生態系統、海岸線等。該如何綜合考慮開發SGD的優缺點,並採取措施減少開發時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與出海口的生態平衡,達成資源取得與環境永續的雙贏,將會是未來發展的一大挑戰。

 

(Ken Marshall, CC BY 2.0, Wikimedia Commons)

 
新聞來源
秘書室(2024年3月21日)。水資源新發現!中央大學研究顯示:桃園沿海地下水出流量約半座石門水庫。國立中央大學新聞網,https://ncusec.ncu.edu.tw/news/headlines_content.php?H_ID=4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