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05-01量子革命來了!未來科技生活即將翻天覆地 617 期

Author 作者 古煥宇、陳岳男
去(2020)年,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各地封城的結果導致消費性電子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臺灣的護國群山,包含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電子產品製造公司屢屢創下了市值新高。為了防疫所需,公共場所如政府機關、機場、醫院等出入口加裝紅外線感測器,使得測量體溫的過程變得方便且安全。此外,在各國邊境封鎖政策之下,跨國光纖網路也讓居家辦公及線上會議成為生活的常態。

隨著科技的進步,大眾對於半導體、雷射、光纖網路感到習以為常,但其實這些科技的基礎,都建構在量子力學的原理之上。由量子力學帶動的量子革命掀起了巨大的波瀾,成就了我們所看到的現代社會。

電晶體與雷射的出現:第一次量子革命

20世紀的科學家們不斷利用量子現象推動整個世界的進步。舉例來說,觀察半導體材料中電子和電洞的行為,使得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的三名科學家巴丁(John Bardeen)、蕭克利(William Shockley)、布拉頓(Walter Brattain),於1947年發明了第一個電晶體,從而奠定了積體電路的基本要件,並且成為現今科技業的基石,進而帶動晶圓代工產業。

而另一個利用量子現象的例子是雷射的發展。自20世紀初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首次提出了「受激輻射」(stimulated emission)的概念後,1958年由美國物理學家湯斯(Charles Townes)及蕭洛(Arthur Schawlow)建立了雷射原理,也就是將光打到特定介質底下後,光子便會出現群聚的共同反應,產生出擁有相同頻率、振幅、方向的光。雷射的應用除了最平易近人的雷射筆之外,更是廣泛運用在生活(醫療、顯示器)、
工業(切割、檢測)、科學研究等。

第一次量子革命只利用一部分的量子物理原理,就為我們帶來了現代方便的生活。而科學家們仍不斷思考與追尋,我們是否可以做的比現在更多?我們能在一般的生活當中操縱量子的特性嗎?有沒有辦法真正基於量子力學的奇異特性,例如線性疊加與量子糾纏等開發量子元件?以上這些問題,將在第二次量子革命實現。

20世紀起,科學家利用部分量子物理的原理,發明了電晶體與雷射等科技,並促成了第一次量子革命。(123RF)

量子拿出真本事:第二次量子革命

隨著人類控制與操縱單個量子系統的技術進展,並結合正在進行中的量子資訊理論,將各種量子特徵,包含疊加、糾纏、不確定性、非局域性等,視為一種代替古典位元(0和1)的「量子位元」(qubit),從根本上顛覆了人類對於訊息處理的理解。單一的量子位元除了能表達古典位元的0和1,還能同時表達0和1的線性疊加。由於量子位元可以同時表達0和1的各種可能性,在某些問題當中便可以大幅減少執行計算的速度。此外,若是考慮兩個量子位元,除了能表達00、01、10、11等四種情況,還可以利用量子糾纏的特性,將資訊編譯到彼此有關聯性的量子位元中,實現量子加密通訊。

利用量子位元來當成計算的基本單位,最早是由美國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於1982年的一場演講中所提到。費曼表示,這個世界並不是由古典物理所刻畫的,若想要真正的對大自然進行模擬,就必須遵循量子力學的原則。……【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17期】