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類 -

文章專區

2019-07-01水生動物可以馴化嗎?魚類的馴化歷程與方法 595 期

Author 作者 郭金泉/臺灣海洋學院水產養殖系、東京大學水產學科修士、德州農工大學野生動物與漁業科學系博士。

魚類馴化的歷史

農業和水產養殖的馴化時間,大約差8000年。據說3000年前中國殷墟的甲骨文已有水產養殖的記載,而考古學家也挖掘公元前1500 年左右的古埃及底比斯(Thebes)墓中(圖一),發現古埃及人在灌溉池中圈養慈鯛科吳郭魚(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繪畫和浮雕,這是人類馴化水生動物的第一個證據。公元前約1000年,中國范蠡所撰的《養魚經》可能是全球第一本水產養殖的著作; 而到了400年前(江戶時代初期),水產養殖強國日本才開始養鯉魚。中世紀時, 歐洲的僧侶飼養鯉魚和棕鱒(Salmo trutta)。 幾個世紀以來,印度洋與太平洋地區的人民早已養魚並進行買賣。到了19世紀中葉,許多歐洲國家已經建立起養殖魚類產業,而今天亞洲占水產養殖的主導地位,產量占世界的90%左右。

然而,全球養殖漁業產業最大的擴張是發生在20世紀的60年代。因此,水產養殖雖然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傳統,但實質上卻是遲至20世紀末,才在全球持續發光發熱。

 

馴化分級制度

根據人類可以控管水產養殖物種的生活週期和養殖物種與野生同儕(同類)物種基因交流的依賴程度,法國科學家忒勒沙(Fabrice Teletchea)和豐恬(Pascal Fontaine)提議使用5等級的馴化程度分類法,分級物種馴化(domesticated)的程度。2009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根據資料庫記錄,將250個物種分成5級(表一)。其中,當馴化等級4的物種明顯與其野生的同儕有別時,一般認為此物種已被馴化。

除了少數如鯉魚及尼羅吳郭魚等魚類,魚類的馴化歷史短暫。然而,儘管全球水產養殖產量來自養殖的圈養族群僅不到 10%,但有幾個圈養品 種已經達到馴化程度第 5 級,如大西洋鮭魚(Salmo salar),其首次試驗開始於1970年代初期的挪威,不到40年,世界上所有養殖的大西洋鮭魚,幾乎都是使用挪威原始種。但已達到馴化程度第 5 等級的大西洋鮭魚品系中,偶爾會參雜當地或是蘇格蘭、智利或冰島的品系。......【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95期】


圖一:古埃及底比斯墓裡,發現公元前 1500 年左右古埃及人在灌溉池中,圈養慈鯛科吳郭魚的繪畫和淺浮雕。
 (MDID Collection, British Museum, Wikipedia)


表一:科學家根據人類控管水產養殖物種的生活史與養殖物種依靠野生物種的程度,訂出養殖物種5等級的馴化程度。等級1代表最原始程度的馴化,等級5代表最高程度的馴化,等級0是撈捕漁業,完全依靠野生資源。當物種達馴化等級4,表示該物種的整個生活週期可被人為圈養,完全不靠野生資源時,一般認為該物種已被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